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探析

2017-04-13冯译冉孙志勇张坤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孝德价值观大学生

冯译冉,孙志勇,张坤

(1.石家庄学院a.校医院;b.办公室,河北石家庄050035;2.河北中医学院社科部,河北石家庄050200)

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探析

冯译冉1a,孙志勇1b,张坤2

(1.石家庄学院a.校医院;b.办公室,河北石家庄050035;2.河北中医学院社科部,河北石家庄050200)

孝德是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传承与弘扬孝德文化离不开高校这一主阵地,更离不开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孝德文化,实现民族精神与孝德传扬的有效融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孝德教育;思想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教育内涵深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孝德文化,亦是如此。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1]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孝德文化离不开高校这一主阵地,孝德精神传承与实践更离不开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现阶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孝德文化,注重对学生思想境界和精神层面的培养,实现民族精神及孝德传扬的有效融合,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孝德资源的大学生德育价值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和社会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德育的养成至关重要。孝德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一)孝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向来以文化底蕴深厚、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闻名遐迩。“百善孝为先”,孝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传承与弘扬孝德文化,不仅能为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道德体系提供思想资源,而且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精神动力。因此,在道德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的当下,深入挖掘中华传统孝文化中的美德及其时代意蕴,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一传统瑰宝,强化大学生的孝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这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价值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的德育养成是关键,而德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华,尤其是传承中华传统优秀孝德文化。孝亲敬老是孝德文化的核心意蕴,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价值层面的“爱国”“友善”具有同源性。因此,以孝德文化为切入点,提高大学生孝德意识,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孝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其为切入点来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孝德教育强调珍爱生命价值,关爱他人。通过珍视生命来形塑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3]1“扬名于世”的前提是“立身行道”,这种“显父母”过程的本身就内涵着主体自我品行和潜在能力的提升。孝德文化不仅要求对父母的孝,还将其延伸至对社会的关爱和对祖国的奉献。这种“孝”及其延伸价值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和服务社会、奉献国家担当意识的形成。

(四)大学生孝德缺失亟待孝文化的滋养

目前,社会普遍存在“孝心下移”和“倒孝”的现象,孝德缺失令人堪忧。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小就在家长们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一定程度上讲,父母的过分溺爱使得他们只知一味索求,不知回报和感恩,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漠视他人的意识,孝亲敬老意识更无从谈起。在现实生活中,对父母言语呵斥、恶语相向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孝德意识缺失境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变。新时期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传统孝德文化精神,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增强其孝德意识、推行孝德教育、加强孝德建设尤为重要。

二、孝德文化的意蕴内涵分析

孝悌为儒家仁德文化之根本,对和谐家庭、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和谐家庭代际关系延展到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体现了孝德文化由调整家庭的规范转化为调整社会的规范。孝悌是孝德文化的核心,孝德文化主要由纵向的“父慈子孝”关系和横向的“兄友弟恭”关系构成。孝德文化内涵意蕴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孝德文化也是始终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其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传统孝德的意蕴

《孝经》有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3]25以上五者谓之为“孝”。

1.养亲、敬亲

赡养父母要尽其力。“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4]308“养体”即物质上的赡养,满足父母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谓孝敬之最低要求。“礼无虚加,故必有其实然后为之文。与其礼有余而养不足,宁养有余而礼不足”[4]308,也就是说奉养父母要实实在在,勿求虚礼,要处理好“礼”与“养”的关系。赡养父母“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4]308即可。孝敬父母莫留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5]309的人生憾事。

尽孝要尽心而为。“养可能也,敬为难,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6]612这说明人们只有从内心热爱父母、尊敬父母、敬重父母,才能有“和气”“悦色”和“婉容”,才会有孝的行为。孝的本质即为爱和敬。子女行孝既要尊敬父母,还要让父母心情愉悦,精神上慰藉父母,尽力为父母营造温馨的氛围。

2.疗亲、侍亲

父母有疾,知则致忧。为人子女行孝时,要时常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自觉履行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子女尽孝对父母要“病则致其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7]40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子女的一切皆源于父母,要及时照顾好父母。

父母有疾,侍则致诚。在父母生病之时,要谨慎小心,要带着忧虑的心情精心照料,要始终将父母的病情记在心中,要发自内心地关切父母的病情。在给父母治病过程中,要特别恭敬小心,精心照料。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心尽力照料父母的起居生活。

3.顺亲、谏亲

敬顺父母,不违其心。行孝之时内心始终保持真诚的爱心和敬意,关切体贴,尽心尽力奉养父母。诤谏父母,不违其义。孝顺是以长辈的德为前提的,并非仅为单向的顺从,反对愚孝和愚忠。“父有争子,不行无礼。”[8]530对父亲的不义行为一定要诤谏劝止,防止其做有违礼的不义事情。“事父母几谏”[7]40,要求婉言和顺地劝止父母的不义之举。诤谏是原则,如何诤谏是方法,应注重方式方法。为人子女一定要做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6]336。

4.葬亲、祭亲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3]38在父母生时要爱敬,死去时应哀戚,是谓孝道。父母死后,子女应葬之以礼。父母去世之后,子女要时刻牵挂,谨记父母恩德。“祭者,教之本也。”[6]638古人历来十分重视祭祀,父母葬后,子女要祭之以礼。祭祀对百姓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子女不仅要在父母生前情感和态度上表示爱敬,也要在死后虔诚地追念与祭祀。

(二)现代孝德的内涵

孝德文化是一种“生命有机体”,它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往往具有时代发展的烙印,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孝德文化的内涵。

1.尊亲敬老,仁爱胸怀

“敬”是中华传统孝道的核心。孝敬父母既要奉养,更要敬爱,精神慰藉最为重要。应始终怀着一颗敬爱和感恩的心、一颗挚爱自己父母的心去孝敬他们。因此,将感恩和孝心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对其孝德意识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家庭孝老、敬孝的自然延伸和扩展就是要胸怀仁爱,亦即对社会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在家庭内部做到孝顺父母,孝悌兄弟,和谐代际关系;在社会上做到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和谐社会关系。对祖国常怀敬爱之心,服务人民、献身祖国,亦是大爱、大孝,以及由此推之,对亲人、他人、社会、国家不同层次的仁爱都是孝的进一步体现和要求。

2.珍爱生命,立志成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3]1珍爱生命健康是孝的应有之义。健康的身体是为人子女尽孝的前提和基础,切忌自残自虐,令父母担心。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大学生在学业、恋爱、就业方面的压力骤增,加上大学生心理脆弱,面临压力难以自我排解,处理不好极易极端化,大学生自杀、杀人现象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方面尤其应当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孝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为人子女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愉悦父母。儿女通过自身勤奋努力成就事业,父母会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愉悦父母,凡事不使父母担心和操心,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子女对父母尽的孝心。因此,树立志向、敏于学习、全面发展是孝的重要体现。

3.培养孝德,学会感恩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们多数已步人成年人的行列,心智成熟,人格趋于完善。他们往往具有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懂得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孝德,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真正道德高尚之人就显得尤为必要。

学会感恩,是开展大学生德育的基础。感恩内涵丰富,具体包括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在大学中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优良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唯有懂得感恩的大学生,才能深刻体会父母的辛苦操劳和不易,才能自觉主动学习,完善自己,回报父母和社会的培养。

4.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担当责任、乐于奉献是大孝和大爱的扩展,是孝的较高精神境界的体现。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任重道远,应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勇担责任,乐于奉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报效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三、大学生孝德教育的路径培育

新时期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德教育是抓手,在进一步明晰大学生孝德意蕴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应着力强化大学生的孝德修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全面促进大学生德育建设。

(一)增强大学生孝德修养

大学生孝德教育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大学生的孝德教育,孝德内化是关键,为此就要多途径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孝德修养。孝德修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是潜移默化的长期持久的影响,也需要大学生的自觉修为。“一个大学生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认识、价值体验乃至价值情感,一旦被实践所证实,被他人或社会所认可,就会在他的头脑中得以强化。久而久之,经过多次反复映象和加工抽象,就会成为一种固定的看法和态度,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9]201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探索易行可行的方法途径,将孝德的基本内涵和精髓逐渐内化于大学生的生活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内省、反省、慎独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孝德修养,从而逐步培养成让父母放心、被社会信赖、为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强化大学生孝德教育内容

孝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具有原点地位和基础价值意义。随着社会的转型、变迁和发展,社会各种思想和价值纷繁复杂,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更好地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道德观教育的同时,也应结合新形势改革高校一些不合时宜的教育方式,增加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尤其是中华优秀孝文化,将其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活始终。在深挖传统孝德文化内涵意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性工具采用现代化表达方式,积极探索孝德教育新途径,努力营造一种大学生积极学习、践行孝德的良好校园孝德文化氛围。

(三)创新孝德教育教学方式

加强大学生孝德教育,要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结合起来综合施教,要将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孝德内容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关于这一点,大学教师应该有深刻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孝德教育的目的是陶冶大学生情操,将孝德内化于心。为此,一是深挖大学生各门学科专业知识内在的思想意识,实现孝德文化内容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儒家孝文化经典内容进行鉴赏,并展开讨论,升华自身的理解。二是学校可适时增开一些孝德文化课程,以加强孝德教育;聘请社会孝文化研究专家定期举办孝文化讲座,挖掘并宣扬优秀孝德人物事迹,感染净化大学生心灵,增强孝德教育实效。

(四)践行大学生孝德文化价值

孝德教育注重内化于心,但关键还是要外化于行,大学生孝德实践至关重要。孝德实践教育活动可以促使大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增强孝道文化自觉,在日常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现实中实现孝德的知行合一。为此,一是应营造内容丰富的校园孝德文化活动。比如,开展孝德文化论坛,构筑孝德文化景观等,促使大学生在活动中美化心灵、提升人格。二是以社会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诸如志愿服务行动、大学生进社区“代人行孝”等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在孝德实践中体会孝文化的内涵。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孝德文化自觉,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进而有助于完成大学“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

[1]习近平.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6-05-29(01).

[2]艾斐.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N].人民日报,2016-05-10(07).

[3]胡平生.孝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王利器.盐铁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2.

[5]韩婴.韩诗外传集释[M].许维遹,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杨天宇.礼记译注: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9]杨德广.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张转)

On the Filial Piety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FENG Yi-ran1a,SUN Zhi-yong1b,ZHANG Kun2
(1a.School Hospital;1b.President's Office,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2.Dept.of Social Sciences,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Hebei 050200,China)

Filial piety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resour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can neither be separable from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college,nor separable from the main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I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filial piety cultu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by an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and filial piety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filial piety education;ideolog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3-1972(2017)04-0157-04

2017-04-20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孝文化建设研究”(HB15FX008);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石家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孝贤文化研究”(SH1601);石家庄市政研会2017年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调研分析”

冯译冉(1983-),女,甘肃武威人,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孝德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大学生之歌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中脉践行孝德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