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余映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教学为例

2017-04-13妍,任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余映潮课文语文

陈 妍,任 强

试论余映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教学为例

陈 妍,任 强*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课堂语文知识积累丰富。余映潮在教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时,学生反复诵读,丰富了语感;美文联读,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与厚度;读写结合,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达经验。整堂课以丰富充实的课堂积累,扎实有序的训练活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听者呈现一场别出心裁、精巧优美的视听盛宴,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高效课堂教学;教学理念

吕叔湘先生曾经尖锐地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1]的问题,多年来,这一问题好像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义务教育中强调:“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2]”。“课堂教学效果”再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在追求有效课堂乃至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更应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

作为当前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余映潮老师指出让语文课堂更高效的两个基点:一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经受历练并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积累与一定的能力训练[3]。简而言之,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课堂语文知识积累丰富。纵观余映潮的语文课,无论是教学设计抑或是课堂活动,都时刻秉承这一主旨,具有美感,富有情味。

一、反复诵读,积累丰富

实现课堂积累丰富的重要路径之一就在于“读”,对文本的反复诵读就是将语言素材进行内化吸收的过程。中小学课本中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是不可多得的语言文字的聚宝盆,能够让学生在美的欣赏、美的陶醉之中汲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然而,长久以来,朗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素养中的薄弱项。在朗读诗歌时,教师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在教师的反复强调下朗读教学似乎形成一种教学定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而陈旧的教学形式,如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齐读,难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常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考虑这样的“读”有没有训练性,能不能感染人,使得朗读教学一度成为“为了朗读而朗读”的无效教学。余映潮认为:“优质的朗读训练活动,绝不只是让学生‘出声’地读。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深入地探求朗读指导的角度之美[4]”。

一节好课犹如一件艺术品,需要教者精巧地设计、细心地雕琢。纵观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设计,朗读教学几乎出现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从这些精巧美妙的课堂设计中可以清晰地发现余映潮老师角度精细的朗读教学方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伟大诗人普希金创作的不朽诗篇,多年来一直被收录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五读”自然成诵。“一读”为素读,对学生没有任何要求和指导。“二读”为放缓语速读,注意用重音表情达意,如两处“不要”,两处“一切”。“三读”为旋律交替式读,时而用平稳深沉的旋律,时而用乐观亮丽的旋律。“四读”为交流谈话式的读,因为这首诗是作者普希金对身处困难环境中的邻家女孩的鼓励与劝慰,因此可以用“劝慰”的方法来“朗读”,余老师指导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诗。“五读”采用内心独白式,余老师让学生联想遇到挫折时,用这样一首说理诗悄悄地鼓励自己,进而指导学生压低嗓音,用细微的声音表达。最后,全班用朗读的方式背读,表达出美妙的旋律感,学生在反复吟诵后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背诵任务[5]。

又如余映潮执教的冰心《纸船》一课,教学设计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异曲同工之妙。“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真情实感。《纸船》这样一首抒情小诗,余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是教学的关键。在整节课的开始,余老师首先提出三个角度的要求:读出温婉的语调,读出水一般的柔情,读出金子般的童心。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通过个别学生领读、男女合读、男女分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男生表现出深沉之感,女生抒发出柔情之音[6]。再如余映潮执教《散步》一课,他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故事中的角色、示范朗读者,用不同的语速、语调、节奏去呈现灵动多姿的感情[7]。

如此的朗读活动设计,角度新颖,层次清晰,有情有景,学生在反复吟诵后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背诵任务。在余老师的课堂上,课文被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朗读不再是语文课堂的一种点缀,而是兼具训练性和感染力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感,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二、美文联读,提升素养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厚积”是要求广泛涉猎,大量积累,继而从纷繁的事物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国当下的语文课程一直采用“文选型”教材作为主要内容,课程的基本形态沿用“以阅读为核心”来组织教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重视语言能力的提升。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学习者学习的蓝本,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8]。

多年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呈现出以精读、品读为范式的基本状态,教师也将指导学生阅读的重心放在这种单一的方法上,这也成为阅读教学长期“少慢差费”的一方面原因,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余映潮为改变这一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探索出诸如群文阅读、单元重组阅读等多文本阅读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些探索是在充分利用课文进行积累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跳出课文的局限,以课文为点,发散开去,形成以点带面的知识网络;以课文为源,遨游开去,汲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中,余老师直接点明本节课所学课文之后,采用了以第三人称“他”为主线的作者介绍。“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影响,“他”的作品数量,“他”在十九世纪俄国文坛的地位,“他”对世人的激励作用,最后点明,“他”就是普希金。这种介绍不是乏味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与课文的体裁相吻合的现代诗的形式,达到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余映潮老师在这里也设计了“读”的环节,学生在齐读诗人生平的同时,心中自然会产生疑惑,迫切希望知道“他”究竟是谁,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在答案揭示时便会油然而生一份敬意,激发他们对这篇伟大诗人创作的不朽诗作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

在余映潮的教学中,还常常“联读”与所教篇目同类的诗文或者语段,以此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与厚度。余映潮堪称“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改变了长久以来教师代替学生成为阅读主体,越俎代庖式地帮助学生逐字逐句分析文本的状况,鼓励学生在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中努力思考、积极建构,达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理想效果。余映潮老师将这种教学设计称为“一课多篇”,其形式多种多样,如比读式,串读式,联读式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篇幅短小的说理诗,教师如果用一个课时来对这只有十行且文字浅显的诗歌进行教学,难免让学生觉得味同嚼蜡。余老师采用课文联读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法,在他执教的课堂上,曾经分别联读过汪国真的《如果》、海涅的《我的心,你不要忧郁》、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蒂斯黛尔的《像麦禾那样摇曳》、食指的《相信未来》等诗歌 。

这种“联读”,不仅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厚,课堂教学结构充分优化,形式上也显得别开生面。一首短诗变得更长,更深,更美,学生如饮甘霖,能够面对新的材料迎接新的挑战。余映潮老师的这堂课,打破了现代诗歌“浅教”的局面,也解决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此类篇幅短小的诗歌文体不知“教什么,怎么教”的困境。

三、读写结合,立足实践

当今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指向不明,阅读课没有指向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课不清楚提升什么写作能力;更有甚者还将学生引入一个误区,似乎作文与课文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利用课文创设情境,更容易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效地将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子,通过充分的课堂语言表达的实践,获得更丰富的表达经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0]”。因此,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应摈弃那种违背学生学习规律的讲读模式,转化成一种以语言经验积累为基础和以表达训练为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语文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指导,做到实践先行,以此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余映潮老师在落实“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这一要求时,采取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11]。

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特定知识点的例子称为“例文”,是一种用来证明语文知识的“直观教具”[12]。余映潮在进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很显然是将这篇选文处理成了“例文”,使学生通过“例文”的学习,对自己即将创作的诗歌形式有更加直观的形象感受,真正掌握现代诗的读写策略。

在普希金的这首“例文”的基础上,余映潮还将中国诗人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也作为“例文”呈现给学生,在两首诗歌的熏陶感染下,学生的情感基调已被调动到了极致,余老师顺水推舟地安排学生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始”为首句,进行诗歌创作,课堂呈现出争相诵读自己作品的热烈场面。尽管从这些习作中能够清晰地看出学生是在对前两个环节所学诗歌的模仿,且这些模仿仅仅做到了“师其辞”,而非更高一级的“师其意”,但这种模仿是在余映潮老师事先搭建的“学习支架”上自然而成的,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实际,因此毫无生搬硬套之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初中生来讲,教师事先无须过多地传授高深的创作规律和巧妙的表现手法,有了情感与灵感的激活作铺垫,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的创作热情就被彻底地激发。

整堂课的最后,余老师将自己创作的四行诗与大诗人邵燕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的片段作为诗情的示范送给学生,与学生诗意的创作遥相呼应,“紧紧扣住诗歌文本及文本传达的情与理,使得本课经营起来的诗歌‘场’从个体到整体,从课内到课外得以延续[13]”。

四、全员参与,活动充分

观摩余映潮老师的这堂课,既没有花哨的教学手法,也不是课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如行云流水般地,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具有美感、富有情致的特点。在他指导下的课内朗读,将学生的眼、耳、口、鼻全部调动起来,完成了声音与情感的碰撞;在他创新下的美文联读,拓宽了学生语言积累的广度与深度;在他组织下的读写结合,让大多数以“等待”来应对习作教学的学生们,在写的实践中体会到了成功的自信和喜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整堂课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全员参与。余映潮在导入新课时就为学生创造了“读”的情境,让学生齐读作者的生平,全体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了原本枯燥难记的文学常识。在设计多角度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朗读形式更是常变常新,有全班齐读、背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同桌间说读,压低声音自读,整个朗读环节占据了课堂四分之一的时间,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朗读不再只是形式化地调动课堂气氛,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更为充分的语言训练。

要实现“学生活动充分”,仅仅靠读还不够,余老师又安排了动中有静的习作实践,这是对朗读环节的推进和延伸,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余老师深谙“支架教学”理论,写作对学生而言必须找到一个最近发展区,学生将情感化为文字,成为篇章,这是需要“支架”才能够完成的任务。因此,在自由写诗这个环节开始之前,他进行了长时间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充分品读和分析,进而展开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的书写。余老师是这么说的:“怎么写呢?用‘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作为第一句,再写一句就是两句诗了,或者再写第三句、第四句。”暂且不论这样的指导是否符合诗歌写作的规律,余老师兼顾到一些“怕”作文的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搭建了“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阶梯,如此一来,没有过度的指导,全体学生都沉浸在集体参与、紧张思索的氛围中,每一个人都成功实现了“少年本色是诗人”的转变,完成了诗歌创作。

余老师的课堂之所以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朗读、积极思考、积极创作,除了得益于他精湛高超的教学水平,还与他“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密不可分。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课的教学中,他的课堂评价处处彰显着“以学生为本”的理论光芒。在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会诗情的基础上,余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紧紧围绕“感受”凝聚学生阅读诗歌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品读质量和学习效率,学生就此回答了十余种感受。余老师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妙语,不吝赞美之词,以富含哲理的语言进行了启发式的评价,这些评价不流于浅薄,精准恰当,使人振奋,似一双妙手拂过学生的心弦,他将智慧的点拨,巧妙的激励和自然的迁移全都化为启迪生智、启发生感的驱动力。所以,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不能只是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而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们主动探索、全员参与的主阵地。

五、结语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余映潮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对派别和理念作刻意地追求,他的每一堂课,都在独特的教学设计,明晰的教学思路,丰富的课堂积累,科学的训练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充满美感的新课堂”,力求让学生在他的引导下“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余老师说:“在漫长的时日中,有一项活动陪伴着我,那就是把玩教材,还有一个词儿陪伴着我,那就是‘提炼’。从纷繁的教学现象中提炼出来的规律,滋养着我的思想,滋润着我的学习过程[14]”。角度新颖的朗读指导,提升学生的语感;创意优美的美文联读,丰富学生的积累;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突现语言学用;全员参与的集体实践,活跃课堂氛围。他高效课堂的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对于行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探究,细细品鉴。

[1]吕叔湘.应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语文教学通讯,1978(2):5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7-01-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朱春玲.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特级教师余映潮访谈[J].语文建设,2010(12):11-17.

[4]余映潮.探求朗读指导的角度之美[J].中学语文教学,2014(5):72.

[5]余映潮,钟东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与评点[J].中学语文(教师版),2007(7/8):61-64.

[6]余映潮,左保锋.《纸船》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05(10):20-22.

[7]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2007(10):16-18.

[8]须强.“语用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转型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0):63.

[9]余映潮.课文联读[J]. 中学语文教学,2016(1):6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11]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74.

[1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1-334.

[13]林秀艳.诗歌“场”里学诗歌——以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3(7):19-21.

[14]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The Idea of the High Efficiency Classroom Teaching of Yu Yingchao——Tak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f Life Cheats You as an Example

CHEN Yan,REN Qia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Anhui,China)

The idea of the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famous special teachers Yu Yingchaois that the students'language practice is full,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is rich.When the famous special-class teacher Yu Yingchao taught this poem,his student recite repeatedly and enrich their sense of language;increase the capacity and thick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read and write together,students gain rich experience.He relied on enriching classroom accumulation,solid and orderly training activities,relaxed and happy classroom atmosphere for the listener to present a break-new-ground,exquisitely beautiful audio-visual feast.

Yu Yingchao;If Life Cheats You;the High Efficiency Classroom Teaching;Idea

G642.421

A

1671-5934(2017)05-0098-05

2017-05-13

2013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176);2014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4zjjh017);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三项改革专项课题(JGZXD201421)

陈 妍(1991-),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通讯作者:任 强(1966-),男,安徽濉溪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学、中国文学和教师培训,

Email:13605619489@163.com.

【责任编辑:赵佳丽】

猜你喜欢

余映潮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一堂朴实、厚实的语文课——余映潮《“飞天”凌空》课例评析
Some methods on cultivat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
余映潮“一课多案”教案设计分析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