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研究
2017-11-11胡丽娜郑丽娜
胡丽娜,郑丽娜,常 辉
菲律宾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研究
胡丽娜1,郑丽娜2,常 辉3
(1.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外语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9;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3.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0)
汉语是话题突出语言,菲律宾语是话题不突出语言。根据句子可接受度判断测试,笔者考察了菲律宾学习者能否习得汉语话题特征,以及母语和汉语二语水平在汉语话题结构习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菲律宾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判断接近汉语母语使用者,能够习得汉语话题突出特性。另外,他们对移位类话题结构的习得先于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对表时间和地点的话题结构、话题和主语是领属关系的话题结构,以及关于话题结构的习得比较早。最后,母语和二语水平在他们习得汉语话题结构时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支持“接口假说”。
话题突出;话题结构;汉语习得;基础生成;移位
根据 Li和 Thompson[1],汉语是话题突出(topicprominent)语言,英语是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语言,日语是话题和主语均突出的语言,而菲律宾语是话题和主语均不突出的语言。前人研究(如Xie[2],Xiao[3])表明,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很少使用汉语话题结构,对移位类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先于基础生成类。但还没有人研究过菲律宾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菲律宾汉语学习者是否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有不同的表现?
在考察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习得汉语话题结构的研究中,多数研究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话题结构,也有少数考察母语为日、韩的汉语学习者。Jin[4]的研究表明,学习者最初只迁移英语主语突出特性,没有表现出话题突出特性。Yuan[5]发现被试对汉语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的习得较晚,汉语学习者初期没有经历话题突出阶段。曹秀玲等人[6]发现母语为英语的被试汉语学习初期没有经历话题突出阶段,而母语为日、韩的被试从开始就迁移话题突出特性。结果还显示,所有被试对基础生成话题结构的习得较晚。Liu[7]发现母语为英语、水平较低的汉语学习者在悬挂类和包含类话题结构上的表现与汉语母语者相似,认为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已经能够建构新的结构。
笔者将通过句子可接受度判断测试任务,以汉语母语者为控制组,考察母语为菲律宾语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判断,探讨他们对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情况以及母语和二语水平在汉语话题结构习得中的作用。具体研究问题为:(1)菲律宾学习者能否习得汉语的话题结构?(2)菲律宾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种类的习得顺序是怎样的?(3)母语和二语水平是否影响菲律宾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
一、话题结构
根据Li和Thompson[8]话题是一个句子描述的对象,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事物或人。汉语的话题有语用表达功能,又有语篇连接功能,话题化成分的语类范畴非常广,可以是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动词短语或者句子,其中最典型的是名词短语。根据Pan和Hu[9]话题是否移位,汉语话题结构可分为移位类和基础生成类。移位类话题结构中的话题是通过移位生成的,生成的话题结构具有句法语缺(gap),话题和谓语具有句法关系,是谓语的论元。这类话题结构包括四种类型。一种是话题从宾语位置移位到话题位置,并在宾语位置上留下语迹(trace),如(1),文献中称之为悬挂移位话题结构。文中称为第一种话题结构。另两种是话题从宾语或主语位置移位到话题位置,并在宾语或主语位置上使用与移位宾语或主语同指的代词(resumptive pronoun),如(2)和(3),文献中称之为左移位句(left dislocation),分别为第二和第三种话题结构。
(1)苹果我爱吃。
(2)这个人大家都不喜欢他。
(3)这个女孩她很漂亮。
第四种是表地点或时间的介词短语、方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话题的话题结构,如(4)-(7)。此时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是介词短语或方位短语省略了介词或(和)方位词形成的,移位至句首的话题位置形成了话题结构。
(4)在香港生活很方便。
(5)房间里孩子们大吵大闹。
(6)周六我们去爬山。
(7)鼓浪屿人山人海。
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中的话题是基础生成的,没有移位,构成的话题结构不具有句法语缺,话题与谓语只有语义关系,没有句法关系,也不是谓语的论元,只是整个句子的附加语,即使删除话题,也不影响整个句子在句法上的完整性。这类话题结构也包括四种类型:一种是话题与述题的主语存在领属关系的话题结构,如(8),话题“大象”和述题中的“鼻子”是领属关系,文中称为第五种话题结构。第六种和第七种是话题和述题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是包含(即整体与局部)关系,述题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是话题的子集。第六种是与话题有包含关系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是述题的主语,如(9);第七种是与话题有包含关系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不是述题的主语,如(10)。上述三种话题结构在文献中常被称为双主语结构(double-subject construction)。第八种是话题不与述题中的某个成分有关系,而是与整个述题有关,如(11),文献中称之为关于(aboutness)话题结构。
(8)大象鼻子长。
(9)水果,香蕉最好吃。
(10)水果我最喜欢草莓。
(11)这件事我做主。
Pan和Hu[9]认为,英语话题只能句法允准,而汉语话题既可以句法允准也可以语义允准。因此,英语只存在移位类话题结构,并以第三种话题结构居多。汉语既存在移位类话题结构,也存在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在菲律宾语中很少出现话题结构,仅存在着上述话题结构中的三种,一种是话题从主语位置移到话题位置的左移位话题结构(即第三种),一种是与话题有包含关系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是述题的主语的话题结构(即第六种),还有一种是表地点或时间的介词短语、方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话题、表示肯定意义的话题结构(即第四种),因为在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中,否定词要前置于主语。
二、实证研究
(一)被试
文中的被试是在国内某高校就读的菲律宾留学生以及从该校毕业现在菲律宾当汉语老师的菲律宾人,他们的母语均为菲律宾语。其中,考过HSK一级或二级的35名留学生为低水平组,考过HSK六级的留学生及菲律宾汉语老师共26人为高水平组。此外,27名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大一学生作为控制组。
据笔者调查,没有华裔背景的菲律宾学生上课与平时交流基本上使用菲律宾语、英语或者方言,很少使用汉语,他们学习汉语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表1为被试的具体信息。
表1 被试的具体信息
(二)测试工具
采用句子可接受度判断任务,让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测试句进行可接受度判断。该测试任务共包括80个句子,其中40个目标句,40个干扰句,并将它们随机打乱。目标句中每一种话题结构有5个句子,八种结构共计40句。干扰句共40个且都不是话题结构。另外,目标句和干扰句都尽可能选择最简单的汉语词汇,以保证被试能够充分理解测试句,而且句子长度都尽量相同,以尽量减少词汇和句长对判断任务的影响。测试句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完全可接受为2,基本可接受为1,不确定为0,基本不可接受为+1,完全不可接受为+2。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共有95人参加了测试,分三场进行,分别由任课教师或研究员监督完成,用时均为10分钟。排除回答不完整或有华裔背景的被试,最后有效数据为61份。控制组共有29人参加测试,去掉一份回答不完整,一份全部选择1,有效数据为27份。
(四)结果
首先看被试对两大类汉语话题结构的可接受度判断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被试对两大类汉语话题结构的可接受度判断情况
表2显示,与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相比,被试更接受移位类话题结构。另外,高水平被试和汉语母语者都比较接受汉语的话题结构,但低水平被试对汉语话题结构的接受度较低,而且接近0,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以话题结构类别为组内变量,以汉语水平为组间变量做2×3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话题结构类别与汉语水平不存在交互效应(F=2.159,p>.05),但话题结构类别(F=10.926,p<.01)和汉语水平组间(F=30.656,p<.001)都有主效应。这说明,被试对两大话题结构类别的判断存在显著差异,被试更能接受移位类话题结构,而且汉语水平越高越能接受话题结构。Scheffe事后检验还显示,只有高水平组被试与汉语母语者的判断不存在显著差异(p>.05),低水平组和汉语组、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之间被试的判断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换句话说,低水平组被试和另两组被试的判断都存在质的差异,而高水平组被试的判断与汉语母语者只存在量的差异,跟汉语母语者比较接近。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菲律宾学习者的判断情况接近汉语母语者,能够较好地习得汉语的话题结构。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被试对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情况,表3列出他们对每一类话题结构判断的具体情况。这里小于0即为不接受,包括被试判断时选择了+1或+2,0表示不确定,大于0即为能够接受,包括被试判断时选了+1或+2。
表3 被试对两大类汉语话题结构的可接受度判断具体情况
表3显示,低水平组被试对移位类和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的接受率只有38.9%与34.6%,拒绝率分别为29.3%和34.3%;高水平组被试的接受率分别是69.2%与67.7%,拒绝率只有9.8%和6.9%;母语者的接受率分别是78.9%与72.8%,拒绝率分别为9.8%和15.0%。也就是说,高水平组被试和母语者对两类话题结构的接受度都比较高,且远高于低水平组被试,而且对移位类话题结构的接受度比基础生成类高。另外,从表示不确定的比例看,三组被试从低水平组到母语组逐渐降低,说明他们对测试句的判断越来越有把握。
其次看被试对每一种话题结构的可接受度判断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被试对八种话题结构可接受度判断的总体情况
从表4看出,低水平组被试对每一类话题结构的判断均值都接近0,再次说明他们对话题结构的可接受性具有不确定性。另外,他们对移位话题结构的接受度判断均值均为正值,而对第六种和第七种话题结构的判断均值出现负值,也说明了他们对移位话题结构的习得比基础生成话题结构好一些。高水平组被试对每一种话题结构的判断均值介于0.62和1.04,说明他们比较接受汉语话题结构。另外,他们对话题结构的判断均值大都接近汉语母语者。
以话题结构种类为组内变量,以汉语水平为组间变量做8×3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话题结构种类与汉语水平存在交互效应(F=2.503,p<.01),话题结构种类(F=13.278,p<.001)和汉语水平组间(F=30.656,p<.001)也都具有主效应。这说明,被试对不同种类话题结构的判断存在显著差异,汉语水平对话题结构的判断发挥了重要作用。Scheffe事后检验进一步显示,只有高水平组被试与汉语母语者的判断不存在显著差异(p>.05),低水平组和汉语组、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之间被试的判断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另外,Scheffe事后检验还显示,被试对第四种话题结构的判断均值和另外三种移位类话题结构都存在显著差异(p<.01),说明在移位类话题结构中,被试对第四种话题结构的习得最早;第五种话题结构和第六、七种都存在显著差异(p<.01),第八种和第六、七种也都存在显著差异(p<.01),但第五种和第八种不存在显著差异(p>.05),这说明在基础生成话题结构中,被试对第五种和第八种的习得比较早。
最后,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被试对每一种汉语话题结构判断的具体情况,表5和表6分别列出了他们对每一种移位类话题结构和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判断的具体情况。
表5 被试对每一种移位类话题结构判断的具体情况
表5显示,低水平组被试对四种移位类汉语话题结构的接受率在34.3%和42.9%之间,拒绝率在22.3%和34.9%,对第三种移位类话题结构的接受率最高,第一种最低,对第三种移位类话题结构的拒绝率最高,第四种最低。高水平组被试对四种移位类汉语话题结构的接受率在62.3%和77.7%之间,拒绝率在3.8%和13.1%,对第四种移位类话题结构的接受率最高,第三种最低,对第三种移位类话题结构的拒绝率最高,第四种最低。汉语组被试对四种移位类汉语话题结构的接受率在71.9%和92.6%之间,拒绝率在3.0%和14.8%,对第四种移位类话题结构的接受率最高,第二种最低,对第一种移位类话题结构的拒绝率最高,第四种最低。综上所述,除了低水平组被试对第三种移位类汉语话题结构的接受率和拒绝率都最高之外,高水平组被试和汉语母语者对四种汉语移位类话题结构接受率最高的都是第四种,三组被试对第四种话题结构的拒绝率都最低,高水平组被试的接受率最低和拒绝率最高都是第三种。再次印证了表4的结果,菲律宾汉语学习者对第四种话题结构的习得早于其他三种移位类话题结构。
表6 被试对每一种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判断的具体情况
表6显示,低水平组被试对四种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的接受率在25.1%和44.6%之间,拒绝率在25.7%和44.0%,对第五种移位类话题结构的接受率最高,第七种最低,对第七种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的拒绝率最高,第五种最低。高水平组被试对四种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的接受率在59.2%和73.1%之间,拒绝率在3.1%和10.8%,对第五种移位类话题结构的接受率最高,第七种最低,对第七种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的拒绝率最高,第五种最低。汉语组被试对四种移位类汉语话题结构的接受率在62.2%和86.7%之间,拒绝率在5.9%和20.7%,对第八种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的接受率最高,第六种和第七种最低,对第六种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的拒绝率最高,第八种最低。综上所述,菲律宾汉语学习者对第五种话题结构习得早于第七种。另外,高水组的被试对第六种基础生成话题结构的接受率为70.0%,高于第八种68.5%,也高于汉语母语者对第六种话题结构的接受率62.2%,是被试对八种话题结构的判断中唯一接受率高于汉语母语者。
总之,菲律宾学习者的低水平组被试与控制组的判断存在显著差异,还没有习得汉语话题结构,但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高水平组被试的表现与汉语母语者接近,能够较好地习得汉语的话题结构。另外,被试对移位类话题结构的习得先于基础生成话题结构;被试对第四种、第五种和第八种话题结构的习得比较早。
三、讨论
(一)话题结构的习得
根据表4,低水平组被试对八种话题结构的判断都与汉语母语者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母语为菲律宾语的被试在汉语二语习得初期还没有习得话题结构,这与大部分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高水平组被试对话题结构的判断与汉语母语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的判断接近汉语母语者,说明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菲律宾学习者能够习得汉语话题结构。由于句子层面的话题结构涉及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该结果支持“接口假说”(Interface Hypothesis,Sorace和 Filiaci[10];Sorace[11])的观点:语言内接口知识(句法和语义)是可以习得的。
(二)不同类型话题结构的习得顺序
研究表明,菲律宾学习者对移位类话题结构的习得先于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可能是受目标语输入的影响,在汉语中移位类话题结构比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更为普遍,文中汉语母语者更接受移位类话题结构也说明了这一点。也可能是受英语的影响,菲律宾是亚洲英语普及率最高的国家,英语是第二国语,英语中存在移位类话题结构,正迁移促使他们更快习得汉语移位类话题结构。
另外,他们对第四种、第五种和第八种话题结构的习得较早。根据表5,汉语母语者对第四种话题结构的结构率最高、拒绝率最低。袁毓林[12]认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句子陈述一个事件,一个话语完整的句子有时需要在句首加上情景格(situational case),地点和时间等情景格经过话题化移到句首,成为有标记的话题,其功能是为述题提供一个时空方面的参照框架。因此,菲律宾学习者对第四种话题结构习得较早很可能是目标语输入的结果。胡丽娜、李艾倪和黄雪宜[13]发现在基础生成话题结构中,汉语母语者对于第八种关于话题结构接受度最高,在口语产出中也使用最多;其次是第五种话题和主语是领属关系的话题结构。文中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三)二语水平和母语的作用
研究结果还表明,母语及二语水平在他们对话题结构的判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水平组被试对汉语话题结构的接受度较低,而且均值都在0左右,说明他们对汉语话题结构的正确性还没有把握,而高水平组被试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判断接近汉语母语者,说明他们能够习得话题突出特征。这表明汉语二语水平对话题结构的习得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菲律宾学习者学习汉语时间的增加,他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话题结构,逐渐习得汉语话题突出特性,从而完成从话题不突出特性到话题突出特性的参数设置。
菲律宾学习者对第三种和第六种话题结构的习得表现出了明显的母语迁移的作用。在菲律宾语中,移位类话题结构只存在第三种,而低水平组的被试对第三种话题结构的接受率高于其他三种移位话题结构,与汉语母语者的判断截然不同,说明菲律宾汉语学习者在习得初期表现出明显的母语迁移现象。当然,这也可能是他们的英语发挥了作用,因为英语中这类话题结构也最多。另外,高水组被试对四种基础生成话题结构接受率最高的是第六种,超过了汉语母语者对第六种话题结构的接受率,这也有可能是母语迁移的结果。因为在基础生成话题结构中,菲律宾语只存在第六种话题结构。被试更好地习得第六种话题结构应该不是目标语输入多造成的。胡丽娜、李艾倪和黄雪宜[13]的结果也显示,在基础生成话题结构中,被试理解与使用的习得顺序是一样的,依次是第八种接受度最高、使用最多,其次第五种,再次第六种,最后是第七种。
四、结语
根据句子可接受度判断任务,笔者考察了菲律宾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以及母语和汉语水平在汉语话题结构习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水平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判断接近汉语母语使用者,能够习得汉语话题突出特性。他们对移位类话题结构的习得先于基础生成话题结构,对表时间和地点的话题结构、话题和主语是领属关系的话题结构,以及关于话题结构的习得比较早。另外,母语和二语水平在他们习得汉语话题结构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只考察母语为菲律宾语的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在句子层面的理解与感知,今后还可考察他们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在语篇层面的理解情况。
[1]Li C.&Thompson S.Subject and topic: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M]∥In Charles N.Li(ed.),Subject and Topi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6:457-489.
[2]Xie T W.An examination of the topic-prominence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interlanguage[D].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dissertation,1992.
[3]Xiao Y.L2 acquisition of Chinese topic-prominent constructions[J].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004,39(1):65-84.
[4]Jin H G.Topic-prominence and subject-prominence in L2 acquisition:Evidence of English to Chinese typological transfer[J].Language Learning,1994,44(1):101-122.
[5]Yuan B P.Acquisition of base-generated topics by English-speaking learners of Chinese[J].Language Learning 1995,45(4):567-603.
[6]曹秀玲,杨素英,黄月圆,高立群,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话题句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3):86-102.
[7]Liu F.Acquiring topic structures in Mandarin Chinese[J].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15,4(1):1-21.
[8]Li C.&Thompson S.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85.
[9]Pan H H.&Hu J H.A semantic pragmatic interface account of(dangling)topics in Mandari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8,40(11):1966-1981.
[10]SoraceA.&Filiaci F.Anaphora resolution in near-native speakers of Italian[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6,22(3):339-368.
[11]SoraceA.Pinning down the concept of‘interface’in bilingualism[J].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Bilingualism,2011,1(1):1-33.
[12]袁毓林.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中国语文,1996(4):241-254.
[13]胡丽娜,李艾倪,黄雪宜.汉语母语者对基础生成话题结构的感知与使用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4):77-81.
Acquisition of Chinese Topic Constructions by Filipino-speaking Learners
HU Lina1,ZHENG Lina2,CHANG Hui3
(1.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Chengyi College,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09,Fujian,China 2.School of Languages,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1620 3.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ghai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Chinese is topic-prominent language while Filipino is the otherwise.Based on an acceptability judgment tes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Filipino-speaking learners could acquire Chinese topic-prominent features and the roles of their first language and L2 proficienc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lipino-speaking learners held similar judgements over Chinese topic constructions as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s,suggesting their capabilities for a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topic-prominence in Chinese.Their acquisition of the movement-derived topic constructions preceded the base-generated ones,within which the acquisition of these topic constructions showed significantly earlier:topics of time or place,possessor-possessed topics and the aboutness topics.Their first language and L2 proficiency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topic constructions.The results substantiated“the Interface Hypothesis”.
topic-prominent features;topic constructions;acquisition;base-generated;movement-derived
H319
A
1671-5934(2017)05-0063-06
2017-08-2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16BYY004);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838)
胡丽娜(1982- ),女,福建厦门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E-mail:qingzhou300@163.com
【责任编辑:赵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