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的学术诚信现状及其建设途径1
2017-04-13姜学霞
姜学霞
高校学报的学术诚信现状及其建设途径1
姜学霞
(肇庆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肇庆 526061)
学术诚信危机已成为高校学报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高校学报的特殊社会功能和价值的深入讨论及认识,客观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学术诚信现状和原因,阐述了高校学报学术诚信建设的意义和建设途径,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高校学报;学术诚信;诚信建设
当学术诚信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时,高校学报这一集学术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媒介在学术诚信建设和防止中大有可为。目前高校学报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学术诚信危机。与专业期刊相比,高校学报论文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在量化考核的科研压力下,部分师生缺乏对科学精神和学术诚信的坚守,走向了极端,论文造假抄袭、代写代投等现象频见报端,违反了学术诚信规则、污染了学术生态环境。学术诚信的缺失、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和放纵传播的原因复杂,有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学报自身层面几方面的原因。高校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让一部分人过分追求数量和期刊级别而偏离了正常的学术轨道。投机取巧的心理滋生了学术不诚信行为的产生,处罚机制不完善也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持续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高校学报尤其应该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学术不诚信对高校的育人和社会文化传播危害极大,对高校学报而言,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是保障学报质量、提高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前提,是发挥学报社会文化功能的重要保证。为此,高校学报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严纠学术不端论文、制止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开展师生学术诚信教育,把学术不端扼杀在萌芽之中。
一、高校学报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高校学报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形式,与图书馆、实验室一起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1]。高校学报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一)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窗口之一。以服务本校为主是高校学报内向性特征的具体体现[1],高校需要这个能充分、及时展示自我的学术平台。该学术园地既吸纳高端学术成果,也兼容并蓄中端成果。校内顶级论文外流乃大势所趋,学报因此无法代表校内最高研究水准,但学报所刊论文大多源自校内作者,而且学报发文量通常占学校发文总量的1/10—1/5[2],因而它尚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学校的综合研究实力,这种实力映现必定与其所属院校的整体层次相吻合。透过学报这一窗口,读者能大致了解其校的科研、教研概况。由于教研论文较难在专业期刊发表,故学报成为校内作者发表教研论文的主要园地,因而学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学校教研水平。
(二)高校学报承载的使命不只限于科技文化传承,还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这块学术园地扶助、滋养了众多学者,高校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报起步,而后逐渐走上学术研究之路的,当今的一些学术大家早年也曾得益于学报。如今学术期刊资源与论文发表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与日俱增[3],倘若没有学报倾力相助,一些有潜质但尚显稚嫩的青年学者,或许会因最初的学术门槛太高而失去腾飞的信心和动力。处于初级或起步阶段的青年学者,其撰写的论文从内容到格式、体例均有瑕疵缺陷。立足于高校的学报,对他们担起了“指导者”之责,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使之渐趋完善。学报为学术新人提供了成长沃土[4],对其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高校学报对地方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各高等院校分处不同的地域行政区划,他们与所处地域的社会环境必然形成千丝万缕的双向影响。学报是学术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它以学术鉴定与学术转化两大功能直接参与学术生产[5]。一般来说,地方高等院校因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与当地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更为紧密,地方高校学报的许多学术研发就颇具地域色彩,刊载的地方属性明显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其针对性强的实用性成果,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担当着重任。一些研发成果不再仅仅停留在论文发表,而是直接或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肇庆学院学报》刊发的砂糖橘系列研究论文,就使广大果农受益,并对当地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高校学报学术诚信现状及其问题
学术诚信是高校学报的立身之本,是自身发展的根基。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的学术诚信存在挑战,学术诚信建设处在不完善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违反学术道德事件不时体现在学报论文上。某些高校教师为了晋升凑够论文数量和结题需要而将问题论文发在学报上,不但造成学报论文总体学术质量低,学报的学术诚信和社会影响也受到负面影响。即使是高水平研究性大学,论文抄袭、造假、代投代发等学术不诚信事件频发。
(二)根据各高校的定位和发展水平,高校的层次性直接影响着高校学报论文的学术水平。地方高校因为科研条件有限,教师和学生的论文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然而考核评价机制让一部分人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又加上惩处机制不到位,没有根治的办法,我国高校学报论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术诚信危机。高等教育学术界应该高度重视不诚信行为,包括抄袭、编造数据、代投代写等,否则学术不端行为会形成愈演愈烈之势。
(三)高校管理不到位,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教育缺失,使得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体系未建立,学术道德观念根基在最初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在高校的毕业要求中,本科生以修满课程学分为主,参加社会实践为辅,对论文写作的安排却一般是毕业下半年,学生忙于找工作等事情,在时间紧张的状态下,往往对论文的重视程度和自我要求降低,甚至只为重合度低于30%的目标而应付写作,学校和学生自身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第一次学习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就没有得到好的锻炼。论文即使过关,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也没有养成。
三、高校学报学术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
高校学报学术诚信缺失成因复杂,主要有社会、高校和学报几个层面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社会诚信缺失是学术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高效高产出的经济社会,道德和诚信被忽视,人们敢于以身试法,说明潜在利益诱惑对人们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近,国际国内论文撤稿现象频见报端。高校学报学术不端论文的出现也是社会诚信缺失的副产物,然而学报的出版特性使得这种不诚信的社会影响效应扩散和放大,失信最终成为危害社会文化的根源。
(二)高校层面。高校对于学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主动性。各层次高校学报的质量参差不齐是客观事实,因为不同高校定位不同,就如同国家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因而需要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与之相匹配,而不同层次的高校,也需要与其水平相对应的学报。高校发展的需求是学报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础[2]。然而,高校学术不诚信事件不胜枚举,社会影响恶劣,除了众所周知的评职需求外,高校还有日常科研考核机制,因此高校学者发表论文的诉求不断上升,然而论文质量却没有等速提高。在研究型高校,近些年来的研究生论文问题层出不穷,总体而言,研究生论文质量堪忧,甚至有“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一说,论文照搬,雷同事件频繁发生跟高校管理上对不诚信“视而不见”直接相关。
(三)学报层面。如果说社会和高校层面是影响学报诚信的外因,而学报自身层面则是决定学术诚信建设成功与否的主因。学报的办刊导向、编辑素养以及本部门专业技术的提升都会对学报的发展产生影响。首先,学报本着服务于高校和育人的办刊宗旨,使得学报处于学术链条的末端,很难走向高端学术研究水平。学报容易成为问题论文的集散地。多数学报充任着学术金字塔的基底。在地方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创建起步阶段,在其研究尚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情况下,学报成为不成熟的科研成果的平台,学报的育人功能也使得学报失去了自主权。事实是学报必须“来料加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无法把控高校的学术氛围。其次,学报编辑素养和诚信意识有待提升。学报编辑对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引和培养作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校编辑的职业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处于教辅部门的编辑们职业成就感低,职业倦怠感强烈,影响了工作效率,并未充分发挥出编辑对作者的培养和学报诚信建设的潜力。另外,高校学报的技术平台建设、功能开发方面有待于提高。尽管大部分高校采用了期刊采编系统,对稿件的处理更加高效,收稿的主功能是发挥了作用,但其他功能却很少,如学术诚信信息记录和追踪功能等,功能不全说明系统技术层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高校学报学术诚信建设
为了提高高校学报的办刊质量,高校学报应该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监督机构,对学术不诚信行为严抓重罚,充分发挥学报的学术诚信教育和监管功能。高校学报抵制学术不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地方院校而言,其整体综合实力与名牌高校差距甚大,但地方院校学报可以通过特色学科和专业发挥其出版影响力。加强学报的学术诚信建设是学报质量保证的关键。高校学报诚信建设的途径主要有:
(一)加强宣传教育。首先,高校学报工作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编辑自身素养和诚信意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编辑在稿件的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作者的学术诚信意识,而编辑的学术诚信意识通过与作者的沟通及论文发表过程来影响着学报的学术诚信建设。其次,充分利用互网、微信媒体平台宣传。及时通报不端行为,发挥新科技手段的功能为学术诚信的传播做出贡献。学报的内向性决定着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学报能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持续发表同一作者的69篇论文[2],通过这样的过程发挥对青年教师和学术人才的培养作用,让学术诚信意识扎根在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思维里。
(二)学术诚信课程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的必修课,同时通过专业的培训让作者对学术规范有系统的认识。对学生而言,不管是学生时期还是走上社会都会把诚信内化为自身的行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发挥学报的教育功能,达到促进师生学术诚信实施的目的。学报编辑部人员更是要通过沟通了解科研人员的进展,通过交流促进本校师生的学术素养提升,积极提升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和规范性。学报应该把培养师生的学术意识作为责任,通过严格审稿制度,三编三较的编校过程,收稿和出刊前的论文检测手段等严把稿件质量关,确保良性学术成果的传播。
(三)建立规章制度,监督实施。高校学报人员严格遵守出版法律法规,持证上岗制度。按照法规岗位职责。高校学生论文的原始数据和相关资料要保存好,建立个人科研档案,如实验记录本的登记和保存,应该和论文一样保存下来,以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其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应该加以完善。高校的部分课程或者任课教师在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考察课程的学习程度,然而甚至认为交论文是最简单、省时省力的作业。缺乏理念方法不得当制度,提高约束力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事情,也是学校管理人员和学校师生都应该坚守的科研道德。
(四)学报与高校共同进行师生诚信管理。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学术诚信考核应该纳入职称评定和培养目标中。让作者诚信系统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简历,用数据体现出作者的诚信,这点应该借鉴国外的交流平台建设。比如学术作者身份识别(ORCID)号码的注册,可以在线查看作者的科研成果以及诚信记录,且具有唯一性;Researchgate不但提供了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作者的科研诚信提供了数据支持。因此,应该建立作者诚信档案、学术成果档案,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如期刊采编系统、论文数据库以及各种查重系统为诚信系统建设服务。
(五)完善补救和处罚机制,增加对不端成果的补救和处理措施。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明确指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防治兼备、以防为主,目前高校的不诚信惩罚机制不完善、惩罚力度轻,执行力差。学术不诚信的惩罚应该同考试作弊的处罚一样,严重者有开除的危机感才能起到震慑作用。高校学生论文问题层出不穷,尽管高校有学术委员会,但还没有上升到管理的层面,考试不及格有完善的补考机制,但是论文不过关,学校的教育和补救方面却是无规可依,国外通过在高校设立学术诚信办公室专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做法[7],值得借鉴,有助于不诚信论文的产生。
总之,高校需要学报这块学术园地,学报在高校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学术诚信是高校学报学术科学性的保障,是提高学报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前提。高校学报学术诚信建设工程迫在眉睫,这一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科研工作者、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而学术诚信系统的建立有助于高校学报的学术地位提升,也影响着科研人员的培养和社会成果的传播。
[1]杨勇.深化高校学报改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354-357.
[2]陈浩元,郑进宝,李兴昌.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18(5):323-327.
[3]刘明寿.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2,24(3):210-213.
[4]刘岩,刘新军.论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及推动学科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97-300.
[5]张淑娟.科技期刊资源整合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357-359.
[6]陈静.学报编辑与作者在学术语境中的互动[J].编辑学报,2016(6):525-528.
[7]付艳.美国高校学术诚信体系构建研究及启示[J].学理论,2011:232-234.
Status Analysis and Etablishment of the Academic Credibility in University Journals
JIANG Xuexia
(Journal Editorial Office 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Guangdong,China)
The academic honesty crisis has blocked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s.Through the deep discussion and knowledge of the special social function and value of university journals,this paper analysed the status and reasons of the academic credibility.It elaborates the meaning and pathways of the academic credibility establishment,aiming at providing the ideological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s.
university journals;academic credibility;credibility establishment
G644.4
A
1671-5934(2017)05-0073-04
2017-04-26
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编辑学研究立项项目(20160206);肇庆学院2017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01723)
姜学霞(1981- ),女,山东东营人,副教授,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编辑学,E-mail:jiangxue36@qq.com
【责任编辑:赵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