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中的文化断层与对策研究
2017-04-13李树翠
李树翠
(文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云南·文山 663000)
民族教育中的文化断层与对策研究
李树翠
(文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云南·文山 663000)
纵观文化史,文化发展的不连续性即文化的断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在当代,为了保全并让更多的特色文化得以继承发扬,所以对于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民族教育投入更多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更好的施行民族文化教育来让更多的瑰丽文化发扬延续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民族教育;文化断层;教育对策
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变迁中,中国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相互融合且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与此同时,丰富的民族也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得以延续,有的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在文化的发展史上时常会有文化的失落、绝灭、裂变、跃迁等文化不连续性发展的问题出现。民族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本,是文化得以顺利完整延续下去的重要保证,如何保证民族文化的顺利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民族教育的主力即教师群体来说,更是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了解文化断层的原因,分析民族教育现状,综合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现况研究解决文化断层教育对策应该是我们现在主要的思路。
一、文化断层的成因
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上,文化断层现象是大多数国家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任何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曾遇到过文化断层这一问题。而且越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遭遇的文化断层问题越是严重。在参考一些学者的文献后发现,文化断层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各个国家的文化断层研究来看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四种:文化失落,文化绝灭,文化裂变,文化跃迁。其实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性与不连续性同时存在的过程。文化断层同样是文化史的一部分,它更像我们所遗失的一个个瑰丽碎片,与连续的文化发展同为文化史的一部分。文化史的发展是必然存在一定规律的,所以文化断层的发展也是具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越是年代久远的文化其断层烈度越大密度越高,而对于现代的文化其断层的烈度与密度就小了很多,即使如此,仍旧令人遗憾惋惜。文化的连续性发展和非连续性发展都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的非连续性发展即为文化断层。
而对于现实中的正在发生的文化断层现象,一些学者通过在实地进行调研发现,当前文化断层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民族教育落后所导致的,多数调查发现,对于少数民族本身的文化,其根本没有相关课程或教材或者其他合适的教育方式。在询问了相关部门后发现,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大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再分出多余的人力物力去研究编著或者专门开设相关的民族教育课程。
二、民族教育的发展
(一)民族教育现状
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是时代主流,这对我国的传统教育形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所以对于我国的教育的要求也就大大提高,教育压力变得更大,多元化文化教育显示无论是教育理念,教育形式还是教育措施都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西方的教育由于其开放的特点比较适应多元化的教育发展要求,所以发展状况要远远优于中国,而中国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一些冲击,这对于本国的各种思想文化教育策略,形成了阻碍增加了压力。但多元文化也对本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多元文化中,讲究各个民族、阶层都有权利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本国多民族文化共存的大环境下,有利于多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但具体到一些地区而言,学校或其他教育主体过分看重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而忽视了本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其特色的语言是其民族的灵魂,然而很多地方对于本民族特色的语言都放弃了教学,都是以汉语言作为载体,极少的存在双语教学。这不仅仅是因为观念的改变,还因为民族教育机构中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与在学校中的主流教育有很大差别,而这种差异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对于文化教育出现抵触情绪,降低了文化教育的效果。不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不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是现在少数民族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民族教育的特殊性
我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受文化、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有的民族至今还以畜牧为主要经济生产方式,而且大部分少数民族都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区域,例如宁夏自治区,西藏等,这与汉族的经济发展是大大不同的,还有的少数民族,住在生态环境脆弱,地下资源丰富的地区,他们面临着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巨大矛盾,在各种经济政治的制约下,部分民族存在着底子薄弱,基础教育差,教育水平落后等问题。另一方面,各种教学资源也难以达到所需要的水平,比如一部分住在大山上的民族,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校舍、教师、教材等各种教学物资都难以实现。综上所述,这些都是制约对民族文化教育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
三、民族教育对策
(一)形成正确的民族教育理念
我国由于地域广泛,并具有悠久历史,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多地区、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形式,并伴随着国际多元文化运动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在我国多元文化是民族民俗和地方文化的结合,也是我国文化导向工作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相关教育方针的实施下,相关教育理念正朝向文化多元性这一最终趋势发展。所以结合本国民族教育现状,出现了民族文化多元化,民族教育方式多元化的特点,树立民族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观是最适合目前民族教育的理念。除在少数民族内部加强民族特色文化教育的力度外,还要在全体范围内加强对断层文化的探索,和现有濒临消失文化的了解,形成一个广泛认知,这样更有助于各个文化教育领域权威站在少数民族本身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濒临消失的文化的教育传承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文化教育机制
对于少数民族的教育来说,除了现有的学校教育外,其教育形式还包括民族宗教教育,民族社会教育,民族家庭教育等方式,其中并没有某一种教育方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些教育方式各具特色,各有影响,所以,对于这种条件下的民族教育,除了确定与普通教育相同的目标外,也要尊重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和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即建立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特色民族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机制。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与认知能力,并通过引导形式使学生了解本民族历史,增加学生对于民族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多元一体的思想,使其成为推动民族之间和谐发展的一大助力。而通过特色教育形式真正的培养学生去学习掌握本民族的文化瑰宝,并能传承发扬下去。
需要特别关注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建立民族特色的教育文化机制,民族特色文化往往是很少人掌握的东西如黎药等,无法大规模的去传授,教学,只是简单地理论指导又起不到真正文化传承的作用,所以民族特色文化教育的进行必须有专人的引导,对比古代的祭祀,长老,这些人都是肩负着部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过渡到现代来看,也应该建立特殊教师机制,但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传承现代丰富民族文化的需要,所以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特别教师团队,一个对本民族文化熟知的团队,一个能够与宗教、部族、家庭共通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却作为文化传承的引领者,去引领文化的各种传承。
(三)建立健全民族教育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是保证民族文化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这个保障体系必须要有政府部门,行政部门,学校,社会等协同进行。社会加强舆论效应,增强民族文化断层教育的曝光;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政策,鼓励学校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力度;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确保相关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行,同时进行理念以及精神指导;学校要深入研究开发一系列的包括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专门的民族教育教材。教育部门与文化部门合作建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对民族文化中快要遗失的特色文化进行收集、备案。建立收集、储备、研究、分享的民族欲断层文化拯救体系。定期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吸取百家意见,不断地改善体系内容,与各个部门一同为更好的保障民族文化良性发展做出贡献。从文化共生的视角看,民族教育方式并不能单一以学校为主,而是应当结合家庭教育、民族仪式等方式,才能构建成多元共存、和谐共生的文化环境,并帮助我国民族教育的内部文化元素互相整合和发展,从而结合传统教育模式,促进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及发展。
四、总结
无论当今的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文化史的发展还是会遵循客观规律而进行,文化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都会一直客观的存在下去。在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对于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加大了传统的民族教育难度,降低了民族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也对我国探究更加有效的民族教育对策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空间,本文在针对民族教育现状,文化断层等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和策略。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实际状况还是有所差别,在真正的进行开展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本文没有进行阐释,这同样是民族断层文化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仔细去研究。
[1]葛琛.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教师: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导[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7):17-19.
[2]谭涛;夏思永.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断层现象探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03):24-28.
[3]孙艳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教育断层现象探析——以酉阳土家苗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为例 [J].淄博师专学报,2009(02):36-40.
[4]刘佳.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9,(24):3-4+8.
[5]张亚文.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之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责任编辑:徐向阳
审 稿 人:王 文
G755
A
1009-8534(2017)03-0026-02
李树翠,文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