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五大发展理念与审计关系

2017-04-1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理念经济

陈 艳

(宿州市审计局 安徽·宿州 234000)

浅议五大发展理念与审计关系

陈 艳

(宿州市审计局 安徽·宿州 23400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审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审计工作的指挥棒、红绿灯,贯穿整个审计发展全过程,促进审计科学规范发展。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审计独立性的本质,决定了审计在经济新常态下助推五大发展理念上的独特优势,审计不仅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也是助推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力量。

五大发展理念;助推;引领;审计

一、引言:

2015年10月,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中国原创性的发展新理念,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做出的战略抉择。审计是依照法律对各级政府组织、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事前和事后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对审计机关来说,五大发展理念解决了审计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审计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方面的建设性作用,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最有效、最现实的行动。国家审计机关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指导审计工作,把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贯穿到审计工作发展全过程, 谱写五大发展理念审计发展新篇章。[1]

二、五大发展理念能够引领审计科学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相互贯通、互相联系、相互促进。[1]它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的集中体现,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推动和引领审计工作的灵魂和主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益,实现创新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审计工作更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这就要求首先要创新审计思路和观念。在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把国家审计置于国家治理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谋划,并结合具体审计项目,把握审计重点、反映地方特点、体现工作亮点。[2]其次要创新审计技术方法。要积极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团队的积极作用,要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原有软件进行优化更新。同时要在新的审计领域开发出与审计实务相适应的新软件,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提高审计业务效率与质量。再次要创新审计工作机制。要积极探索大项目背景下的审计现场管理、审计组织方式创新、审计结果运用创新,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并根据审计项目实际灵活编制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对审计组人员组合、审计分工、实施内容、实施次序等作出细致安排。最后要创新审计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水平。审计工作任务重,所以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就很高。但是审计力量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才能应对更多的挑战。

(二)以推进沟通交流为突破口,统筹安排审计工作,实现协调发展

审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为此要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理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关系,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协调审计资源,着力解决审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积极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重点关注资源、关注民生,努力要在审计实践中形成财政、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民生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协调统筹,资源共用,结果共享。[3]开展审计业务时要协调思想,增强业务沟通交流。具体体现在各审计机关在队伍建设、法治化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共同进步,需要加强人员轮岗和交流,促进不同审计部门之间的理念沟通、信息共享。[3]并要加大培训力度,以集中学习、案例培训、大项目交叉等方式,切实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协调审计业务流程,防范审计风险。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进一步规范审计业务操作流程,全面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合理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着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益。

(三)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目标,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实现绿色发展

审计工作的绿色发展直观地讲就是提高审计工作投入产出比,体现在创新审计技术方法,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效率,改进审计工作组织方式,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审计工作的绿色发展体现在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上。一是积极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专家工作,会同相关单位制订生态责任审计试点方案、实施办法、评价体系,将资源环境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以领导干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为主线,客观公正在评价其履职尽责情况,促进绿色发展。二是积极有效地开展与环境有关的环保专项资金审计,保证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以审计公开为抓手,树立开放透明理念,实现开放发展

在依法开展审计监督的同时,审计机关要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公开部门概况、动态、计划、人事等信息,逐步公开单位预决算、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信息。通过进一步完善审计项目制定、网上征集意见等制度,坚持开门办审计,有利于促进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监督审计。通过审计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及规章制度、审计工作程序、审计公示内容、审计承诺事项、审计工作纪律及监督举报途径、审计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及投诉途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及投诉途径等信息公开,有利于被审计对象理解、配合审计工作,促进审计意见和决定的落实,有利于推动审计机关廉政作风建设,促进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文明审计。[3]

(五)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聚焦民生审计,实现共享发展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时要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加大扶贫、保障房、医疗、社保等民生保障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重点关注扶贫资金使用,教育资源分配、就业、创业等政策的落实,突出问题导向,破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提升审计工作的成效和影响力。不仅要在审计中发现问题,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抓好整改,促使审计成果与干部监督、公共资金资源资产管理与反腐倡廉等工作有机结合,使审计在规范公共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干部选拔使用、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再次就是要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财务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效益审计、重大项目跟踪审计,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从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政府职能行为等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审计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的建设性作用,为助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三、审计能够助推五大发展理念

审计机关作为五大理念的践行者,要以五大理念为指引,打破传统的狭隘行业审计观、区域审计观和项目审计观,树立科学的国家审计观。[1]崇尚创新、构建绿色、促进协调、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不仅能够指导审计事业发展,还能通过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推动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

(一)审计崇尚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审计部门肩负监督职能,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与现实需要。在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审计也鼓励创新,对于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法、措施都会鼓励。[2]进行审计监督时,首先要求真求实,客观公正;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历史地、辩证地、客观地看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对突破原有制度规定的创新举措或措施,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去产能,降成本、化风险的创新举措,要坚决支持鼓励,积极促进规范和完善。其次要服务发展大局,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要运用好“三个区分”和“十五个凡是”,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不断创新审计监督服务的理念,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者保驾护航。[4]

(二)审计促进协调,统筹社会全面发展

首先,审计通过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险基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其次,审计通过提升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力度,充分专项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再次,审计通过加大对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的审计,如加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的审计,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审计构建绿色,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5年月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试点方案》,这是党中央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又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一步,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该方案指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是加大对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污染防治等自然资源的审计力度,重在推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保护责任。同时,作为经济监督系统的审计,推行绿色审计,加强对节能环保项目资金的审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审计厚植开放,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根本,必须以一贯之地加以坚持。[2]审计机关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实现思想大解放;并能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还能推进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审计职业化等改革任务,着力强化对开放、合作项目、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国外贷援款的审计力度,维护国有资产、国有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审计推进共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审计工作与民众的根本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审计把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作为工作关注的重点,时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重点关注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加强对扶贫、涉民资金、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公共医疗卫生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重点审计,切实改善民生,以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5]

四、结束语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它凝聚着我们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思熟虑,集中体现了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审计机关作为经济运行的监督和保障部门,肩负着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重任,需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和推进审计工作的精髓和主线,切实理解和把握,做好五大发展理念的践行者,从而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更上新台阶。

[1]华啸:如何用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审计事业发展[J].审计月刊, 2016(03).

[2]何丽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审计铁军[N].南方日报.2016-05-16(F02).

[3]李召权:浅议审计助推五大发展理念[EB/OL].http://www. audit.gov.cn/n6/n41/c82535/content.html.2016-04-05/2016-12-22.

[4]杨雪:如何加快审计工作转型[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5]苏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EB/OL].http:// www.ganzhou.gov.cn/zwgk/zwdt/bmdt/201608/t20160822_900647. htm.2016-08-22/2016-12-22.

责任编辑:徐向阳

审 稿 人:宋 斌

F239.22

A

1009-8534(2017)03-0015-02

陈艳,宿州市审计局中级会计师,中级审计师。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理念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