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探析

2017-04-13王少骅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教练员

王少骅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系河南·新郑451191)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探析

王少骅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系河南·新郑451191)

生源先天不足、教练员队伍建设滞后、后勤保障不充分、读训矛盾突出,是高校竞技体育培养体系存在的几个问题。重点发展大、中、小学一条龙培训体系,促进教练员水平的提高和激励机制的完善,多渠道筹集发展经费,合理解决高校运动队学生读、训矛盾,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主要策略。

高校;竞技体育;运动队;教练员

一、前言

我国“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培养了许多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这种培养模式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下,这个培养体系正在受到的考验越来越多。当今,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主流,无论是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美国90%以上的奥运会运动员,来自在校的大学生,大学生的运动水平体现了国家体育的最高水平;古巴也把高校当作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大学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到重视,证明了这是竞技体育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竞技体育发展的方向。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由于起步较晚,及其制度等相关配套措施没有跟得上,导致了普通高校办竞技体育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培养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先天不足

我国普通高校自80年代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运动员的生源比较复杂,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来源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1)专业队退役运动员;(2)挂名招收部分现役运动员;(3)高考录取体校或体育重点中学学生;(4)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培养体系。

第一条途径录取的运动员潜力基本挖尽,水平提高的空间有限,不应该成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方向。直接挂名招收部分现役运动员,实际上是一种借鸡生蛋的办法,即把体工队部分优秀运动员招收进来,在高校挂名,他们有高校的学籍却没有在高校实际训练和学习的经历,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的欺骗行为。体校和体育重点中学学生受竞赛制度制约,注重短期效益,对选材和系统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优秀的苗子“早熟”,进入高校后运动成绩不可能提高或提高幅度很小。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是一种较为完备的训练培养体系,然而目前并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二)教练员队伍建设滞后

1.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偏低

在发达国家担任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很多有着参加顶级训练和比赛的运动经历,如NBA的教练员、欧洲各著名足球俱乐部的教练员、世锦赛和奥运会队伍的教练员等。而在我国,担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大部分是学院出身的体育教师。这些教练员学历较高,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较为系统,然而他们大多数没有专业运动队训练经历,缺乏丰富的大赛临场经验。另一方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的支持,不具备科学、严谨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体系,教练员往往通过自己的“经验”带队训练,这是当今我国高校运动队竞技水平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教练员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不完善

教练员在作为高水平运动队教练的同时,他首先是作为一个社会上的人而存在。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然而在奖励机制上,大多数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独立的教练员岗位制度,教练员的职称评审、晋级等和带队训练工作没有关联,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部分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教练员的竞争机制方面,大多数高校并没有采用高水平教练员的招聘和竟聘等手段进行教练员的招聘。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采取行政任命等手段任用本校体育教师进行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工作。

3.运动队发展的后勤保障不充分

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运动队的训练和发展,后勤保障供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于运动队的发展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和后勤保障,运动队很难有较大的发展。从体育场馆来看,不能保证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当前各高校平均有运动场2.3个、体育馆2.8个。这些体育场馆不仅要提供给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还要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任务,有些场馆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甚至要面向社会开放,高水平运动队的场馆使用不免要收到限制。从经费来看,来源单一,数额较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主要来自学校,其拨款额从10万至80万不等,这与省级专业运动队300-500万元的数额差距很大。经费短缺导致大部分运动队不能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运动会,运动成绩的提高必然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4.运动队的读、训矛盾突出

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掌握科学训练的优秀运动员,是当今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然而,很多高校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组建运动队时,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队伍能在全国甚至国际重大体育比赛中,高水平发挥,创造佳绩,为本校争光以提高学校知名度。过分追求运动成绩必然导致把运动训练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以至于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和提高。运动训练时间不断增加,运动强度不断加大,运动员在训练后往往是筋疲力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这种做法违背了当初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

三、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多种招收模式并存,发展大、中、小学一条龙培训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高水平运动员还是二线体校或者重点体育学校学生,高校录取这些学生的原则是要招收到能够具有较高运动成绩的运动员学生或者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学生。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出现,需要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训练,那么这就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问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目前,退役运动员已经基本没有潜力可挖掘,不是招收的主流。对退役运动员,高校需要解决的是怎样保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使他们仍然可以发挥出较高的运动水平。

(2)部分高校招收现役专业队队员挂名方式,其本质是一种虚假的体教结合。对专业运动员来说,专业运动员虽然取得一定的学历,然而并没有取得相关能力和知识,毕业后到社会上仍然难以立足,给国家带来负担。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来说,专业运动员的加入,一方面损害了大多数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专业队队员的挂名仅仅是一种近视行为,不利于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不利于运动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种虚假的运动员挂名形式,国家应该严厉打击和禁止。

(3)面对目前部分体育学校和部分体育重点中学急功近利的训练方式,因此在招生过程中,应该主要针对那些具备发展潜力的成品或者半成品队员,招收后进行科学化训练,使这些队员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一个有着运动天赋的苗子,在良好的环境中通过科学系统和努力的训练,就有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可能。高校应当尽量招到那些有运动潜力的、有较好的发展前途的半成品或者产品运动员,这些运动员进入高校后,是以后学校发展的重点。

(4)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体系是将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也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必然趋势。学校要成为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的摇篮,向国家输送运动员的人材库,就必须建立自身的培养体系。可以采取与地方体育小学、中学联合办运动队的方式,联合的学校共同出资,技术指导由大学体育部负责,中、小学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学习、生活琐事等,以保证学生的运动成绩和政治思想、文化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对运动队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助,在升学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这种做法,对“独生子女”的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还建立了竞争机制,。

(二)促进教练员水平的提高和激励机制的完善

1.努力提高现有教练员的素质

一个好的教练员是一个运动队健康发展的灵魂,教练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还应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在现有制度难以改变的大环境下,努力提高现有教练员的水平,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组织教练员定期参加各种中、短期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学习系统的训练理论,增强专项训练的科学研究水平,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促进教练员从“教学型”向”训练型”转变。

2.建立教练员专任制度和教练员的聘任制度

为适应当前竞技体育发展的形势,让教练员能够摆脱教学和其它的因素的干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运动队工作中去,建立专职化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各高校应当设立专项教练员岗位,构建运动队教练员评价休系,为聘任制提供依据,这是提高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水平十分有效的措施。

建立教练员聘任制度,使用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聘任制设立教练员专门岗位,同时聘任制度可以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扩大教练员的选材范围。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岗位可以由本校具有高水平执教能力的体育教师担任,也可以由社会上具有执教能力的教练员担任。

3.完善教练员奖惩机制

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业,教练员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激励机制的完备是保证教练员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强调教练员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教练员的回报。在职称方面可与其运动队成绩挂钩,对于成绩突出者要勇于破格给予职称上的晋升,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经济回报;同样对于玩忽职守混日子的教练员也要坚决予以取缔。

(三)多渠道筹集运动队发展经费

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在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竞技基础较差,水平较低的状态,仅仅想要依靠运动队自身的能力进行发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当前高校高水平竞技运动队的发展,仍以高校的投入作为主体。

在学校正常经济投入有保障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运动队的发展。例如,学校可以将有实力的运动队或者运动员和企业签约,企业赞助运动队一定的经费,形成校、企联合办队的特色。这种发展方式减轻了高校的经济负担,又增强了运动队的后勤保障,同时也对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可以收到双赢的局面。

(四)合理解决高校运动队学生读、训矛盾

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高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由于他们前期的体育训练,导致了文化课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的降低一定的难度,不断提高运动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不断的进取。适当的降低学习难度,不但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学业上取得的成就也可以促进训练积极性的提高。

其次,针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实际特点,由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不可能象体工队一样,天天泡在赛场上进行训练,他们除了进行训练还要进行读书。这也要求教练员向训练质量和训练的强度要成绩,提供训练质量。提高训练质量一方面会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使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也可以避免训练的疲劳战术,使学生有一个旺盛的精力去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1]李兵,陈刚.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5).

[2]曹宇.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激励机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

[3]闫燕.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2).

[4]丰丹,朱梦霞.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5]康聪,万炳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述评[J],四川体育科学,2015(6).

责任编校:于吉瑞

G807.4

文章编号:1009-8534(2017)01-0168-02

王少骅,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教练员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