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2017-04-13栾凤舞
栾凤舞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大庆16331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栾凤舞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大庆163313)
比起前辈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融入城市,他们对农村社会的认同度没有那么强烈,知识文化水平也有所提升。然而由于社会环境、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还存在一些障碍,他们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徘徊,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本文尝试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作为主题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新型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
一、前言
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的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拥有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2016年1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他还指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归根究底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中继续表示,根据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要求,必须抓住农民工融入城镇化这一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确保农民工的生活有序安定。
我们不能忽视,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渴望能在城市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这样一来,城市中日渐形成一个新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这是特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已有12768万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庞大,不容忽视。
比起前辈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融入城市,他们对农村社会的认同度没有那么强烈,知识文化水平也有所提升。然而由于社会环境、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徘徊,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一些水问题。本文尝试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作为主题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
与父辈农民工相比,1980年之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一些显著特点:
(一)群体规模日渐庞大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是80后、90后,他们进入城市社会时正值大好年华,身体素质强、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渴望在城市中干出一番大事业。我国总工会曾经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平均年龄做出过调查,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是23岁,大多数是初中学历。2015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规模的增长幅度比较大,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二)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由于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的深入,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比起前辈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尤其是“90后”农民工,他们不仅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中还有不少人接受了中专教育或大专教育,使得他们的“含金量”有所提升。由于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对资源的利用程度也比较可观,他们善于利用网络获得知识,增长见识。
(三)进城动机日益多元化
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城务工,抱着各种各样的动机。第一代农民工基本是抱着赚钱养家的想法,属于经济型动机。而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的动机更加多元化,他们不仅希望挣钱,还希望能在城市中立足,实现个人价值。他们希望被城市所接纳,与城市社会相融合。但由于各种原因所限,他们往往难以实现个人诉求。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状
(一)就业市场有限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仍旧显得学历不足。所以他们在城市社会中的就业选择面不是很广阔,就业领域比较有限。从目前来看,新生代农民的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比如搬运工、服务员、快递员等。他们的工资水平仅仅可以维持在城市中的基本生活,而且工作不够稳定,存在随时失业的风险。
(二)经济收入不高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物价飞涨,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收入比较有限,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据有关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月薪大多数用于日常开销,此外很难有闲钱用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他们的消费领域集中在物质生活方面,对文化生活涉猎甚少。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场所也比较集中,年经农民工用在买潮流衣服或上网上,年纪较大的选择把钱寄到家里。
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融入城市社会的最大问题是住房问题。如今,房价越来越高,大多数农民工只能选择租房,住所以便宜为主,甚少考虑住房环境。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居住方面体现出边缘化特点。
(三)社会保障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参与率不尽如人意。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逃避责任,并没有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就连一些存在较大危险性的行业,也没有给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农民工自己也没有相关知识,没有主动要求企业办理,这就导致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如果出现安全事务,由农民工承担所有责任,这对农民工明显是不公平的。除此之外,社会救助方面也没有为新生代农民工制定特别的措施,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光为城市做贡献,却没有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惠果。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制度体系
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首先要完善户籍制度。毫无疑问,城乡分割管理的户籍制度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最大障碍。在户籍制度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无法与城市居民拥有相同的发展权利。要想变革户籍制度,必须改变社会福利与城市户口相挂钩的做法,户籍只要恢复最基本的功能即可,即人口登记。只有使户籍制度取消附加功能,与社会福利制度相隔离,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少受到户籍制度的不良约束,在为城市做贡献的同时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国务院于2014年12月出台了《居住证管理办法》,其中提出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领取城市居住证:①工作稳定;②住所固定;③在城市社会连续就读。拥有本地居住证的外来务工者能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平等参与城市社会保险、免费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购买时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等。从“暂住证”转变为“居住证”,对我国而言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农民工而言更有着深刻影响。这表明农民工可以不用受到户籍制度的约束,凭借自己的努力就能融入城市社会。在日后,我国还要继续完善户籍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支持,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居民。
(二)创设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良好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特别渴望得到城市居民的理解、尊重和接纳,这可以使农民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所以创设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一是要竭力端正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意识到新生代农民工也是城市社会的一份子,只有彼此和睦相处,整个社会才是健康和谐的。从目前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多从事“脏、乱、累”的工作,是城市居民不愿涉及的工作。而正是这些毫不起眼的工作,维持了城市生活的有序运转。城市相关部门要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做一些专题节目,比如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访谈,拍摄他们的日常工作,制作成纪录片,在电视上播放,使城市居民切实感受到农民工的不容易和重要性。城市居民要多与农民工进行交流与沟通,放弃对农民工的偏见。另外,媒体也要承担起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重任,借助资源优势组织联谊活动,邀请城市居民与新生代农民工同一起参与,也可以定期组织农民工专项教育活动,充实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工文化层次,使他们以更好的面貌融入城市社会中。
(三)建立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就业平台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而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城市建设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企业自然而然就成了承载农民工的主要阵地。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进入企业系统,基本是作为企业临时工而出现。针对这种现象,企业要积极改变传统思想,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具体而言,企业接收新生代农民工,就要将其视作企业的一份子,当新生代农民工经过试用期,企业就要主动与其建立劳动合同,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不少新生代农民工是可造之材,企业要善于发现,引导这些农民工参与到企业的日常事务管理中,使农民工提升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企业还要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况,定期组织文娱活动,充实农民工的业余生活,还要为农民工安排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工提高专业技能创造条件,这也是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为企业的长达发展大有裨益。政府还要对企业加强监督,一旦发现企业出现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必须对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以儆效尤。
五、结束语
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也是促进城市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思想更加活跃,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条件,必然能促使他们为城市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为他们融入城市社会开辟空间。未来我国还要进一步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路径。
[1]刘忱.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05):65—69.
[2]韩冬.社区教育视野中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3(11):13—14.
[3]柯仲甲.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J].科教导刊(中旬版),2012(08):224—226.
[4]宋丽智,胡宏兵.我国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5(10):43—45.
[5]杨巍,史丽君.市民化:我国农民工群体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62—164.
[6]郭星华,王嘉思.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的推拉之间[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5—10.
责任编校:于吉瑞
F299.21;D412.6
A
1009-8534(2017)01-0003-02
栾凤舞,中共大庆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