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机理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2017-04-13裴慧杰
裴慧杰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管理系山西·太原030032)
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机理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裴慧杰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管理系山西·太原030032)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之于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正是区域物流产业的发达造就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节节攀升,二者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以山西省地区物流产业及其区域经济竞争力发展作为背景,探讨其区域物流发展的实际现状以及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二者之间的关联机理,并最终指出促进山西省区域经济竞争力与区域物流能力提升的优化对策。
区域物流产业;区域经济;竞争力;山西省;机理;优化对策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过程就是基于比较竞争优势的显现过程。而这一优势比较则是通过资源配置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来实现的。但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必然要面对某些资源稀缺性的限制制约,此时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就不得不与其它地区展开资源优势争夺,而支撑这种竞争局面的就是现代物流产业。因此可以说,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直接关联和拉动了区域企业产业的经济竞争扩张,它同时也为区域产业企业经济资源的延展提供了基础供应链,这也是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产业能够有机衔接的根本。
一、山西省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省内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自2013年开始,伴随国家经济呈现回升势头,全国倡导“稳中趋缓”的经济大格局下,国内整体物流产业经济增速也逐渐放缓,这使得物流市场本身发生巨大变化,大部分工业产业诸如煤炭、钢铁都纷纷进入行业调整期。同时,国内第三产业快消品却始终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也是受到经济大环境变化影响,我国物流价格持续保持低位运行状态,物流服务价格上升存在明显动力不足状况。
在国家经济稳步增长基础上,山西省物流产业发展表现出较为良好态势,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山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调查显示,从2006~2016年10年间山西省物流产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相比10年前已增长3倍之多,平均年增长率超过9.22%,增长趋势相当稳定。在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这一环节,山西省的仓库仓储、交通运输和邮政业费用主要通过生产税、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盈余包括劳动者报酬所得共同构成。以2015年为例,山西省这一年的全年区域物流产业消耗费用达到908.23亿元,这其中劳动者报酬占到350.21亿元,占到总比例的38.56%,另外生产税净额有5.2亿元(0.5%),固定资产折旧13.28亿元(1.46%),营业盈余380.39亿元(41.88%)。整体发展态势均衡且良好。
从区域物流角度来看,运输费用在山西省内占到物流产业总费用比例的近58%。由于是内陆省,所以近年来山西省内也在大力发展和建设公路运输线路,从2006年到2016年10年间,省内公路运输路线从原来的6.98万公里直接翻倍攀升到14.92万公里,这大大提升了省内陆路运输能力,尤其是铁路运输周转量也提高到2500亿吨/公里以上。近5年来,伴随省内中南部出海铁路线、新石太线与大西铁路线的全面建设贯通,山西省的区域物流经济正在逐年提高,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正在向国家现代化物流枢纽中心方向建设转型,这些都大力推动了山西省内的区域经济发展。
(二)省内物流产业占区域经济比重状况
以2015年为例,山西省的生产总值为14022.53亿元,这相比2014年同比增长3.98%,这其中第三产业经济增加值为5032.45亿元,而物流产值则占到第三产业总比的25.34%,照比前5年保持平稳略有上升。可以见得山西省现代物流产业总产值总体呈现向上增长趋势,成为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铺垫,具有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1]。
二、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机理分析
现代物流产业下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关系,正是物流产业的向上发展才带动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持续向前,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二者在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关联机理。
(一)区域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
区域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很大,具体来说要从两点来看。第一,区域经济本体内存在众多产业,它们彼此之间的有机关联特性主要就通过区域物流产业所体现出来。所以在这里,区域产业结构基本代表了区域内各个产业企业经济产出与区域经济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当然,在区域范围内各个产业之间的经济竞争力是存在差异的,这也决定了它们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贡献水平的差异性,从专业角度讲,这就叫做区域经济体系内产业经济贡献差异性所激发的互补需求和关联需求。而在这里,物流产业恰好就成为了区域内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经济沟通交流的纽带,正是因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存在,区域经济才会实现行业之间的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进步。所以综上所述,以现代物流产业所形成的区域物流应该被视为区域经济的枢纽型产业。
第二,区域物流其系统网络的结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该问题涉及到区域物流系统网络中的两个特征变量,即阶段与层次。根据这两个特征变量再将区域物流系统网络结构分类,还可以分为尖锥型物流系统网络结构和扁平型物流系统两种。在结构功能和物流效率方面,二者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但它们都能使得区域内经济竞争力产生较强的降低成本冲动,使得物流渠道呈现多元化,有利于企业经济中物流运行效率的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扁平结构趋向于利用区域物流将各个行业企业聚集起来,形成集聚效应进而强化区域经济竞争力,而尖锥结构则强调并购重组,强化独立企业能力,使区域内企业实力能够不断提升。
(二)区域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推动作用
区域物流产业能够大力推动区域经济竞争力,这一点作用毋庸置疑。从专业角度讲,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会产生上文所提到的集聚效应,也会产生扩散效应。这两种效应力量是否对区域经济有利也决定于区域物流的产业成本和物流产业自身的发展水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区域物流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区域经济中企业之间的交流成本,即物流成本。这种效应对推动某些成本敏感型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和经济外围扩散非常有帮助,而且这种扩散效应也在客观上极大程度促进了区域经济体内各个部分的均衡发展特性,对强化区域经济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非常有利。
再者,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也能促进对区域产业的整体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经济体在供应链及运营链方面的整体效率,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企业竞争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直接营销竞争模式转向供应链竞争模式。所以说,基于供应链内部的整合力度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目前许多国家的现代物流产业也在坚持致力于对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流通速度及质量优化工作,希望在供应链链路调整方面达到最佳水平,为实现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各行业企业的共同进步而做出努力[2]。
三、山西省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区域物流能力优化对策
如上文的众多理论阐述,山西省若想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区域物流能力的双向优化,使二者形成有机关联,并促进企业经济竞争力,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优化对策来着手寻求未来发展路径。
(一)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应该基于经济有序转型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进程,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优化。
其一,要实现传统产业的有序转型。按照罗斯托主导部门理论及最大扩散效应准则,应该将目前山西省内的产业结构定位在某些工业部门上,合力发展第二产业,例如将煤炭产业、电力产业作为主导部门。仅从煤炭产业来说,它的产业层面就应该走煤焦化或煤气化路线,做循环经济模式,为产业结构整体形成一条高附加价值的经济链条。同时,在包括化工、冶金等行业在内的其他工业行业也要进行生产模式的转型优化升级,走多元化发展路线,从根本上缓解产业结构矛盾,实现对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进而促进产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
其二,要培养新生企业来替代传统企业。同样要以山西省煤炭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全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业、煤层气深度加工工业,通过对传统产业功能性的眼神做到对产业利润链的有效延长,同时强化以省内名校为主的新材料科研基地,构建企业孵化器。作为传统煤炭大省,山西省应该着眼于未来以新能源为主的建设方向,竭尽所能吸引更多外来人力资源及资金资源,扶持省内创业项目,以宽松和宽容的制度与态度容纳更多企业进行融资,全面促进新兴产业的茁壮成长。
(二)区域物流能力优化对策
区域物流产业能力的优化也要从两方面来看,首先就是要促进区域行业企业的供需平衡,实现对传统结构性区域企业经济矛盾的全面打破。具体来说,山西省应该明确自己在未来的区域物流及区域经济布局,合理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从根本上促进区域物理的能力提升,特别是要加速省内的“九大体系”和“六大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实现省内物流一盘棋的现实发展目标。针对省内经济产业结构主导部门而言,也要兑现对高校特色物流体系的规划建设,并满足煤炭、化工等主力工业行业的现实需求,大力建设省内公路、铁路线,争取实现公路铁路的多式联运模式,保障基础运输能力。同时也要融入更多附加值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的仓储物流服务。
近年来,山西省内也在培育“最后一公里”物流工程项目,该项目就从全新的角度——电子商务来整合省内资源,不但涉及工农业领域,也满足了广大居民的生活物流需求。例如太原市就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铺设自助式快递储物柜这一便捷仓储物流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必然会刺激省内综合消费水平,刺激省内对物流的进一步需求,从电子商务这一领域来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性,使区域物流的网络化服务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本文认为,它也将成为山西省内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竞争力发展的基础条件。
其次要壮大省内的本土物流企业,要满足他们在区域物流方面的多元化需求,要做到对传统企业区主营业务和自营物流的相互剥离,实现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同时也更加鼓励物流外包模式,这些都是促进企业物流多业联运的前提条件。从本质上讲,多业联运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激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优化,同时刺激更多物流企业实现兼并重组,实现企业功能及结构再造,促进省内区域物流产业的整体规模化发展。为此,山西省近年来也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物流模式,例如沃尔玛的仓储物流模式,这也是为了有利于国内本土物流企业能够多多学习,在市场的现实竞争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催生山西省更强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最终实现区域物流及区域经济的双向优化[3]。
总结:山西省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重镇,近些年来在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强化方面都做到了“可持续化”发展模式,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更促成了以物流信息系统为工具的物流信息整合体系。笔者认为这些都有助于区域内企业的交互联系和物流信息共享行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区域物流运作的实用价值,也扩充了企业之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受益范围。
[1]杨鸿.现代物流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机理与路径探析[J].物流技术,2013,32(7):58-59,63.
[2]刘兴.基于协整理论的山西省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发展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5.
[3]王汉宸.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互动关系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44-53.
责任编校:于吉瑞
F259.2
A
1009-8534(2017)01-0005-02
裴慧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