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2017-04-13李朝晖
李朝晖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李朝晖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本文立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建设的发展背景,分析了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现状,提出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为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模式打好理论基础。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是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而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或者通过其他手段接触音乐作品,去感受音乐的语言,体验音乐的情感,领悟音乐美的一种审美教学,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全面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广泛开设,很多高职院校为响应教育部普及艺术课程的要求,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一门艺术课程,音乐欣赏选修这一类的艺术课程成为学生公共选修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一、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审美观的重要途径
审美观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念,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审美观往往是与世界观、人生观密不可分的[1]。音乐欣赏让学生在感受音乐语言和音乐情感的过程中,从音乐的背景、题材、风格中去感受音乐内容的美,音乐形式的美,深入体验音乐哲理的美,从而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审美实践的机会,这种提高学生审美修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作用是任何其他专业教学无法取代的。鲁昕部长曾在关于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会议上曾表示,我们要培训中高端的技术人才,不是培养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职业培训,不是学校教育。”可见,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职业技术工人,更重要的是培养素质全面的高级职业人。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的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欣赏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培养发散思维的过程,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必须要去感受音乐中的音高、音强、音色,还需要具备感受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多种音乐要素的能力,进而从整体去感受音乐作品,理解音乐,而不是孤立地去理解某一种独立的音乐要素,这个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就有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例如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欣赏教学中,学生会联想到森林中小鸟的鸣叫,一幅森林万物苏醒的场景,《彼得与狼》欣赏教学中,学生会联想到小男孩、小鸟、猫、老爷爷、鸭子、狼等等,而且通过联想形成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这种描绘性或者情节性的音乐感知会引起对相关生活意境的想象,这叫做音乐的联想[1]。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时,学生会想象到要用不断的拼搏和努力去主宰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非描绘性或者非情节性的音乐感知,通过情感而引起的想象叫做音乐的想象。通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欣赏学习,学生在逐渐丰富想象力的基础上,对艺术就有了再创造的空间,这也正式音乐欣赏教育所赋予人们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这种创造性思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不同领域。
(三)音乐欣赏教学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高职院校以培养专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主要以职业技能知识的课程为主,一般在大一期间有人文类公共基础课程,大二大三期间就进入专业技能学习及校外企业实习,这样的学习安排无疑将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生活的枯燥,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相对偏弱,少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长此以往,面对学习压力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会为心理上带来的巨大的精神压力。音乐欣赏课堂上音乐作品的欣赏带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通过音乐的干预,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对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身体与心理进行一种综合平衡的教育,从音乐情感上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缓解学生的压力,打开心结,进一步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对正在发育中的在校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现状
(一)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一种模式,按照音乐教学法上的教学方式,先介绍作品名称、作曲家、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音乐特点,再讲授作品的作品表现内容、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等,最后再让学生完整欣赏作品[2]。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音乐知识的全面学习,缺乏对音乐术语和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缺乏主动感受音乐的自觉性,这种以讲授为主的传统音乐欣赏课程模式,往往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教学方式不愉悦、不轻松,不能引起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更不能激起对音乐作品的共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音乐作品的信息量,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体验音乐情感的过程中,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艺术思维的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音乐欣赏教学没有完备教学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一个完备的音乐公共选修课程教学体系,大部分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其课程设置、教材配备、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一般没有统一的音乐欣赏教材,音乐选修课程的开设仅根据每个音乐教师自己的课程申报来进行课程安排,这种无合理规划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目前在高职院校一般开设有《戏剧音乐欣赏》、《电影音乐欣赏》、《钢琴作品欣赏》、《中外音乐作品欣赏》等各类题材的音乐欣赏课程,各门课程内容虽然各有侧重点,但因为各门音乐欣赏课程没有合理的统筹规划,音乐教师都是各自为阵,大多用普通高校或者师范院校所用的音乐欣赏教材作为主要参考教材,结合自己所搜集到音乐欣赏资料安排欣赏教学的内容,各门课程还存在内容上的重复性,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的特点。
(三)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整体偏低[3]
高职院校的学生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经过对我校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调查访谈结果表明,随着教育部对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开设有音乐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绝大多数的高中只重视高考的文化课程,中学除了专门开设的艺考班,其他普通班级音乐课程基本被占用,或者直接取消,音乐课基本上成为摆设,部分来自偏远农村的孩子甚至表示从未上过音乐课,学生虽然表示喜欢音乐,对音乐欣赏的课程充满了好奇,但90%的学生表示不懂基本乐理知识,不认识简谱和五线谱,高职院校学生整体音乐素质普遍偏低,音乐基础薄弱。
三、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针对性地选取理论知识教学
在高职院校多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都表示很喜欢音乐,但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又表示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程,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音乐教师深思。纠其究竟,这个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多选取古典经典音乐作品作为欣赏内容,比如常用到的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虽然老师上课对作品有介绍,但由于学生缺乏音乐知识的储备,古典作品涉及的一些专业音乐知识、器乐知识不甚了解,所以这些高雅艺术、经典作品在学生心中还是阳春白雪,听着美好,但不能引起情感和心灵的共鸣,心理上还是望而却步,敬而远之,而通俗作品从作品旋律、情绪还有歌词等方面很浅显易懂,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音乐欣赏实践教学中,学生要欣赏经典的古典音乐还是应该具备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性地选取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同时要避免让学生感觉理论知识太枯燥,让学生认识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特点才能去感悟器乐作品的主题及音乐情感,让学生懂得了节奏节拍知识,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三拍节奏和四拍节奏的作品音乐特点的不同,适当的音乐基础知识是音乐欣赏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激发学生参与、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学习主动性,课堂融入度不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该注重传统教学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努力摆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创设音乐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实践环节,通过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荐推荐音乐,在自荐者讲解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讲评音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不同,书面试卷的考核形式并不能充分反映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音乐欣赏课程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将学生在课堂的互动纳入平时考核评价指标中,增大学生平时考核的分数比例,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4]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感知音乐的意境,在艺术活动中逐步提高审美修养。
(三)拓宽课外实践教学,实现欣赏美育功能
音乐欣赏教育具有广阔的空间,欣赏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艺术实践中去才能深入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带入音乐育人的意境中,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音乐欣赏的美育功能。高职院校毕竟有别于专业音乐学院,在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音乐欣赏教学要真正实现专业的课外实践具备一定的难度,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应该创设条件,比如将音乐欣赏教学与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这种成熟的艺术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现场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也可以将欣赏教学与学校的艺术社团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参与艺术社团的演唱、演奏、表演等多种活动,形成大学生充满朝气的艺术文化氛围,同时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激发审美创造的欲望,实现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审美修养的教育功能。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于志新.新时期普通高校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版).2010,(12):88-90.
[3]蔡波.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版).2013,(10):70-71.
[4]尹小珂,杨媚.高校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06,(09):72-73.
责任编校:王俊奇
G712
A
1009-8534(2017)01-0166-02
李朝晖,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