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的问题探讨及对策
2017-04-13胡盛祥
胡盛祥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09)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的问题探讨及对策
胡盛祥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0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的科研工作也在热烈的展开中,地方高校基层科研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实力。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虽然很稳定,但是其核心的管理力量比较薄弱。高校教学水平以及质量的提升与科研工作离不开。基于此,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解决对策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地方高校实际的科研工作发展程度会直接决定其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当前高校在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方面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高校的科研工作受到了比较多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对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不够高,科研力量比较分散,缺乏团队意识,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不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基于此,对地方高校的基层科研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是极为重要的。
一、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中缺乏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我国部分地区的一些高校都是由专科类院校合并成的,科研工作的基础相对比较弱,经费不足、条件差、能够带领小组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人比较少,近些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让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大。因此,有不少教师认为,地方高校成为大学式教学的重点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引起老师的精力分散,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还有人认为,科研工作是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大事,地方高校很难与其他大学抗衡,反而认为进行科研工作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二)对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不够高
首先,经费预算方面。在进行项目申请时,对经费预算根本就没有充分的体现出科研过程必须要使用的各项成本,并且高校科研管理也并没有严格的审查,导致预算与实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二,预算管理,资金不全部用于科研工作。许多项目在项目后的平衡仍然有很多钱,而对于这些经费科研小组经常作为研究课题后进行支配和使用,表明根本就没有被用于科研工作当中[1]。
(三)科研力量比较分散,缺乏团队意识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力量比较分散,缺乏团队意识。很多科研团队知识只存在于形式上,缺乏一些相关的研究活动,在本质上,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高校科研实力无法获得有效的整合,没有形成科研创新的协同作用,因此,就无法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实际潜力,对高校在教学以及科研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求重视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中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求重视。科研成果能够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几率比较低,并且产出的投入也比较低。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总人数仅为23%。对此有几个原因,但在实际科研管理机制的推进过程中,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科研管理工作力度不够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工作力度不够。当前高校科研的管理机制中缺少行政机构,并且其工作还仍然存在对资金、项目、绩效考核的被动管理。虽然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声明是非常认真,但主题总结和认识上的不足,建立一个包括没有仔细检查和推理的科研人员课题申报过程,这样就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管理部门对研究课题的监督和检查,也很难按时完成任务[2]。
二、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正确认识和看待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应该正确认识和看待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哪种高校教学以及科研都是其重要的两项职能,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对科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认识,并能够组织科学研究的整体思路。因此,教师应该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将科研中的新成果引进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教师的个人特色,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投资的效益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应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投资的效益。首先应该合理的组织学术团队和学术梯队,让学术团队和团队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更为合理。充分发挥学术优势,具有互补性、交叉性,使科研工作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其次,应该抓好领头人的引进、选拔以及培养方面的工作。应该根据高校实际的优势,结合市场的实际需要,选取正确的研究工作方向。最后,要加强高校和科研管理,要克服传统思维的官,加强科研输出和输入的跟踪和调查,为没有希望的输出和项目冻结其资金时间输出,并且在两至三年内不能够申报相同类型级别的科研项目[3]。对于逾期项目的产出目标不一致,应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限的科学资源的最大价值和效益。
(三)增强项目过程以及申报的管理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应该增强项目过程以及申报的管理。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不仅是工程应用的关注,同时也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科研和管理水平。监理项目的建立、项目实施、项目总结三个阶段,如管理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加大对重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建立项目人接触系统。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建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措施。同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时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保证项目按时、按量、合格的按时完成。此外,科研管理应加强效益意识和市场意识,加强产权意识,重视科研项目的坚定,重视科研成果的管理,提升推广工作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执行力,有效的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变成为实际生产力的比率。
(四)加大科研队伍建设力度,提升科研的专业性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应该加大科研队伍建设力度,提升科研的专业性。首先应该通过构建完善的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将高校的科研管理队伍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进而有效推进科研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其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为高校科研工作人员提供能够再次接受教育的机会,充实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提升其科研能力。加大科研队伍建设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有步骤、有计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有效的提升科研队伍整体的素质,构建出一只具有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科研工作队伍。素质高、熟悉科研业务的队伍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这过程中应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并且使用多元化的措施稳定高校科研管理队伍[4]。另外,还要提升科研工作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等相关问题,以免有后顾之忧。
(五)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应该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学校应该积极的鼓励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并且能够让科研管理的思维更加具有多元化,进而有效的促进科研工作人员能够实现自身科研成果转化的意愿,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科科研工人员采用针对性的考察和晋升路径。例如:理科专业的可以充分考虑其基础学科的特性,在考核科研工作人员的横纵向课题的立项数目方面进行适当那个的放宽政策;工科专业的可以鼓励和验工作人员参与或者是主持横向课题,并将其当成是职称考察的关键。同时,在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完善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扩大对社会的影响,找到适合该校实际的教学实践基地。
(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
地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应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当前项目争取的经费做好合理的经费分配,协助相关的科研人员能够更好的完成研究课题。对于那些没有争取到科研经费的项目,学校也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经费扶持。对于一些级别相对骄傲的项目,学校可以在校内构建独立的科研基金体系,帮助科研工作人员做前期的科研工作,有效提升学校在这些项目的申请中获得更高的命中率。同时还要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做好下拨科研经费以及学校配套科研经费的监督和使用工作,构建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保证科研经费能够科学、适度、合理、高校的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应该从根本上对科研水平进行有效提高,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和看待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投资的效益,增强项目过程以及申报的管理,加大科研队伍建设力度,提升科研的专业性,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增强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地方高校能够实现在科研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1]穆婕,栾忠权,阎为民,闫健.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14,(03):76-80.
[2]赵哲.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的现实问题与改革对策——基于辽宁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视角[J].重庆高教研究,2015,(03): 46-50.
[3]谢为群,施利毅.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以上海大学试行全系统目标管理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05):129-133.
[4]洪林,崔刚,吴丽萍.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模式及其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16,(12):53-57.
责任编校:徐向阳
G647.25
A
1009-8534(2017)01-0081-02
胡盛祥,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工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