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启超的为生为师之道

2017-04-13陈龙图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康有为梁启超老师

陈龙图

(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90)

梁启超的为生为师之道

陈龙图

(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9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出类拔萃的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家和教育大家。他师从康有为,桃李满天下,子女个个成才。他既尊师又爱生,以身示范,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给后人树立为生为师者的典范。

梁启超;师与生;教育;交往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一生在政治、思想、学术、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师从康有为,桃李满天下,子女个个成才。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是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家,是近代中国知名的教育大家,是家庭教育上的集大成功者。梁启超在为生为师的道路上,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人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一、梁启超求学和从教生涯

(一)梁启超的求学生涯

梁启超祖父梁维清和父亲梁宝瑛都是乡间的教书先生,母亲赵氏也来自书香之家,识字和懂得教育,梁启超自小就是在这样的书香之家接受教育和熏陶的,这对他一生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他12岁(1884年)时,考中秀才,为开阔眼界,第二年便到广州拜名师吕拔湖为师。为博取众长,一年后转学佛山,拜闻名遐迩的陈梅坪为师。1887年,入读广州“五大书院”之一“学海堂”。1891年,入读“万木草堂”,拜康有为为师。这也是最能影响和改变他命运,最终把他推向历史舞台最前列的重要时期。

(二)梁启超的为师生涯

其一是维新变法前期,他受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到湖南“时务学堂”担任总教习。期间,他聘请分教习,建立图书资料室,购买教学仪器,制定《‘时务学堂’学约十章》,亲自为学生授课和批改作业,且上的课最多,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为学生批改作业最细致,也最受学生的欢迎。这一时期虽较为短暂,但其“以天下为己任”、“寻找图强之道”的思想却深深影响了学生,这批40多名学生后来有近半数成为革命先烈或中华民国的开国名人。

其二是1917年11月,他辞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后专心从事教育和做学问至生命终结。期间,受聘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经常到天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讲学,开展大量学术研究,发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出类拔萃、卓有成就的学生,如徐志摩、刘海粟、吴国桢、周传儒、姚名达、栾调甫等,也极大影响周恩来等著名的青年学生。

二、梁启超为生为师之道

(一)梁启超为生之道

1.敬重老师、至死不渝。梁启超受传统文化教育影响,深深懂得尊师和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牢记在心里。康有为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打交道最多,交往最为持久的一位老师,梁启超能够登上历史舞台,走在时代前列,与他初始的引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因如此,梁启超一直感恩于这位老师。尽管他们后来因政治理想和道路不同而分道扬镳,产生严重的政治对立和冲突,甚至老师声称不认他这个学生,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梁启超对老师的尊重。他不仅处处维护老师尊严,还一再表明:“我永远都是他的学生!”①

康有为七十寿辰,梁启超在上海为老师设宴祝寿。他不仅在《南海先生七十寿言》中衷情诉说当年老师对他思想的影响,还在所送寿联中将老师比作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二十多天后,康有为突然病逝青岛,梁启超得到消息并知道一代宗师身后极为萧条时,马上电汇去几百块钱帮助安排老师的后事。率清华研究院的全体学生在北京法源寺为康有为开吊,自己拖着病体披麻戴孝,守丧三天,以孝子身份向前来吊唁的宾客答礼。

2.信师而不盲从老师。梁启超初到“万木草堂”,面对老师康有为“有朝一日你们提的问题难倒了我,你们就扬名天下了”自傲的诘问,其他同学无不恭维其泰山北斗和永远望尘莫及时,唯独梁启超默不作声。直到被老师逼问,他才毕恭毕敬地回答说:“您现在是我的老师,永远是我的老师。”②委婉而又不失老师尊严地表达出自己信师而不盲从老师的真实心迹。

为实现可适应地图的存储、信息前后期处理,更加直观地显示地图数据和对地图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建立VS2008和MySOL数据库的基本功能,使用Labview编写计算机串口导航上位机软件,实现后台数据与使用人员更加直观地信息交换[5].

梁启超师从康有为之后,成为其政治上最不可缺的得力助手,但梁启超并不因此唯师命是从,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戊戌变法失败,师徒亡命海外,他们开始出现政治观点上的分歧,后来甚至发展到决裂的地步。当康有为抱残守旧,公然支持安徽督军张勋拥清帝宣统复辟时,梁启超亲率讨逆军讨伐,并发表《反复辟通电》,指出:“且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③直言不讳地直指老师康有为。

学术上,他曾评价自己的老师说:“有为以好博好疑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短也。”④实际上,梁启超并没有从老师康有为那里继承多少衣钵。

(二)梁启超的为师之道

1.关爱学生、无微不至。梁启超关心学生的学业、生活、做人、就业、事业,乃至婚姻,可谓无微不至。他告诫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万恶懒为首,百行勤为先”。他反复教导学生说:“不能把治学的摊子摆得太大,牢记‘才成于专而毁于杂’,治学在深厚。不要像我!”⑤他倡导趣味主义,教育学生说:“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我不仅从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败里也感到趣味。”⑥担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时,有时学生的作业只有几百字,而他给的批语却有一千多个字。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避难日本,学生蔡锷、范源濂等人听说后要去追随。梁启超克服各种困难,给他们筹措路费,东挪西借,甚至挪用掉家人与自己团聚的费用,租房并和他们住在一起。学生刘海粟的上海美专因画裸体少女受世俗非议和政界攻击,经济困难,无以为继,梁启超听说后马上联系5000元支票挽救。学生周传儒家中困难,为供弟妹读书,常课余到中学兼课,梁启超得知后连忙从清华预支400元工资,要他寄回家用,不再兼课,集中精力学习,并给他安排工作量不大、足以赚生活费的松坡图书馆编目工作。学生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他们原都是有家之人,梁启超认为“实在是不道德之极”,⑦但最终还是出席婚礼,为他们证婚。

2.教书育人、爱国第一。梁启超教育学生,总把爱国当成第一位的事情。在担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时,他为学堂制定的“学约”十章,就把“立志”、“养心”、“治身”放在最重要位置。“立志”,即是以天下为己任,为救亡而献身。在他给学生作业的批语中,也都是“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救国献身”等内容。

梁启超率团赴欧考察时,就对随行的学生说:“一个人别的可以变,爱国不能变;别的可以不管,但是国家的利益不可以不管!你们记着,我要和你们永远践行两个字,‘爱国’!”⑧旅欧期间,他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会场内外进行坚决的斗争,坚定维护中国权益,并助推国内爆发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3.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梁启超作为学术大家,不仅不以此自居,相反,还有着强烈批判自我的精神和勇气,坚持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他学术上不少方面的观点是在不断改变的,当有人因此觉得他“善变”,学术观点出尔反尔时,他坦然回应说:“出尔反尔?”“我以前的观点,不足就补,错了就改,讲什么空名誉?”⑨学生姚名达第一次见梁启超,就对其作品中一些观点的不妥及矛盾之处,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梁启超不仅没有觉得这个年轻人冒昧,有丝毫不快,相反,在与之交流中,还觉得这个年轻人口才好,记忆力也好,透着一股灵性,且敢于“口无遮拦”,于是便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并对有心成为其学生的姚名达慨然说道:“我喜欢说实话的年轻人。不管你能否考进清华,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入室弟子!”。⑩

栾调甫15岁立志破解绝学《墨经》,以致在苦学中双耳失聪,虽有成果,但名声不大,只能在齐鲁大学中文系代课,兼管学校大门。他凭借自己研究墨学18年的学识,写就《读梁任公墨经校释》一文寄送梁启超。信中尖锐说道:“因梁任公《墨经校释》任性删改,荡弃旧法,籍其盛名,唱和成风,颇足为古危,故草是篇,聊作规劝,兼以质证海内。”梁启超决意要找到这个人。他后来从天津寻到齐鲁大学,造访榜上无名,文坛无声的栾调甫。在交谈中发现他确实是个人才,于是便代表燕京大学聘他当教授。齐鲁大学闻讯后,挽留并聘请栾调甫为本校教授。后来栾调甫远赴天津看望梁启超,说到感谢,梁启超说:“当教授是你的本领,再不要谢我了。你在文中尖刻地骂我……我还要代表读者谢你哩!”。他把栾调甫带到自己的“藏书楼”,让他随便查书、阅书,甚至可以将书带走。

4.以身示范、率先垂范。梁启超教育学生,除了言教,更重身教。例如爱国,这是梁启超教育学生最多的,而他自己一生所从事的事业,都没有离开过“爱国”两字。正如他总结自我时所说:“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我一生的政治活动,其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要贯彻我爱国救国的思想与主张,没有什么个人打算。”

再如做学问,他教导学生要勤奋,而他本身就是一个极勤奋的人。他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多万字,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教育、哲学、佛学、文学及新闻等领域。他在《双涛阁日记》中记述:“夜作《国会期限问题》,一篇两千言,十二时成,一时就榻,三时成寐”“昨夕彻夜成《国民筹还国债问题》一篇,凡七千余言,是日午前八时始就榻”。他在《戴东原哲学》自述中写道:“我是接连三四十点钟不睡觉赶成!”。

梁启超的“尊师”和“爱生”,发自于内心,见之于行动,情真意切,是真正的尊师和爱生。他的为生为师之道,给生与师、师与生良好关系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注释:

1.①②⑤⑧⑨⑩分别见《梁启超之路》之第158页、第18页、第216页、第179页、第219页、第221页、第236页、第236页、第197页。

2.③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五,第17页。

3.④见《清代学术概论》第78页。

4.⑥⑦分别见《梁启超年谱长编》第613页、第704页。

5.见《梁启超传》第328页。

[1]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黄团元.梁启超之路[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3]解玺璋.梁启超传[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责任编校:王俊奇

B259

A

1009-8534(2017)01-0069-02

陈龙图,男,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康有为梁启超老师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梁启超的开场白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
老师,节日快乐!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