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世纪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流变及其影响

2017-04-13马淑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英美

马淑娟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郑州451400)

论20世纪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流变及其影响

马淑娟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郑州451400)

20世纪对于文学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开创期。女权主义作为一个新生命,在当下的社会文学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在女权主义文学中,以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代表的更为重要。它的萌芽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同时与时代背景下的女权主义运动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历史写照与强烈的政治色彩。本文通过对英美女权主义运动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做简单的分析,进一步论述20世纪的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的流变,分析出了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世界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世界经济的大融合,促使经济、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使得西方文化流入中国,使我国的文学也有了新的突破,对我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与发展的也起到了一定影响。

英美女权主义;世界文学;英美文学;

在20世纪,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不断发展,它产生于20世纪的中后期,来源地来于欧美,时至今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仍然处于一个发展时期,这有待于文学界进行探索和研究。它的理论的出现和发展,跟女性文学有着密切关系,它主要是继承了西蒙·波娃和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两位英美女权的开创者,并结合一些像马克思主义、阐释学、解构主义等社会思想学科,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批评理论,呈现出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面貌。

一、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概述

(一)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兴起和繁荣,是反映当代社会的背景下涌现出的新的文学理论,与当时活跃的女权主义运动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而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思想文化潮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十八世纪开始,法国资产阶级运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主权意识,女性主权在这个时候开始萌芽,女权运动的真正开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至此,到19世纪达到运动高潮,女性开始以“天赋人权”开始提出并要求社会给予他们平等权利,真正从意义上进行一场权利的政治斗争。

(二)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

一个时期的文化思潮都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那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并且是与那个的时期特定的思想氛围息息相关。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主要是与当时英美的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它是一个时代的特定产物。是政治运动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结合。

1.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

弗吉尼娅·沃尔夫创作的《一间自己的屋子》这本书,巧妙的运用独特的题材、语言、风格来表达出女性文学和男性文学的不同,并通过描述来表达出努力寻求妇女自身的文学理念。在他创造的这本书中,还有了一个大的思想突破。她明确提出并承让了“双性同体”的思想,,他认为,我们每个个体,都是有两个力量来组成,即男性力量和女性力量,这两个力量通过协调来支配我们的一切,最常见和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两种力量之间的互相配合,认为这种双力量的合作,造就了文学创造的成功。这个观点,是对男性中心单一批评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新的对抗。

2.西蒙·波娃《第二性》

被世人奉为“女权主义的宝典的,应当属于西蒙·波娃创作的《第二性》这本书,以女性真实的生存环境做基底,大胆的表达出女性不是天生的女性,而是在现实的生活中逐一形成的。他解释了什么是女性,女性不是天然形成的,其实是为了人类文化的整体而从男性与无性中演变而来。这一大胆的设想,无论方法上还是思想上,都影响着整个英美女权主义运动。

(三)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

20世纪中后期,大批次的女权运动开始,以第二次运动为例,这次运动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各国的学生运动,此次运动大胆的设想,提出了人权的平等;第二部分主要由美国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为主,美国黑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为自己而战的运动。这两个欧美政治斗争的战场,从战斗成果上大大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为女性争取到了个人权利,包括个人财产权、选举权等权利,并改善了女性的大生存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教育等福利并涉及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之后,女权主义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女性更侧重了对自身的保护和要求应有的权利。文学界也受到了女权主义的冲击,女权主义者发现现有的主流文学,男性文学居多,而且这些男性文学作品中,往往掺杂着很多性别歧视和批判,就这样,女权主义应运而生。从女权主义的运动的本质来说,它主要阐述了在社会上女性的定义和权利。从思想上打破旧的传统概念,女性不是男性的消费品,也不是男性的战利品。在这次运动中,对文学界也有触动,反对文学中的色情描写和家庭暴力的描写;这次女权运动,可以称之为一次全面的妇女解放运动,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而战。

(四)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

由此证实了,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原因导致了它日后的多元化,但是,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在女性被压迫的事实为基础。

女权主义者不会受地域和语言的影响,而测重于事实的真实存在。在文学界的主流中众多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作品中,,有着共同关心的主题,社会地位、社会阶级等。同时又用对比的形式,将女性特性和男性特性进行描述,贯穿英美西方女权主义批判中。

二、20世纪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流变

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而产生的过程也是波折的。

纵观二十世纪的社会变革,可以了解到20世纪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是它的萌芽时期,是在20世纪中后期,大约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的十年间。代表人物为凯特·米勒特

第二阶段也是它的发展时期,大约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很多,比如卡普兰、莫尔斯、吉尔伯特、格巴和肖瓦尔特。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这个时期,也是它的成熟期。

(一)第一阶段(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

一部分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各国的学生运动,此次运动大胆的设想,提出了人权的平等;第二部分主要由美国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为主,美国黑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为自己而战的运动。这两个欧美政治斗争的战场,从战斗成果上大大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为女性争取到了个人权利,包括个人财产权、选举权等权利,并改善了女性的大生存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教育等福利并涉及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由此凯特·米勒特的《性政治》应运而生,这一作品的创作不是一次偶然,也是符合当代的社会背景,它也预示着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批评方式出现在世界文学历史舞台.此作品意在强调在两性关系中,男性拼命维护自身的权利,强调父权制,控制,认为男性在生活中,就应该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第一次以女性为第一角度来审视作品、阅读作品。

(二)第二阶段(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70年代中期,对女权主义文学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主张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将文化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把单纯的女权主义重新定义,给予了它全新的灵魂。

这个时代展现出的文学与之前的作品相比,对这个理论的表述更有感染力。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的是卡普兰的《现代英国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该作品准确描述了当下的英国女性权利的真实写照。,进而对女性注重女权意识的觉醒,

另外,还有一个作品莫尔斯的《文学妇女》,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女权文学写作的发展史,书中准确描述了18至20世纪两个多世纪的英、美、法等国涌现的一批女作家们形成的一种女性写作的独有的文学传统。

(三)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

许多女权主义者惯于用“女性”表示“社会构成”,用“妇女”和“男人”表示纯生物上的性别差异,“女性”表示社会属性,“妇女”表示自然属性。“女性”是一种文化构成,是后天生成的。可以看出当前西方的女权主义是从概念更新来着手建立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力图摆脱对男权制设定的概念和模式的依附。

肖瓦尔特的《姐妹们的选择:美国妇女写作的传统和变化》是肖瓦尔特的一部得意之作。也是这一时期,批评主义的代表作。这本书意识到以往出现的女权主义批评中都容易忽视的因素,——种族歧视,并从亚文化视角研究了美国女性创作中的各种主题、形象、文体、文化实践等,此作品也是目前一部英美女权主义的一部得意之作,至今对我国的女权主义文学也深有影响。

三、英美女权主义对我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英美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引入中国,虽然在中国,英美女权是个全新的概念和理论,但是仍然对国内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但直接改不了中国的文学作品由单一的男性题材作品逐步演变出大量具有女性自觉意识的作品。

在托里·莫依著作《性与文本的政治》一文中写道:“1984年秋,我对中国的短暂访问使我懂得一件事:把西方的女权主义树立为中国妇女解放的权威并不是西方女权主义者的任务。中国妇女在为把自身从她们的枷锁下解放出来而英勇斗争着一在我声明要与她们团结一心,并肩战斗的同时,我必须承认,我在这个领域并不能俨然以先生自居。我对中国文学的状况一无所知。我所知道的只是:它们非常不同于我所熟悉的西方一文学。”她这段话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些事实:西方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大背景,是一种时代的体现,它把当时西方的女权运动和西方的文学创作相结合,得出了女性主义文学的一个批评理论,但是,对于中国来说,不同的国情造就不一样的文学,中国的文学和西方的文学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样差异并不代表中国的女权主义文学落后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中国的国情和文学现实正好造就了中国不一样的女权主义文学。因此,中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并没有一问的去照搬西方的理论模式。而是立足于我们的国情和文学现实,在标举女权主义的同时,发展着自己的批评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1]弗吉尼娅·沃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北京:三联书店,1989.

[2]西蒙·波娃.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3]Elaine Showalter,The New Fem inist Criticism:Essays on Wwomen,Literature,,and Theory[M].New York:Ran-dom House,1985.

[4]张京媛.当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校:王俊奇

I06

A

1009-8534(2017)01-0031-02

马淑娟,女,中南大学研究生,郑州工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英美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