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培养机制的多维思考
2017-04-13曾宇辉
曾宇辉
(韶关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培养机制的多维思考
曾宇辉
(韶关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而优良的师德有一个培育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自觉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严格道德自律,强化自我修养,提升师德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师德教育、师德激励、师德考核与监督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道德主体的内在驱动与师德建设的外在推动相结合,使其“四位一体”、相辅相成,从而形成推进良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合力机制。
师德师风;教育;自律;激励;考核与监督
古人说,“身正”方能“为范”。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然而,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2],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连续颁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这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指明了正确方向。教师的优秀品质不是天然的,它的形成和培育是一个不断提升、千锤百炼的过程,相应地,好的师德师风也有一个培育和成长的过程。为此,我们应该加强针对性研究,努力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有效机制进行引导和培育,否则,优良的师德师风就难以形成,当然也就无法达成学校教育的愿景。
一、整合学习资源,建立教育机制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而师德修养离不开教师的学习,因为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教育和影响。在我国,学校教师对于师德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而如何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也就是说,要避免简单划一的直接说教,尽可能采取灵活的多元教育方式,以提高教育成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以师为本的理念,换言之,要让教师走进学习和教育的主场,自觉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主动积累知识与信息,具体实施如下:
一是研讨式教育。这种研讨需要打破常规,课堂上的教育者可能是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可能是教师,教师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在学习中,人人都是参与者,重点内容要写出体会文章,深刻领悟师德师风的实质和内涵。课堂研讨式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出现由于课堂准备不足而流于形式等现象,这是必须预防和克服的。
二是宣传教育。宣传教育主要是运用媒介来进行师德师风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师德教育方式正面临诸多困惑与挑战。一方面,我们要灵活地选择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工具;另一方面,我们要创新宣传方式,依托校园网、官方微信等网络资源,精选典型素材,制作成教师喜闻乐见的电子作品,在网上进行传阅和展播。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投入,这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人和事,更容易被教师所感化。实践证明,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师德教育,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尤其是能激发教师参与师德教育的热情与兴趣。
三是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与宣传教育不同,宣传教育主要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影像来传递有用的信息,而环境教育则强调利用外在条件间接地影响人。校园可设立师德板报、师德宣传标语等文化设施。每年可定期举行新教师入职仪式和老教师光荣退休仪式,以营造从教光荣、从教自豪的氛围,从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上述三种教育,是硬性教育与软性教育、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的统一,它们彼此影响、相互促进。
二、强化主体修养,培养自律机制
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其执行不是依靠外力,而是通过教师自我调节和自我“立法”来完成的。在育人过程中,师德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终身受用的,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师德修养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1]这就是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担负的使命,要自觉增强主体意识,并通过自我修养来提升师德水平。对此,中国古代思想家也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道德修养方法和途径:一是慎独。我国古代经典《大学》和《中庸》中都曾提出“君子慎其独”的思想,是指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谨慎地注意自己的内心和行为[3]283。二是自省。据《论语》记载,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修养方法,孟子提出“自反”、“反求诸己”的思想,后来的思想家又提出“责己”说[3]287-288。这些都体现了自律的严肃性和责任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每个教师都是自律的主体,但教师自律的能力和程度如何,还需要“助推器”和“润滑剂”。再者,教师是一个自尊意识较强的群体,学校管理者往往在“严”与“松”之间难以拿捏,太严就有不相信教师之嫌,而太松就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好的麻烦。因此,在教师中建立一个自律组织是必要的。学校可以在教研室或办公室(教研组或年级组)成立自律委员会或自律小组,如有违背师德师风者,需对其进行提醒和劝诫,每次劝诫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直到取得预期效果,但提醒劝诫不影响教师本人评优、评先及职务(职称)评审。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师德师风建设环境,避免了学校管理与教师自律产生“两张皮”的现象,从而突破了教师自律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性的瓶颈。
自律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进行自我评价的职业良心,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强烈的道德责任。绝大部分教师不仅有自律的愿望,而且几乎都有自律的表现,倘若有可行的机制,会使更多的教师通过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达到更高的师德境界。
三、激活潜在能量,健全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通过外在的因素来刺激主体,从而激发主体意志或欲望来驱动行为,进而达到目的。实事求是地讲,以往学校对师德师风的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师德常常是业务能力的附属品,甚至可有可无,而这恰恰忽视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据我们了解,许多地方由于制度供给不足而使师德建设处于沉睡状态,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实在可惜!更为可怕的是,激励机制的缺失还有可能误导教师走向追逐利益的邪路。
如同其他潜能一样,教师的道德潜能只有通过具体运作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如何构建激励机制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第一,建立师德师风评价制度,定期评选出一定数量表现优秀的教师。由于教师之间彼此熟悉、了解,评选的结果比较准确,因而很容易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相互比较、共同提高的氛围。第二,利用教师节等大型节庆的契机,隆重表彰师德师风模范教师;学校还可以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月,集中开展师德系列活动,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比赛等,形成尊师崇教的良好风气。第三,设立教师荣誉制度,对于贡献突出、表现特别优秀的教师,政府要予以特殊奖励,使人们敬仰和向往。第四,鼓励教师结合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让其在现实中了解国情和民意,切实增强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第五,创建立体化沟通平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或疑难时,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向教师咨询;另一方面,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师德修养方法,彼此可以分享成就与愉悦。对于教师的奖励不一定都是物质的,精神的也能起到激励作用。总之,优良的师德师风无论是对在校学生,还是对国家和社会,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激励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它是真正从外部建立起控制教师内心思想和行为的最有效用的方法。激励的方式、内容、程度是一套有效激励机制最基础的要素,它具有激发人们后续工作绩效潜力的作用[4]。
四、形成评价网络,完善考核与监督机制
“师德考核既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考察和评定,也是将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行为准则的转换机制及教育渠道和方式。”[5]毫无疑问,考核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指挥棒”和“导航仪”,然而,长期以来,各级学校考核师德水平主要是以教师的业绩和成果来判定,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以至于规章成为一纸空文,甚至产生了负面效应。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如何让师德考核真正“落地”。第一,要组建一个由党政领导牵头、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及全体师生员工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符合本校校情的师德师风考核标准及权重。第二,在考核过程中,既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又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教师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评估,适当参考社会评价意见,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防止考核者将师德师风考核异化为谋取私利或者进行报复和陷害的手段。第三,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考核结果必须及时告知教师本人,考核优秀者应当成为学习楷模,而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当予以两方面的关注:一方面,考核者必须向教师说明不合格的具体理由和依据;另一方面,被考核者要了解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得与失,以便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强化监督,主要是防止教师行为失范,对于教师来说,要以开阔的胸怀看待监督,监督能够除去教师身上的尘土,可以防范于未然。我们认为,对于教师的监督,首推自我监督,学校可以教师自律委员会或自律小组为载体,充分发挥其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并矫治不良倾向,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要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网络[2]。有监督就必须有公开,也就是说,师德师风监督的相关信息要对外公开,如教育部为高校教师开出了负面清单,即高校教师“红七条”[2]。这样,公众可以通过电话、书信、微信、微博、QQ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和举报,让违反师德师风的丑行无处遁形。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其培养机制是教育、自律、激励、考核与监督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运行。当然,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也要把教师的健康、待遇及发展等内容贯穿于始终,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习近平.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09-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EB/OL].[2014-09-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02/201410/175746.html.
[3]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1.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3.
Multi-dimensional Thinking on Development Schem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in the New Situation
ZENG Yu-hui
(College of Political and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Professional ethics are essential to teachers and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need to undergo a process of cultivation and never-ending growth. In this process, all teachers should be well aware of their lofty miss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strict with themselves, improve their moral levels and self-discipline. Moreover, the function of relevant moral education, encouragement,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also need to have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thics, thus achieving the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morality and ethics;education;self-discipline;encouragement;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陈 娜)
G451
A
1007-5348(2017)11-0001-03
2017-09-21
广东省打造“理论粤军”重点资助项目“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WT1437);韶关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韶学院〔2012〕67号)
曾宇辉(1963-),男,湖南洞口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