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7-04-1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健康

顾 玲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5)

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顾 玲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5)

作为欧美心理学领域的第三方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其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方法,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很有意义。本文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探讨了其所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方法,并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世纪中期,人本主义心理学诞生并迅速席卷全球,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股新思潮。该理念不仅摒弃了环境决定理论、人类机械化论等理念,还批判了生物还原理论、人类病态化理论,提出还原人的本质,探索人性的深层次问题,旨在开发人的潜能、价值,促进其更好地创新、创造,寻求自我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追求人生的价值。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及特点分析

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代表者包括罗杰斯、马斯洛等著名心理学家。上世纪中期,受到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的影响,或是将人视为低等的动物、机械,或是忽视了人类的能动性、价值观、情感、潜能,因而严重阻碍了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打破这一桎梏,其认识到了人类的潜能、本质、价值的重要性,注重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进步特质,并提出要充分发掘之,将其应用到教育中,以更好地促进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较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理论不同,该理论具有如下特点: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将其充分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2)该理论是建立在存在、人道、现象主义哲学基础之上;3)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来看,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模式。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蕴含着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

(一)哲学基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就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而言,上文已经提到,其哲学基础是人道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理论。对于人道主义理论而言,其摒弃了人的机械性,肯定了人类理性、感性、逻辑性的存在,认为引导人行为的基础是个人的情感,认同人类天性善良、自由、具有相应的社会意识感;而现象学认为,人类可以在外部环境、主观世界之间构建起枢纽,摒弃传统的先入之见的观念,认为人类具有足够的信念、意识、模式判断外部事物;对于存在主义理论而言,将人类视为一类特殊群体,具有自主意识的能力,可以利用主客关系对自身存在与本质进行解释。

这三大哲学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可以利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心理素质加以训练、提高,通过充分发挥潜能、修养、主观性激发实现自我价值的动能,并应给予足够的尊重。2)具体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加强与大学生的心灵沟通,理解对于自我、世界的独特认知,避免先入为主地揣测之,要先理解其思想,如此方可采取科学的教育策略;3)关注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其意志的自由性、个性方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促进其更好地呈现自我价值。

(二)基础理论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

该理论的代表者有罗杰斯、马斯洛等,其理论同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基础,最典型的是马斯洛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明确了人的各方面需求,包括基础需求和发展需求,前者包括诸如生理、爱、安全、尊重等需求,这些有助于帮助个体减少紧张、兴奋感,有利于帮助个体塑造健康的人格;后者包括诸如认知、美、自我成就等需求,该需求的满足可以提升个体的成就感,提高其发展动机,有助于获得高层次愉悦感,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如此,马斯洛还明确指出了自我实现群体的特点,即所有群体怀揣着强烈的认同、关爱、尊重之情,能够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容易接受民主、自由的观念;能够宽容、平等地对待他人,善恶观念科学,有创造力,不拘泥于陈规。而创造力是这类群体的最显著特征,也就是说,他们是靠良好的人格实现成就。

马斯洛基础理论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受到了普遍认同,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必须满足大学生的基础需求,同时,注重其发展需求,特别是对于情感方面的需求,应当营造一个充满关怀、安全、自由、认同、尊重的环境,避免其心理抑郁、焦虑。为了满足发展需求,需要激发求知欲望,引导自主探究,获取发展和自我成就的愉悦,培养其稳定、健康的兴趣,促进其逐步实现自我价值。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断调动其创造力,这是健全大学生人格的关键。当然,这需要为他们创建一个心理安全、自由为核心的环境,以便充分调动创造力,激发表现欲。具体而言,应打造一种愉悦、和谐、宽松的气氛,同时,大力提倡独创、多元,支持异类观点。

(三)方法论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

该理论提倡采用动态化、整体化的思路对人进行研究,认同人类经验、主观的整体性,因而在人类实现自我时也是全面的、完整的,需要对其心理现象、个体加以整体了解后,再分别对各自部分的作用进行细化研究,明确层次。

该理论方法论所提倡的整体性原则,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诸多启发:1)明确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生理、心理、科学、文化等素质,各类素质间存在相互影响,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看待。因此,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树立整体理念,注重不同素质间的影响。2)高校应构建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求不同要素之间能够做到统一、协调,充分发挥其整体功效。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各层次、各角度出发,打造适应不同层次、要求的基础模式,达到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教育,专训、渗透、引导等全面整合。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蕴含着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因此,可以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性本善,因而需要对大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关怀,避免采用强制、惩罚的教育方式,而是要使其在自由、和谐的文化环境中,主动寻求自身的发展,这点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是相契合的。对于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而言,关键是需要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重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只有充分信赖、尊重学生,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对其付出足够的关爱,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关爱不仅包括关怀、体贴,还体现在信赖、尊重上,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公平、公正上,体现在对所有学生永不放弃上。此外,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还包括高校管理的民主性,教师队伍之间的团结性、校风的积极性、校园文化的丰富性,校貌的整洁性等方面,如此种种都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方面,应以年级、班、宿舍等作为基本单位,构建起三位一体式的心理教育平台,成立“阳光心理咨询部门”、“心灵沟通驿站”等,通过讲座、论坛等多元化方式,将健康心理教育工作视为一个项目全面展开。使大学生能够普遍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求教师、干部、心理委员、宿管人员对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进行密切关注,经常保持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心理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沟通时应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要求,面对大学生时切忌粗暴、不顾情面地的指明问题,而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其自我寻找、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接受。

另一方面,应全面、有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罗杰斯理论,只有自己的行为获得他人的尊重,产生了积极的个人体验后,才能确保其人格获得正常发展。因此,可以利用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心理话剧、情景剧等多种途径,号召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得真实、积极的体验,得到充分的认同、肯定,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明确情绪的控制途径,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应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选拔一批乐观、积极的党员、学生干部,构建起一支示范队伍,加强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展开交流,帮助其疏导心理问题,号召其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自身的乐观感染这些学生,使其逐步走出阴霾,获得良好、积极的体验。

(三)将心理素质教育全面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鼓励采用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扬尊重学生主体性、明确学生自身情感及学习需求,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信赖,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全面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关注大学生的个体感受与情感体验,与之构建起平等、互助、和谐的关系,打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归因,提高其成就感与价值感。

一言以蔽之,随着高校扩张力度的持续加大,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加上网络不良信息的大肆蔓延,不少大学生或多或少出现了价值观偏离、道德迷失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阻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从人本心理学视角出发,寻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琴(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37,140.

[2]B·R·赫根汉.心理学史导论[M].郭本禹,等(译).孙名之(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194,394.

[3]倪青,马庆玲.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01):275–277.

[4]陈汉英,徐冬英,薛德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6):138–140.

G441

A

1009-8534(2017)06-0053-02

顾玲,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心理学。

刘 芳

审 稿 人:张迎春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