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孵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影响的理论构建

2017-04-13毕可佳

现代交际 2016年13期

摘要:本文以在孵企业社会资本作为逻辑起点,分析结构类型社会资本、关系类型社会资本以及认知类型社会资本对在孵企业创业绩效的作用与影响。初步认为结构类型社会资本有助于在孵企业获取稀缺异质资源,进而服务于企业存续;关系类型社会资本可以加强孵化网络内在孵企业信任,促进网内企业沟通与交流,增加企业间共享资源导向;认知类型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在孵企业间信息传递、资源整合。因此,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在孵企业创业绩效的意义不同。

关键词:在孵企业社会资本 创业绩效 生存绩效 成长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84-03

萬众创新的概念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创业创新的鼓励力度,推出一系列辅助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孵化器和高新创业园区如雨后春笋,数量不断增加。孵化器培育了大量综合型、技术型创业企业,创业的不确定性从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对企业而言,创新创业也是提升生产效率和刺激业绩增长的重要手段。创业绩效成为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结果衡量标准。学者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分析框架研究了企业创业绩效的前置影响因素,其中包括资源、行为、文化、能力等诸多方面。而由于社会资本可以为企业带来创业过程中亟需的各类资源,因而在企业创业绩效方面具有更好的解释力,备受关注。

一、研究对象界定

(一)社会资本

最初正式提出社会资本概念的皮埃尔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是体制化关系网络。Nahapiet和Ghoshal将企业层面的社会资本界定为以企业为原点的外部关系网络中,企业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取的各类资源总和。根据学界对于社会资本的一般分类,基于概念,可以把社会资本按维度划分为结构维、关系维以及认知维度三方面。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将企业存在的社会网络以及企业外部联系的网络视为整体,描述在个体层面或组织层面之间的非个体的联结架构。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主要是企业关系中的包含的各类无形资产,重点描述企业在长期重复博弈中因连续交往而形成的个体间联系及企业间联系。通过有效的个体或组织联系,创业者或企业因此占据社交网络中的中心位置,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建立更高的市场声誉和网络威望与权力。因此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主要探讨企业间信任程度、网络规范是否存在、价值取向和结果期望一致性等。按此标准划分的社会资本第三维度被称作认知维度,主要描述在认知层面组织内、个体间或组织间在共享过程中,对目标的共同理解程度。在企业内部,愿景往往指导各职能部门与个人对未来的努力方向,因此组织内部周知的愿景以及一直的价值取向可以导致企业内认知趋同,该过程又反作用于个体及部门,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强化个体及组织行为。因此,目标一致性以及文化背景趋同成为认知社会资本的基础。

社会资本的分类方式较多。从系统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资本划分为微、中与宏观三个层次。宏观社会资本是指社会基本存在的广泛信任、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主要是外部文化、政治对网络性质、网络结构和网络动态性的宏观影响。中观社会资本指的是关系网络及组织网络内一致认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而微观社会资本是指个体间社会关系网络在重复博弈中的预期,表现为彼此信任与互惠,共同价值取向与主张等。按企业边界划分,社会资本又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社会资本两部分。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主要基于内部信任的关系网络,组织内部各部门沟通顺畅,有效协调,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加强组织凝聚力;后者是企业外部存在、有助于企业获取各类稀缺资源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类社会资本包括基层员工间、基层员工与中高层管理者之间以及中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内部社会资本可以实现内部的交易成本降低、员工投机行为的减少等。因此社会资本表现为规范、网络和信任。组织亲和与组织信任可以促进知识信息共享,增强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增强企业柔性,并可以大幅提高组织或企业绩效。

(二)创业绩效

创业绩效是从组织绩效概念中衍生出来的,主要从管理、运营、市场和营销等多个角度进行衡量,创业绩效是绩效理论中,尤其是组织绩效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创业绩效主要指企业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在组织层面的绩效产出结果,包含多个测量指标。对于科技型在孵企业而言,创业绩效的探讨尤为重要。创业绩效的第一表现应该是企业达到可持续经营的逻辑前提,即保证企业可以存活,然后通过外部环境中的机会识别、资源整合与利用,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积累竞争优势,以提高在孵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在孵企业而言,都是初创型企业,其企业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学习能力的影响。如果企业环境较为宽松,且变化性较大,则以稳定方式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当然,初创企业的企业绩效主要会受到各方面能力的影响,比如企业学习能力等,这些都能够影响企业绩效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企业绩效也会受到团队稳定性以及团队或组织职能划分的影响。很多研究从三个层面对创业绩效进行概述。第一个层面主要考虑利益相关者,该层面中主要将创业者以及创业团队纳入框架。第二个层面主要是在异质性方面上对创业绩效进行衡量。在这个思路影响下,环境、战略和资源都被纳入研究框架范围,而且环境占据着更高权重。第三层次是从时间层面上对创业绩效进行衡量,主要体现的是创业绩效在时间变迁过程中的变化程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长期的发展能力以及企业对风险抵抗的能力等。国外学者在衡量企业创业绩效时指出,研究应注重生存和成长两个不同侧面。生存绩效主要是从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包括市场占有率、企业销售额、企业投资回报率等。这三类指标是初创型企业创业绩效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一般情况而言,财务绩效是绩效测量的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因为数据具有公开性,相对易于获取,因此财务绩效成为上市企业最偏好的绩效测度指标。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在发展中都会受到资源的限制,企业的成长会受到如资金、技术、人才、原材料等各类资源的限制,因此企业在可存续发展中应当通过资源共享及稀缺资源补充克服资源束缚与限制,进而达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形成竞争优势。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绩效测量体系的设计,多数学者都赞同从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进行测量,除了包括企业的营运能力、创新能力,也包括了企业成长能力等。因此,成长绩效是初创型企业的重要绩效维度,也代表着初创企业的成长能力高低。

学界对企业创业绩效的理论研究得到了较多创业者的认同,其前置影响因素的识别也为创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和证据。但是,关于企业创业绩效的测量,对于创业绩效分维度绩效指标的选取,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尤其针对企业生存绩效的测度方法,争议最大,目前主流思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根据企业是否破产的时间节点,采取两分变量的测量方法;第二类是根据企业年限进行简单判断;第三类思路需要结合企业年限和该企业在未来八年的存续可能性两个方面综合衡量企业生存绩效。而企业成长绩效的测度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如销售收入、净利润增长等;第二类是企业长短期获利能力的增长,比如市场份额扩张增速、员工数量的增长等。本文对在孵企业创业绩效的衡量从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维度衡量。

(三)变量间关系

学者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社会资本在创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将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企业创业过程中企业利用环境资源来克服限制和解决瓶颈的主要工具。学界也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证实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企业利用社会关系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绩效,企业通过同类企业间的社会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提升创业绩效,以及初创型企业社会资本以及企业创业绩效之间的关联。

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是通过网络规则建立起来的规范,与此同时,由社会资本联结在一起形成网络的各节点,根据网络位置确立关系角色。孵化器与在孵企业之间、外部创新主体与在孵企业之间,以及在孵企业间都存在信息与资源的分享过程,在重复博弈中,组织惯例以及组织制度形成,网络联结以及网络资源配置制度形成。异质性信息及资源使各主体间交互联系增强,同时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识别并捕捉商业机会。在此过程中沟通的频率增加、沟通内容的深度增加,在孵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互动程度活跃,彼此间建立有效信任,并达成奖惩机制默契,进而再次促动了信息和资源的流动与交互。而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主要是基于共享与一致性的表现结果。认知程度高低来自于信息的通畅程度、沟通双方或多方的理解以及沟通各方所处环境的预设目标和背景文化等,认知意愿则来自于成员可以从中获取的资源质量。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重点讨论的话题是信任。该维度重视各种类型的关系,包括个体间、个体与组织间以及组织间的网状关系。涵盖了各种关系的内容、各方联系的强度、信任的程度,各方交互沟通的频率与深度等等。在孵企业和网络中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信任有助于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知识转移等对产品创新、技术提高、绩效表现具有积极帮助作用的因素。

二、在孵企业社会资本对其创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在孵企业生存在企业孵化网络环境中,往往属于初创期企业,在孵年限处于48月以内,因此在孵企业在生存成长中往往受到各类资源的限制。而学界认为创业者如果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则越容易在外界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而能够获取更多的异质性资源,从而推动企业创业绩效的提高。因为创业者或企业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强度越大,则更容易发现识别更多、更有效的创业机会,并且通过在关系网络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异质性资源,也更容易同社会关系网络中、甚至网络外的其他个体间建立有效的信任关系,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成长性。因此,企业拥有较高水平的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获取价值稀缺的资源,对于科技型在孵企业而言,这类资源往往可以促进企业学习,知识转移与资源补充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表现为新品开发速度加快、企业创业绩效积极等有利侧面。

(一)结构类型社会资本对在孵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

结构类型的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社会性的大型网络,具备整体性特征,包括个体间、个体与组织以及组织间各类关系结构,囊括了对于网络联系强弱、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网络资源配给等不同方面的解释,具体表现为网络组织成员间联系以及价值资源流动与配给等。网络作为有效工具,降低了在孵企业在初创发展过程中交易成本敏感的问题,以较低成本获取各类稀缺资源,为企业建立合法性,通过竞争优势积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孵企业往往是组织规模较小,对成本较为敏感的小微企业。财务敏感是小微企业的共同特征。降低交易费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保证企业存续下去的逻辑前提,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投入关系联结的建立,以获取更有利的资源,建立成本更低的资源获取渠道。广泛的联系也可以为企业赢得网络位置、网络声誉,得到网络认可。长期的成本优势以及知识技术积累,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的发展能力又会反向作用于企業与其他节点的联系。有效运用网络资源改变网络位置,提升获取资源的层级,进而达到刺激创业绩效的最后目的。因此本文认为在孵企业结构型社会资本对生存绩效有正向影响关系。

良好的互动关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社会交往可以保持关系的长期性与稳定性,而长期合作基于重复性博弈,促进了企业间交流,有利于优势资源共享以及稀缺资源获取与利用。网络知识的迁移,正向增强了企业间沟通的意愿,拓宽了沟通渠道。良好的互动导致知识和资源在企业间有效流转,产生技术创新,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促进各企业高速成长。因此,本文认为在孵企业结构类型社会资本对其成长绩效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关系类型社会资本对在孵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

关系类型的社会资本主要是人们由于社会联系或友谊等形成的特别联系,主要包括信任、规范和期望等。孵化器以及外部创新主体对在孵企业的扶持帮助较大,可以为在孵企业提供潜在的市场、需求的知识以及欠缺的资源。良好关系与重复博弈导致了网络主体间较高程度的信任,信任也推动了资金流、技术流、资源的流动,各类资源的聚集触发协同效应,实现了经济价值增值的效果。同时也形成更具体的行为规范与惯例制度。成员间的良好关系引发了成员合作深度加大,协同能力增强,凝聚力增强,目标一致性增强,进而导致企业可存续能力增强,应对风险能力增强。因此,本文认为在孵企业关系类型社会资本对其生存绩效有积极的促动作用。

信任建立后,重复博弈使成员间更意愿遵守行为规范,执行组织惯例与制度,不同组织规模间互动的前提是资源互补,尤其是知识和技术为典型代表。因此,合作双方或多方在协同过程中深化信任,创新资源开始有效流动,促动了企业的成长成熟,增强了在孵企业在初创过程中面临市场和技术的广泛不确定性。因此,本文认为,在孵企业关系类型社会资本对其成长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认知类型社会资本对在孵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

认知类型的社会资本较为抽象,更常见表达为网络组织中的认知范式。所谓认知可以理解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程度。包括了对于目标的理解,对于自身的定位,对于反应的选择等诸多方面。具体可以表现为共享概念,比如对于目标一致性的理解与执行,其中涵盖着语言一致性的要求、背景差异化的消除、愿景一致性的期望等等。也就是说,从宏观的外部环境,到微观中企业的具体执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认知的左右与影响。就在孵企业的运营而言,愿景是与企业联结的各主体对于企业未来目标与发展方向的认同与期待,这是在重复合作过程中的基础与保障;其次是文化,这是在不同企业合作中最常见普通的问题,即是否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最后是沟通过程中的媒介选择——语言,这是彼此双方理解的核心要素。因此,认知类型的社会资本可以帮助在孵企业迅速在合作企业中建立合法性,赢得环境与合作主体对自身的认可,进而占据更高的位置,获取更优质的资源。同一性的认知水平,使不同合作企业针对在孵企业的发展目标清晰化,将不同主体的分工合作内容明细,有利于在网络组织层面对资源进行综合性整合与利用,避免重复与浪费的同时,提升了在孵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多主体合作将松散的组织间关系扭转为紧密联系,情感交流与维系在中国情境下可以有效增强成员的合作动力与凝聚力,有助于企业在不确定与变动性环境的生存。因此,本文认为,在孵企业认知类型社会资本对其生存绩效有积极影响。

在孵企业成长的具体表现,可以简单体现在销售增长、份额增加、规模扩大等方面。目标一致性、价值取向趋同催生了在孵企业的认知类型社会资本,其他创新主体与在孵企业在互动过程中,受认知类型社会资本的反作用影响,增加合作,促进了资源流动与隐形知识转移。不仅如此,共同性认知使合作各方合作意愿提升,弥补了不同主体间目标间差异和价值认知不同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认知趋同的背景下,在孵企业的创新效率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人手需求量增多,组织规模发展迅速。因此,本文认为在孵企业认知类型社会资本对其成长绩效有正向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认为可以从在孵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认知维度和关系维度均可以提升在孵企业知识获取及其创业绩效。社会资本有助于科技型型在孵企业接触更多的供应商和投资资本,可以在市场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潜在客户,可以吸收更多更有价值的技术知识及信息,进而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孵企业,尤其是在孵企业创业者及创业团队要大力发展社会资本,通过个人连接的社会资本、企业连接的社会资本不断扩大企业社会网络连接的规模,不断建立以人、团队、企业为联系的广泛的社会网络。这就要求在孵企业创业者及创业团队在创业阶段亟需通过各种个人联系、业务交往和社会交往与联系来获取企业运营中所需的各种稀缺资源和需求信息。

提升在孵企业社会资本的方式主要可以考虑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络,拓宽资源获取渠道;主动参与孵化器建设,主动接触孵化器连接的外部各类资源,积极参加孵化器与政府举办的各类会议;加强与孵化器内其他在孵企业的沟通,促进知识与技术交流,形成新的合作领域与关系;与科研院所有效连接,加强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加快新产品开发及上市速度等。总之,在孵企业利用各类社会资本弥补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缺口,因此,在孵企业构建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本对其生存绩效和可存续成长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邵俊岗,常林朝,王薇薇.接触与在孵企业成长绩效的理论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08): 91-93.

[2]牛玉颖,肖建華.智力资本视角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03):117-121.

[3]胡小龙,丁长青,肖鹏. 社会资本、知识获取与在孵企业的创业绩效[J].统计与决策2013(16):171-172.

[4]毕可佳,胡海青,张道宏.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影响研究——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0):66-72.

[5]杜建华,田晓明,蒋勤峰.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2):115-126.

[6]李作战.企业社会资本、创业导向和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中小企业,2011(4):156-157.

[7]蒋勤峰.孵化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

[8]周佳华.在孵企业社会资本、知识获取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9]詹晓青.社会资本对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

[10]陈良兴.社会网络、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