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媒体征婚第二人”的晚年生活

2017-04-13郭红敏

云南档案 2017年2期
关键词:征婚启事煤矿工人李萍

■ 郭红敏 文/图

“中国媒体征婚第二人”的晚年生活

■ 郭红敏 文/图

1984年5月,《中国妇女》杂志刊登了一则改革开放后罕见的“征婚启事”。是年10月,端庄俊俏的东北姑娘李萍冲破世俗偏见与河南省焦作矿务局煤矿工人朱俊芳喜结连理。一个是识字不多的煤矿工人,一个是小他6岁的教音乐的大专生,直到现在许多人仍对她们的结合感到不可思议。如今,朱俊芳已将近60岁,李萍也步入知天命之年。重新审视那桩奇特的婚姻,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32年过去了,各方面悬殊之大的她们过得幸福吗?

“征婚启事”诞生前后

1984年6月的一天,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音乐教师李萍在《中国妇女》杂志上看到了这一朴实的征婚启事:“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煤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1.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我愿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和见面。”

朱俊芳和李萍的结婚证

看后,李萍感到很新鲜,对妹妹说:“现在竟然有登广告找媳妇的人!”

这个征婚的人叫朱俊芳,1957年9月15日出生,家中弟兄4人,他排行老大。16岁那年,有人曾经给他介绍过一个邻村的姑娘,父母看后觉得不错,就借钱给人家买了点衣服、送了彩礼。后来,姑娘一进门看到的是朱家破烂的房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几个未成年的弟弟,心一下子就凉了。她饭也没吃,回去就把彩礼退了。

在朱俊芳的眼里,退亲是奇耻大辱,于是他选择了离家到外地谋生。他来到五百里外的一个煤矿,开始了矿工生涯。朱俊芳是一个能吃苦又勤劳的小伙子,1982年他被选进焦作矿务局冯营煤矿,成了一名农民轮换工。

朱俊芳所在煤矿的采煤班班长叫王好义,是矿上少有的喜欢读书看报、舞文弄墨的人。一次,王好义问朱俊芳:“你来这么长时间了,家属为什么不来?”朱俊芳害怕别人知道后笑话自己,就支吾过去了。王好义问的次数多了,朱俊芳只得说出了实情。王好义是个热心人,让妻子给朱俊芳介绍对象。可是被介绍的姑娘一听,他不但岁数大还是临时工,连见也不见。

到了1984年,朱俊芳已经27岁。王好义看他年龄越来越大,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中国妇女》写信,问能不能刊登“征婚启事”。杂志社回信同意。

朱俊芳认为把自己的照片刊登在杂志上找媳妇丢人,王好义就做他工作:“找不到媳妇才丢人呢!”于是,王好义把“征婚启事”连同15元钱寄给了《中国妇女》杂志。当年第5期的《中国妇女》杂志《鹊桥》栏目刊登了这则征婚启事。

征婚启事刊登后,朱俊芳在忐忑的等待:“会有人应征吗,哪个姑娘能看上自己呢?”

十几天后,朱俊芳收到了第一封来信。不但有人应征,居然还是上海姑娘!更让朱俊芳吃惊的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封应征信件纷至沓来,有个大胆的东北姑娘还千里迢迢登门应征。

据笔者了解,朱俊芳为新中国征婚第二人。

1981年1月8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刊登了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这则征婚启事只有70个字,还配有一张照片,征婚人是四川永川县的教师丁乃钧。后来,新华社用英文电稿,转发了这则启事,丁乃钧因此又成了世界各大通讯社报道的对象。外国媒体评价说,他的这则征婚启事,是中国民众冲破思想禁锢走向解放的典型。后来,共有270位姑娘给丁乃钧写信,1981年底,一位吉林的姑娘和他在四川结婚。遗憾的是,两地分居两年后就离婚。

1999年全家在上海合影

超越世俗的婚姻

1984年6月26日下午,在冯营煤矿附近摆小摊的一位妇女捎给朱俊芳一封信。朱俊芳拿回去让王好义一看,上面写着:“朱俊芳同志,我是东北的一位教师,现在已经来到焦作,很想见你。我住在火车站招待所309房间。此致敬礼!李萍,6月26日。”

时年21岁的李萍出生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个干部家庭,在家是老大,她不但容貌漂亮,气质也佳,从黑龙江克山师专音乐系毕业后,刚刚被分配在县城一所小学教音乐。

李萍的父亲是军人出身,比较呆板固执,他不允许李萍和男同学交往。李萍是一个烈性女子,坚决反对父亲包办自己的婚姻,父亲多次打她,李萍决定离开这个家庭。

1984年6月中旬的一天,李萍领了一个月的工资共66元,带了两身衣服和几本杂志,悄然出走。

她花了21元乘火车从齐齐哈尔来到北京,逛了天安门等地。在北京玩了几天后,李萍想到了《中国妇女》杂志上刊登的那则“征婚启事”。

李萍酷爱苏联爱情小说,对爱情和婚姻充满浪漫向往,那时工人社会地位高,朱俊芳一个月的80元工资比自己的工资还高,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辗转来到焦作。

到煤矿后,她在附近徘徊了几个小时。最后,她写了这封信,让人捎给朱俊芳。

第二天一大早,朱俊芳去见李萍。相见后,李萍有点失望:面前的朱俊芳不但身材矮小,而且比照片要老许多。王好义看到李萍不但漂亮活泼,文化程度也高,双方反差太大了。就说“你什么时间回去,我们拿路费送你。”透过李萍的表情,朱俊芳也明白了几分,也忙说“不愿意俺就给你盘缠送你回家。”

犹豫不决的李萍没有表态,王好义安排李萍先在冯营煤矿招待所住下。

一天晚上,一帮矿工兄弟突然把朱俊芳同李萍反锁在一间房子里,想把生米做成熟饭。屋内就一个单人床,李萍坐在床边儿,朱俊芳站在地上,两人就一直僵持着。后来,朱俊芳对李萍说:“你睡下吧,这么晚了。”自己则在凳子上蹲了一夜。

“锁门事件”使李萍的思想发生了微妙变化,她说想再住一段时间。

矿上的人见过李萍后,也认为两人不般配,肯定成不了。矿领导考虑,李萍从东北来到焦作,这是对煤矿工人的信赖。如果李萍嫌弃朱俊芳的话,由工会出面把她送走。愿意留下的话,由工会出面,在当地给她找一个合适的,负责给她安排工作。

通过几个月的了解,朱俊芳凭借自己的憨厚和诚实打开了李萍的心扉。李萍觉得嫁给这样老实巴交的人心里踏实。

where xnis the hydraulic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EHA system.

煤矿工会非常慎重,给她父母发了电报。李萍的母亲和弟弟、妹妹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李萍和母亲抱头痛哭。母亲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劝她回东北。李萍流着泪拒绝了。

儿子眼中的父母

1984年国庆节,焦作矿务局冯营煤矿为朱俊芳和李萍举行了婚礼。朱俊芳拿出30元给李萍买衣服。李萍拿着丈夫用汗水换来的钱为两人各买了一件短袖衬衫。婚后,工会在工人村给他们分了一间7平方米的房子。朱俊芳把攒了几个月的150元钱拿出来,到集市上买了写字台和饭桌。其他的厨房用品,大多数是朱俊芳的工友们送的,连锅碗都是别人“赞助”的。家里象征新婚的摆设是集体婚礼上工会赠送的一面镜子、一只花瓶和两个脸盆。

婚前,矿上已经安排李萍在冯营煤矿职工子弟学校教音乐。当时,校长不想接收,煤矿领导下了死命令:“李萍必须得接收。”随后,李萍的手续也被煤矿工会出面调来了,她成了一名公办教师。

婚后,笑容占据了朱俊芳原本苦涩灰暗的脸庞。第二年,他们的儿子朱强诞生了。李萍的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送给她一台彩电。

1987年暑假期间,李萍带着丈夫和3岁的儿子回到了阔别了几年的东北老家。看着聪明的外孙,父母也接纳了他们。两年后,朱俊芳转为合同工。

在他们结婚10周年时,二人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套52平方米的两居室,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考虑到李萍的选择难能可贵,为方便儿子在市内上学,1998年,组织上把她被调到了市区内的焦西矿子弟学校。

1999年,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时,北京的多家媒体对他们进行了采访,这个家庭也开始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这年春节,上海东方卫视邀请她们全家去上海做节目,为了让埋头工作的丈夫和从未出过远门的儿子见见世面,李萍一咬牙就带着全家上了节目。后来,她们全家又到湖南卫视去做节目。

朱强在作文中说:“妈妈她们东北老家大早上就吃饺子,还爱吃大葱蘸酱,所以每次爸爸上班前,妈妈都要为他包好饺子,可她自己却舍不得吃。爸爸是个井下工,为了让他休息好,夏天不论妈妈多累,她都要领着我到外面去玩,不让影响爸爸休息。”

“妈妈性格率直,爱急躁,爸爸却总是让着她。家中惟一的摩擦就是妈妈花钱没计划,而爸爸却总是精打细算。妈妈总是不吭声就给爸爸买回了皮衣、皮鞋,可爸爸却总是不愿穿,有时妈妈硬逼他穿着上班,他走到半道还要跑回来,非换上工作服不可。为这,爸妈没少吵架。可看着爸爸后来用攒下的钱买回了洗衣机、彩电、冰箱时,妈妈又不得不向爸爸认错,夸他会过日子。”

老师不知实情,给的评语是:语句流畅,内容丰富,可惜不真实。

晚年平静幸福的生活

2001年,冯营煤矿破产了,因工作积极,朱俊芳被安排到焦煤集团九里山煤矿。不久,矿领导考虑到他年龄较大,又把他从井下调到了井上的选煤厂。

多年来,李萍、朱俊芳家多次被评为矿、集团“五好家庭”,朱俊芳是连年的矿先进工作者,李萍不仅是“五好家属”,还被中国地质工会等四家单位评为“中国煤矿女工家属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多次参加全国表彰大会。

2003年,全家又搬进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房。这年,浓眉大眼的儿子也考进了焦作大学,他们的日子开始过得有滋有味。

熟料想,两年后,一场致命的打击突然而至。2005年,朱强突然患病,只好休学治病。几年来,为给儿子治病,她们已经花掉了40多万,不但卖掉了房子,还欠债20多万元。只好住在40多平方米的破旧房子里。

患难见真情,在磨难和厄运面前,这一对夫妻更加恩爱。

如今,59岁的朱俊芳已经退休,他满脸胡子,头上早已生出白发。远远看去,就是一个面容苍老的小老头。而李萍身高在1.60米左右,一双杏眼和标致的瓜子脸,53岁的她依然气质高雅。提起那段往事,性格开朗的李萍,淡然一笑

李萍教过的一些学生说:“李老师,那时你年轻漂亮又有气质,为什么会找一个没文化的煤矿工人,我们感得不可思议。”

对于这桩奇特的婚姻,李萍说现在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李萍认为当初自己太任性、太单纯了。如果让自己重新选择的话,起码要慎重一些,要考虑一下,绝不会稀里糊涂就嫁了。

朱俊芳也承认,妻子嫁给自己太委屈她了。李萍能歌善舞,爱交朋友。自己性格内向,不善结交,俩人缺少共同语言。“有时生气后,妻子也提出过离婚,但都是说说而已。”

在他们的卧室里,摆着一架黑色的钢琴,这是李萍的心爱之物。在黑龙江克山师专上学时,李萍专攻美声唱法。闲着无事时,李萍便弹奏钢琴。因为双方文化层次的差异,开始他俩无法沟通,时间长了,双方也有了一定的默契。

朱俊芳穿衣不讲究,而李萍呢,思想新潮,追求时尚,穿衣打扮也比较时髦。时间长了,她也慢慢适应了,丈夫毕竟是一个煤矿工人,工作环境不同。

笔者问朱俊芳,如果没有李萍的出现,你的婚姻会是什么样子时?朱俊芳说,可能会娶一个带小孩的离婚妇女。面对同样的话题,李萍说,虽然自己也委屈过、后悔过,但是,既然当初自己这样选择了,这一辈子都要和他相亲相爱,共度人生。

依然端庄漂亮的李萍

猜你喜欢

征婚启事煤矿工人李萍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基于非正式组织视角的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致因研究
世说新事
影响煤矿工人安全培训的因素与建议
SLA:ErroranalysisofthelearnersinvocationalcollegeundertheBlendedLearningModel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前后对比
现代征婚
毛姆的“征婚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