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2017-04-13杨红卫
杨红卫
【关键词】 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118—01
物理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涉及的知识既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又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想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再进行演示。这样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激烈的冲击,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纠正学生那种小组实验无所谓的心理状态,应将以往的分组实验改变为探索型实验方式,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只需要将实验的最终目的和使用方法告诉给学生,而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挑选适合的实验仪器,并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启发学生思维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通过质疑,教师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學习情况,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不断维持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时,通过实验笔者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除电阻外,电容、电感对直流和交变电流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紧接着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感抗与交变电流的频率的关系;2.感抗与自感系数的关系;3.与交变电流电压的关系;4.容抗与交变电流频率的关系;5.容抗与电容C的关系。通过这样设问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还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提出有趣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改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电子的发现”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出问题:什么是阴极射线?电子是如何发现的?为什么说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进行自学。提出课本中的实验是如何测定电子的比荷的?确定阴极射线的比荷后就能确定它就是由电子组成的吗?让学生进行讨论并由学习小组进行展示。提出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在电磁复合场中的匀速直线运动,有哪些确定带电粒子比荷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经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展示对比,学生不仅掌握了电子的发现的相关知识,还复习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意识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极强的助推力。具体来说,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联系当下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创设情境、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情境,甚至还可以利用物理学历史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等。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用。
例如,教学“压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画:一辆载重汽车陷入松软的泥地里,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导致汽车的重心正在往右方倾斜,但汽车的右方却是悬崖,为此这辆汽车的情况万分危急,而周围又无人可以帮助。此处设计的问题就是这辆载重汽车应该怎么办?在生活情境的诱导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思考和探究问题的结果,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