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7-04-13牛继胜

甘肃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质疑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牛继胜

【关键词】 数学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110—0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质疑氛围,调动起质疑问难的热情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在质疑问难时,很多时候学生都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调动起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

二、 创设疑惑情境,让学生喜欢质疑

创设疑惑情境,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比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节内容时,笔者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进行测量。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笔者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疑问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探求新知识。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质疑

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問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又如,在教学“一个整数除小数”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除数化为小数?”

四、明确目的,正确处理质疑、释疑的关系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而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师起组织作用,在此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平行的概念”时,学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教师:“(若有所思)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来回答?”教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探索的热情。

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控制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注意如下控制:

1. 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之后,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秩序。最后,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质疑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 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后进生质疑。后进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3. 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

实践证明,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举措。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质疑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