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信任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13肖冰果许建

大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学习积极性

肖冰果+许建

[摘 要]当前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师生冲突时有发生。研究发现,师生间的信任关系稀薄是引起这些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基于信任是关系运营的基石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师生信任的前因后果进行验证,可以辨析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变量。实验证明:师生互动能有效提高师生间的信任,而师生信任能有效提高学生满意度、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成绩,能有效降低师生冲突,进而有效创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师生信任;学生满意度;学习积极性;师生冲突;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68-03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高校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在逐渐淡化:信息渠道和多信息量使学生对教师的知识权威形象产生了怀疑;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教师敬业精神的弱化使学生不再相信教师的高尚和无私;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也使教师不时发出一届不如一届的感叹;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师生的情感交流日益减少,也降低了师生之间彼此的信任程度。这些现象大大削弱了师生信任在高校中的作用,降低了教学质量。

事实上, 师生信任可以降低组织运作成本,增强师生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增强组织绩效。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使教师缩小与社会和学生期待之间的距离;让教师在精神上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社会化的完成和心理健康,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了解,从而建立互信,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改进高校组织绩效的目的。

一、文献回顾

人无信不立,信任的重要性古今皆同。信任即由信而任,或者说由于相信而敢于托付,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期待和判断。所以,信任源于不确定,而对信息的掌握越完备,越容易形成对信任的判断。对信任的研究起源于1900年的社会学家齐美尔,之后,心理学家多伊奇(M.Deutsch)、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罗(K.Arrow)、列维斯和维加尔斯(Lewis & Weigert)、管理学家泰勒(Tyler)等等分别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研究。

信任在教学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亲其师,信其道”已经暗示学生信任教师可能是其向教师学习的一个基本前提。[1]罗杰斯(Rogers,C.)则明确地指出:“创造性的知识来自爱和信任。”没有信任,教学不可能走向成功。罗华认为师生信任是以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际信任,“是对对方能够履行责任及被托付义务的一种保障感” (孙五俊)。[2]学者们将师生信任看作一种很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石”,是教学相长的前提,为争取最佳教育效果奠定了基础。对于师生个体发展来说,信任“有助于师生社会化的完成”。此外,还有一些国内学者研究了信任的教育作用(欧阳成,1999;秦志强、陈明华,2003)[3][4];信任对班级管理的作用(贺建邺)[5];教师如何提高在学生中的信任度(陈式浩,2001)等等。[6]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会自由的学,“推动这类学习的教师首先要对人寄予深信”。 Cyxomjnhcknn也认为“如果对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学和教育上的方法与手段都将像用纸牌搭小房一样定然倒塌”,如果没有信任,教育这种冒险也就走到了尽头(Peter Case)。

二、理论基础

信任包括三个维度:能力、善意和正直(Mayer,1995)。[7]而在师生互动方面,存在着多种互动方式。根据吴安艳(2011)的研究,师生互动可利用师面对面、视频会议教学系统、社会性即时通信软件等方式进行。[8]综合胡桂锬(2006)、吴冬连(2014)、韩时琳(2003)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师生信任可能影响的方面包括诸如师生满意、学生成绩、学习积极性和师生冲突等方面。研究要求师生与学生之间要采取和加强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并假设:

1.师生互动正向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能力信任;

2.师生互动正向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善意信任;

3.师生互动正向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正直信任;

4.师生信任正向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5.师生信任正向影响学生成绩;

6.师生信任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师生信任能减少师生冲突。

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过程设计

1.通过师生互动,向学生展示教师的善意、能力、正直。显示出教师和学生的父母一样是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希望他们未来有成功的事业能幸福地生活;教师都是经过选拔出来教育学生的,显示出教师在学高足以为师的专业能力和高屋建瓴的生活阅历;向学生展示教师坚持真理,明辨是非曲直的文人情怀。

2.通过师生互动,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理想、忧虑,以及他们在生活、情感和学习中的疑惑、困难和向往等,增强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信心。

3.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传递正能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

4.用科学的方法对比学生在项目实施前后的精神面貌、思想高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检验项目的有效性。

5.抽取出最能增进师生信任的互动形式、手段以及方法。

6.以一年半时间进行跟踪调查,分别在2014年4月和2015年10月采取同一問卷针对相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时间序列数据,得到数据和结论。

(二)量表设计

采用了七级 Likert 七级量表主观评分法制订正式问卷。量表中的信任参考最常用的Lee和Chung (2009)的信任指标,分别从能力、善意和正直三个方面来进行测度,符合最经典的信任概念。满意度参考测量问项来自于Gustafsson和Johnson的研究。师生冲突测度项采用王琴(2007)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测量项目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判断。学生成绩用客观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分。

(三)数据收集

课题组采用参与实验班级整体参与、课堂上发放、课后填答、下次课回收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13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13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

(四)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Cronbach's alpha值都大于0.7,而复合信度CR值都大于0.8,可以说明本研究中的各因子都具有较好的信度。而在效度方面,所有测度项的标准载荷都在0.7以上,且都在0.001水平上显著。各因子的平均抽取方差都高于0.60,这说明本研究中的各结构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假设检验

首先,通过直接比较2014年和2015年两次问卷的数据,得出直接结论:随着师生互动的增加,师生信任度、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学生成绩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测量值都得到显著提高,而师生冲突值减少。

然后,对变量间的结构关系使用AMOS对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经过多次修正,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较好程度,其值见表1;其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师生互动确实可以正向影响师生信任,而师生信任又能正向影响师生的满意度、学生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反向影响师生冲突。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构建师生互动信任影响模型,探讨了师生互动对师生信任的影响以及师生信任的后续影响模型,探讨了师生信任的前因后果以及师生互动在师生信任影响因素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两次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实验对照,验证了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重要性。其影响总结如下:

(一)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满意度

结果显示,师生互动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增进对教师的了解和理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善意、关心,感知到教师的专长和兴趣,体谅到教师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满意度。

(二)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成绩

结果显示,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成绩。师生互动能增进师生彼此的信任和了解。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不足,从而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学生通过对教师的了解,能增进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通过双方互动,教师和学生彼此间感情加深,双方更能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成绩。

(三)师生互动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生互动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将学生的厌学情绪扼杀在摇篮中。教师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积极做劝学与鼓动的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能能减少师生冲突

近年来,尊师重教风气渐薄,校园内师生冲突甚至家长和教师的冲突频发。这方面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师生之间的沟通稀少甚至不良,肯定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实验发现,师生互动确实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了解的基础上便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在事故发生之前能有效进行前馈控制,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控制冲突的发展。

因此,在高校里面,应该改变过去教师上完课以后就与学生再无互动的情况,改变师生之间相对冰冷的关系现状,以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共建更和谐美好的校园。

[ 参 考 文 献 ]

[1] 祝胜硕.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际关系”的思想对教育的启示[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2] 孙五俊,魏俊彪.河南省大学生家庭沟通模式与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

[3] 欧阳成.信任在教育中的作用 [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3).

[4] 秦志强,陈明华.教育的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03(3).

[5] 贺建邺.建立师生的“双向信任”[J].职业技术教育,1998(11).

[6] 陈式浩.教师如何在学生中提高信任度[J].职教论坛,2001(9).

[7] Mayer, R.C., Davis, J.H., Schoorman, F.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709-734.

[8] 胡安艳,黄莹.昆明市中学生父母教養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5).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学习积极性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如何调动“落后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军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