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2017-04-13赖香英
赖香英
我们看到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的学生在老师上课之前就会提前预习,把课后的习题也做一些,让自己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了解,知道哪里是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完全不看书,上课的时候就是一脸茫然,这样不同的学习态度也导致了他们学习成绩上的差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它、研究它,才能从其中有所收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它会让学生开始享受学习,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其实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他们可以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自我,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该怎样培养呢?
老师可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他们知道数学和生活其实是息息相关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以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也会和数学联系在一起,用一些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問题,这会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并不是只有枯燥的理论和无穷无尽的题目,数学也是可以很有趣的,游戏是学生都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哪怕是最简单的算术题也是可以的,游戏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老师可以把一些数学知识穿插到游戏中,让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学习。
二、进行学法指导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总想着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像让学生囫囵吞枣一样,学生还没理解的知识,老师就想让学生直接记住,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老师不能直接传输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想方设法地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
有时候,数学的一道题有多种解法,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例题,让学生感受一下这几种解法的运用和区别,然后给学生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试着举一反三,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将一些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类比、转化等,在很多时候,还要学会将知识进行综合和归纳,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学习新知识。
三、开展多种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数学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还要通过一些活动来学习,多种多样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平时的学习和任务的安排都按小组来,一个小组的成员就是一个整体,每个成员都要为提高小组的能力和水平尽自己的心力,这样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
老师可以让学生去到菜市场或者水果市场,帮助老板卖蔬菜或水果,让学生去收钱、找钱;可以让学生按照老师给的购买清单去买班会要用的一些东西;可以让学生去进行实地测量,感受测量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讲台上给其他同学讲课;还可以举办一些数学知识竞赛。
自学能力对学好小学数学是非常必要的,对推进素质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也要为学生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