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理论思考
2017-04-13杨瑞
杨瑞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兴趣;方法;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44—0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小学生阅读面窄,接受新知识的途径单一,如何充分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困扰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一个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课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激发兴趣。同时,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年龄特点,经常给学生讲授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让名人“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兴趣外,更要着重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二、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1.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后,三种方法即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遇到文章中写得好的句子,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仿写,并互相交流。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模仿,在模仿中提高。
4. 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多读、多思、多悟、多交流探讨。
三、认真阅读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语文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文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入选的课文都记录了作者生活的阅历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执着地偏爱“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反复强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起到一个独辟蹊径的作用。在傳递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兵,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冬天特有的寒冷,并结合自身的感受,重读课文,体会小女孩饥寒交迫、处境悲惨的境遇,揣摩作者的创造意图,形成自己的理解。
四、扩大学生阅读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1. 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他们辨别是非能力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一些介绍辅助课内学习的图书资料,延伸课堂教学,拓展知识面,强化记忆和理解,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2. 要多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为此,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比如,低年级要选择推荐对模拟社会生活的动物世界的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向其推荐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部分经典的传统著作。这期间,还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