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色校本课程的创建
2017-04-13吴丽霞
吴丽霞
【关键词】 特色校本课程;创建;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39—01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很显然,新课标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上。乡土文化就像一股清冽的清泉,涤荡着传统教学理念和运作方式,为传统教学吹进了缕缕春风。而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与自主性于一体,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使学生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下,澄澈和滋润着心灵。那么,如何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突显校园文化特色呢?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传承乡土文化,创建特色校园的点滴。
一、品读家乡历史,了解家乡沧桑巨变
笔者的家乡敦煌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以家乡曾经辉煌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为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家乡风貌,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家乡历史知多少”的命题,号召全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家乡历史变迁的史料,完成调查问卷,开展家乡历史知识竞赛。广大师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形式,搜集整理了大量資料,将搜集到的史料整理成册,开辟专门的课时予以讲授,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家乡的沧桑巨变。目前,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已成为学生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
二、置身家乡美景,乡土文化接力传承
小学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体验。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也是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教学应该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新体验、新发现、新认识。笔者结合校本课程教学实际,收集了大量的乡土资源素材,以家乡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为背景,让师生在寻找和品味家乡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发掘题材,让学生经过寻访和实地考察,激发兴趣,丰富知识,启迪心智。
三、挖掘民俗资源,感受风俗文化内涵
利用民俗风情文化,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以引入敦煌“浴佛节”民俗风情为例。首先要求学生深入实际,走访知情人,了解敦煌“浴佛节”的民间传说、习俗及历史沿革。然后收集相关资料,挖掘“浴佛节”的文化内涵。最后扩大“浴佛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组织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装订成册,作为向外宣传的材料或学校传授乡土文化的教材。这样,既可使学生受到浓厚的家乡文化的熏陶,也可发动学生为挖掘乡土特色文化献计献策,为以后发扬光大地方特色文化培养人才。
四、利用丰富物产,激发浓郁爱乡深情
在校本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家乡特产,感受家乡丰富多彩的特产经济,提升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如,教学校本教材《家乡特产》这一课时,学生了解了李广杏的传说,并对家乡的特产产生好奇。教师顺着思路插入了家乡特产的介绍,学生听得到、看得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后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把特产资源作为校本课程的最佳资源和活教材,以“特产知识小调查”开展教学活动,查资料、上网搜寻、师生研讨,通过调查农户特产种植的情况、家庭收入情况,了解特产的种植方法,写观察日记,从而培养学生从小了解家乡、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
五、激情展示文化,校本课程已见成效
学校本着“全面发展,提高素养”的原则,加强了学校艺术教育和艺术团体的建设。学校成立了舞蹈队、合唱团、情景剧表演、绘画手工等社团组织,积极参加社会各界组织的文艺汇演,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合唱表演、才艺展示等活动,使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等特点。为了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还开展了“寻找名人足迹”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寻访、调查中悟家乡之名人,增家乡之情感,求做人之品质,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心灵的震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笔者所在学校特色校园校本课程的创建,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中,创造性地挖掘现有资源及深层次价值,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与探索,真正达到对家乡乡土文化的内在认同,在多样的文化传统中追寻独特的价值,在地方文化的圣殿里品尝文化大餐。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