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课堂讨论 提高教学效率
2017-04-13王小兵
王小兵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讨论;合作;交流;动向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87—01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实现思维的碰撞,让学生能够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从而实现思维的飞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组建,并适时、适当地组织讨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让课堂在学生讨论中实现更多的生成,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使课堂讨论顺利开展
课堂讨论的前提是小组的合理组建,只有小组讨论有效开展,才能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在组建小组时,教师一般可以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即按学生成绩的优、中、差和学生的活跃程度来分组,让每一组都能够得到均衡发展,这样也有利于开展组际间的竞争。同时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在一些练习课上,也可以采取分层分组的形式,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让讨论的实效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的乘法分配律时,学生由于认知和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在对学生在学习新课时的表现进行了全体了解的前提下,练习课时教师可以按优生、中等生、待进步生分别成立讨论小组,并分层设计练习题。对于优等生,可以让他们讨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才能更加激发起他们思维的潜能;对于中等生,可以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运用;对于待进步生则可以让他们讨论最基本的题目,以此把握根本,努力提升。这样的分组讨论既避免了整齐划一使各层学生得不到原有层次上的提高,又调动起了所有学生参与的兴趣,使讨论取得了更大的实效。
视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可以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既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又能让所有同学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由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二、发挥合作交流作用,让讨论引领学生成长
优化课堂教学既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需要发挥出学生的合作交流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感悟思想方法、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讨论是合作交流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将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实现思维的互补,帮助学生在整合不同观点与看法时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仅靠一人很难在短时间完成的任务,在多人的合作下会变得轻松,从而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学习方式缺少同学间的横向沟通,这样对学生的成长不利,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合作能力都会得到增强。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在课堂上,充分安排学生去自学,凡是小组里能解决的问题都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进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通过竞争得到共同提高,分享成功快乐。
三、积极把握讨论动向,实现课堂更真实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但是在实施讨论的过程中,教師要注意监控与调控,把握好学生讨论的动向,不要偏离了主题,这样才能使课堂实现真实的生成。课堂讨论与互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拓思路,实现更多的生成,而讨论的动向决定了生成的质量,无效的讨论只能是表面上的热闹,而不能探究出数学的本质,只有及时调控讨论动向,才能让讨论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融境入情”只有教师自己“融境入情”,才能“情动而辞发”地开展预设,才能恰当地应对教学的动态性,从而在教学实施中把握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由此,教学的艺术则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生成的艺术——如何在课堂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的互动。唯其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绽放精彩,达到真正有序和谐,优质高效。
总之,为了发挥讨论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分组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来挖掘数学的本质。课堂讨论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数学素养得到了提升,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