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计算能力的理论思考
2017-04-13乌兰其其格
乌兰其其格
【关键词】 幼儿教育;计算能力;因材施教;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83—01
计算能力的教学是建立在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上的,幼儿的计算能力不光是老师课堂上教授的,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情景活动,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锻炼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增强幼儿的计算能力。幼儿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如能调动他们对数字的兴趣,在不知不觉的游戏教学中培养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就可以对他们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1. 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了解幼儿的喜好,在游戏中完成对数字的教学。幼儿具有丰富的形象思维,对新事物充满了兴趣,同时也有自身的不足。他们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一件事或同一事物上,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的个体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如他们这个年龄段对哪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喜好情况等。只有深入地了解幼儿,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就能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尊重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有一定的预见性,从而做好防范措施。
把计算能力的培养纳入到班级的游戏中,幼儿的参与性就会比较高,就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让幼儿数数班级的人数是很多老师都做过的游戏,首先让小朋友一个个数数班级的人数,再分别数男生和女生,得出正确的数字的后,老师要及时表扬,激发幼儿勇于回答的信心,更是对其他幼儿的促进。然后再让小朋友找找你的班级有多少好朋友,再次让学生数数。这种带有情景的计算能力培养,小朋友是比较愿意接受的,也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2. 投其所好,勾起学生的欲望。每个小朋友都有独特的一面,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能让所有的幼儿都感兴趣。教师要能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权衡出利于大多数幼儿接受的教学方式,勾起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小朋友对数字的了解和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在千差万别的学生中建立共性。有的小朋友善于思考,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对数字的认识,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自我建立对数字的感兴趣程度;有的小朋友善于在活动中培养对数字的认识,对于这一类幼儿要创设具体情境,在情境教学中融入计算能力教学。只有弄清幼儿的喜好,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上找到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勾起对数字的探求欲望,以培养计算能力的形成。当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得到大家的认可后,自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口算训练,夯实计算基础
“熟能生巧”这句话对幼儿的计算能力是比较适合的,只有在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进行计算。而计算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加减,还要做到计算的正确、迅速、合理,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训练量来保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将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游戏活动中采用数字辅助游戏的完成,让幼儿长期接受与数字有关的训练,激发他们对计算能力的提升。
奥林匹克数学专家裘宗沪认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不但会笔算,还要会心算。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在计算教学中,先练口算,再创设情境导入新授,我认为是可以尝试的。基本训练也好,情境创设也罢,都是相当重要的,关键问题是要准确处理好,情境创设要真正为教学服务,要尽可能控制无效信息对学生学习的干扰,确保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在有效的思维训练中不断提升思维品质。
三、玩中求学,体验数字的奥秘
玩是幼儿的天性,在快乐的情景中让幼儿接受数字教学,培养他们对数字的敏感程度,能让数字的概念在他們脑海中生根。游戏能够创设轻松快乐的氛围,让幼儿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受数字的训练,锻炼他们的数字接受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幼儿活泼好动,单纯地讲授数字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将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游戏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如,在教学中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的突破口,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设置课堂的教学环节。“小白兔送水果”、“猴子偷桃”、“八戒吃西瓜”等猜数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既能训练计算能力,又能让幼儿了解到趣味故事,必然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幼儿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能使幼儿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