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辅导员的现状

2017-04-13夏子钦

山东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高校辅导员辅导员

夏子钦

摘要: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是1953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先生提出的。而后文革期间,政治辅导员制度被取消,辅导员队伍建设也随之被迫中断。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国内外剧变,我国开始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00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辅导员的角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此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全面发展轨道。2006年7月直到教育部颁布的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才算是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启了春天时代。回观此段历程,“辅导员”可以说是相继经历了“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到“辅导员”的演变。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工作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长期以来以及现在仍面临的困扰

(一)流动性较大

“铁打的高校,流水的辅导员”生动形象的表明了我国当今高校辅导员的现状,辅导员隐性流失这一普遍现象在高校中较为突出,其带来的危害性不不可小觑。高校辅导员主要由专职和兼职人员组成,采取聘用制、合同制,首先,制度的本身就使得辅导员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大多数辅导员工作三五年之后也会顺应潮流换岗位,也不乏有人选择辞职,造成辅导员更新速度太快,造成了一种非正常的人才与投入培养资源的流失。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问题是目前摆在高校面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工不明确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存在“一职多务”的现象,辅导员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同时分工混乱、职责不明确给辅导员带来了角色定位上的困惑。辅导员身处学校管理机构底层,受到多方面的压力与管束。管理职能被强化,然而辅导员的育人身份容易被忽略,得不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以至于职业边缘化。这些客观条件造成了辅导员在组织上没有归属感,工作上没有成就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

(三)自身知识技能匮乏

在辅导员的聘用中,并没有很全面的认定系统或数据。单一的筛选模式并不适用于对现在广大大学生的思想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帮助。辅导员职业相对其他技能职业较特殊,本身不具有明确的选定模式。导致辅导员专业能力和素养与其应具备的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而这种自身业务知识和技能的缺乏现象不是个案,而是各大高校的普遍现状。

(四)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没有较好的激励措施,一方面是因为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不具备明确的判定规则。而另一方面,纵观大学内部的资源配置,不论是行政资源、经济资源,还是学术资源,基本是主要用于专任教师的。然而对于一份职业,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激励,对个人以及行业的发展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无形中隔阂了辅导员与学校的感情,容易挫伤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不稳定性因素。

二、双重身份下辅导员双线晋升的现状与改进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①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进程,必须坚持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管理体制,即要把辅导员同时纳入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体系进行管理。这种双重身份定位既是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客观要求,又是辅导员队伍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特殊的双重身份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契机。②

(一)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

双重身份是辅导员职业的长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辅导员的双线晋升政策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可以帮助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也可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高校部门以及辅导员自身都要根据辅导员实际工作的情况,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机制,为实现辅导员的双线晋升政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氛围。

(二)辅导员双线晋升的改进建议

第一、制度层面:双向激励,充分落实高校辅导员“双向成长”

1、辅导员工作理念的转变

辅导员工作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基本精神,除了作为指导辅导员工作实践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也体现了对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和把握,是建立在辅导员工作之个体价值,体现了社会价值的认识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工作理想状态的一种追求。

2、评价机制的不足与改善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定力量。对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都不可或缺。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建立从根本上关系到高校优秀人才的培养,辅导员队伍不仅仅是在知识给予大学生学业辅导,更多的应该是思想上,心理上的辅导。不足之处:(1)评价目的强调考核功能,缺少个人发展关怀。(2)评价工作尚处摸索阶段,缺少共性规范与个性设计。(3)评价指标侧重管理职能,缺少专业发展引导。(4)评价机制上下联动脱节,缺少系统全局性考虑。

优秀辅导员的培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对辅导员的评价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应该怎样设立标准,怎样来评定判断一个辅导员的好坏。似乎即时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难以建立一套科学的优秀辅导员的选择、考核体系。

第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本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以及来自社会、学校的一些因素造成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弱化。

1、辅导员自身的改善

在心理因素方面,辅导员应做好正确认识职業性质,具有使命感。明白辅导员的责任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心理上的辅导。

2、提升职业认同感

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提升职业认同感。做到合理定位,明确职责,切实做好辅导员发展规划。健全制度,搭建平台,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科研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构建合理的职业评价机制,提升职业认同感。

三、大数据时代下辅导员的顺应提升

由于大数据时代来临,大学生与互联网的联系紧密以至于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辅导员了解和帮助大学生的必不可少的法宝。

然而就辅导员本身需要具备的突发事件预警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预警能力,所谓预警能力便是具有预见性的,在事件发生之前,觉察到事情变坏的苗头,及时遏制了事态的恶化。二是应对能力,在事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并规避事件的恶化。

然而在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更应该顺应形势利用好网络这一产物,在普遍大学生广泛使用qq、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同时把它作为自己与同学们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同学最真切的状况的利器。从而更好的深入同学真实生活中的状态,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关心帮助同学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从而更好的达到我们辅导员预警能力的效果。

同时在辅导员利用互联网施展工作能力的前提条件下,还要具备自身的网络素养,做到以身作则,文明使用网络,宣扬正确的文化知识价值观。

[注释]

①冯刚,沈壮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德育编年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76.

②杨亚庆.辅导员双线晋升的机遇与突破[J].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高校辅导员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