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4-13司效良
司效良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20—01
一、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1. 农村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科学。对于大多数农村家长而言,家庭教育是一块短板。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必要知识和理念,不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这与当前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相称,同时也给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 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学条件落后。
(1)农村入学适龄儿童逐渐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近年来,政府提倡的农村城市化建设,使得一部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但有一部分家庭因经济条件有限,无法离开自己生活的土地,这样一来,偏僻农村的部分学校、教学点生源严重不足。学校不得已只好撤并,校舍闲置,给当地适龄儿童的就学带来很大不便,给农村群众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2)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乡村教师整体素质能力偏低,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条件有限,农村优秀教师、年轻教师难以稳定,教师年龄严重老年化。
(3)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生活进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教学设施走进了城市学校的课堂。而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设备落后,电化教学设施只有一两台电脑,决大部分学校没有网络,并且大多数老师不会操作使用。教师的信息来源匮乏,学生一年也接触不到电化教学,因而在学习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时,得不到直观的认识。
3. 农村的社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重视农村社会教育是近代教育家、从事乡村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共识,他们依据农村的社会现实,孕育了通过教育改造乡村的理念,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他们启示我们,重视农村社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国情。办教育不能只重视城市而忽视农村,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社会教育。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其生活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其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群体的影响相关联。只重视人才教育而忽视社会教育,这直接关系着农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1. 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偏颇与脱离农村实际。对我国广大农村来说,需要从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关系出发,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需要。
(2)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应在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下,强化县级作为办学和管理主体的职能。管理权限适度集中,使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真正起到统筹、协调、管理全县教育的作用。县为主体,乡是基础,正确处理县、乡两级政府办学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是完善基础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
(3)改革传统的学校评价机制。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注重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以此为标准制订科學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方法,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如,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分数与等级加评语相结合,实行会考制度等。
2. 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1)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一是通过中央加大投入地区配套供给,采取多渠道积极筹措、鼓励民办教育、压缩行政开支、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对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奇缺的情况,政府可采取特殊政策,专项投入。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千方百计地争取一些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来改变农村学校的现状。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不但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民营企业及各种民间组织和个人资助农村基础教育。
(2)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合理确定教师编制和岗位,提高教师的利用率。对教师精简优化,严格核编控编,清退编外教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切实加强学校收费管理。正确处理好治理乱收费、规范收费管理和发展教育的关系;理清教育收费政策的基本思路,研究诱发乱收费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建立惩、防并重的农村基础教育的收费管理制度,形成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