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2017-04-12唐瑶淮海工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唐瑶(淮海工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唐瑶(淮海工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与教育内容入手,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的特征,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路径。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育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目前阶段,随着高校生源数量的增加,导致教师教学能力在整体上有所下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人才的输出质量。当大学不再盛产“大师”,相应的大学生就业就会面临一定的问题。为了实现大学生就业,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内容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涵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其创新创业激情,为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而开展的新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推进高等院校的教学和改革。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让他们成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践行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高校教育需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其综合竞争能力,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有利于培育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内容比较丰富且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呈现多样性,其开展内容主要是服务于创新创业咨询、信息服务等,这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呈现的特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育不同,它自身的发展优势让其呈现先进性、实践性、灵活性及系统性的特点,对其特性的了解,有利于进一步全面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以下是具体的内容:
(一)先进性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前沿的教育理念,其提出与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目前阶段,没有在实践中形成固定的教育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它的实施能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社会环境。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有利于我国创新型理论的发展,它将会成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全新教育理念及模式。
(二)实践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需要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流程、相关的知识及技巧等,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其发展。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在具体的实践教育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固有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从而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正确面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从而使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求,对自己职业能力的教育进行相应的调整,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灵活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模式而言,具有不固定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呈现了灵活性的特点。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市场为主要导向,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新颖的教育体例,内容上的鲜活性,让教育活动的开展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进行变化,从而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实践需要。这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因时、因地的制宜。
(四)系统性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这关系到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极为重视,将它纳入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要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还要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其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此外,由于其系统比较复杂,与各个社会文化层面相融合,甚至是交叉,不仅促进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还被社会各界所理解和支持,有利于为其科学的系统性发挥良好的效果。
三、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理念的认识不足
很多人认为高校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的专业,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劳动与人事部门的教育工作。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问题的认识,只是需要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误将勤工助学等同于创业。
(二)不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然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只是简单作为职业教育规划课程或就业性的指导。有些高校,没有制定学生专业的培养计划方案,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教育内容又比较陈旧,从而缺乏了一定的时效性。此外,大多数高校关注的是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单纯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高校教育中,并没有真正实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整体的教学体系之中,这就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加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只是处于商业买卖活动领域中,从而造成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实际性的突破。
(三)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情况并不乐观。现有的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是校内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教师与辅导员,他们虽然具有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与学生教育管理的相关能力,但是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进行实例分享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此外,少数的专业师资,虽然得到政府或相关企业的重视,但是他们只是采用讲座的形式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这导致学生不能受到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不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部分高校没有对其进行重视,进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加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进行相应资金、设备、人员等资源的大量投入,这就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此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只是采用单一的形式,加上设计内容比较粗糙,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效果。另外,高校的创业社团由于形式单一,创新创业的活动内容过于同质化,其社团创新利用率不高,学生之间又缺乏交流与沟通,造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的缺失。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教育的积极性
要递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高校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局限在课堂之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拓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活动开展之前,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做好创新创业活动内容的设计,进而避免设计雷同与形式单一的问题,这有利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之中,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知识。此外,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重视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让其成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顺利的开展。
(二)构建立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把它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需要考虑引进新型的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并且可以融入经济学、企业管理等内容。在课程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外实践、各类活动的参与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构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打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应整合高校现有的教师、就业心理咨询人等资源,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之中。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考核和职称的优先选择,鼓励相关的企业给学生做好就业指导的工作,同时弥补高校师资创新创业实践的经验,组织教师到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比较好的高校中进行经验学习,从而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四)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高校需要意识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不仅只是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还关系到高校、老师及相关社团,这需要高校整合可以使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此外,高校应该多途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宣传,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对学生创业活动进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这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研究,需要我们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根据实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与扶持,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缓解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1]魏静静,党胜利,秦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策略研究[J].华章,2012(20).
[2]易玉梅,彭志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1).
[3]孙静月.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4]王锋.我国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5]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G64
A
1008-8784(2017)03-82-3
2016-11-13
本文系淮海工学院2016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GJ2016-25)的研究成果。
唐瑶(1981—),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博士,淮海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