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史诗英雄贝奥武甫与莫一大王形象之比较

2017-04-12覃丹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99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史诗壮族大王

覃丹(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99)

文学艺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史诗英雄贝奥武甫与莫一大王形象之比较

覃丹(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99)

日耳曼史诗英雄贝奥武甫和壮族史诗英雄莫一大王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他们都具有神性的力量,都勇敢善战,都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所有乃至生命,而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勇敢斗争、不畏牺牲的英雄精神都赢得了本族人民深切的敬仰。

贝奥武甫 莫一大王 比较

《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国最古老也是最杰出的英雄史诗,这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存留下来的唯一史诗本是北欧沿海地区日耳曼民族的民间传说,后来随着迁徙的日耳曼人进入英国,最终在公元十世纪由一位英国基督教僧侣收集整理修订而成。史诗将神话故事与历史事件穿插在一起,反映了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日耳曼世界的英雄生活。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是生活在公元六世纪的高特人,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古日耳曼人对于英雄的理想想象。

壮族英雄史诗《莫一大王》长久以来广泛流传于壮族地区,在《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隋唐十国两宋卷)一书中,有学者认为其形成或定型于隋唐时期[1]。这一时期,中原统治者在壮族地区实行羁縻制度,壮族社会开始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壮族人民一方面要与大自然作斗争以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则要对抗外来统治者以使自己的部落得到安全和更大发展,莫一大王这一形象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积淀中获得了壮民族英雄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这两部东西方英雄史诗的比较,不难发现,虽然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很大,但中国古代壮族与古日耳曼民族对莫一大王和贝奥武甫这两个民族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诠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一、勇敢善战:英雄的自我完善

贝奥武甫令人印象深刻,首先在于他超人的力量,史诗中有非常形象的描写:“他战场上英名远扬,他一只手的力量就与三十个勇士的力量相当”[2]; “贝奥武甫凭着自己的神力和水性得以生还,当他返身跃入大海,肩膀上还扛了三十副缴获的铠甲”[3]。莫一大王在得到神灵其实也就是他父亲的“阴助”后也拥有了神奇的力量:“莫一双手来拨水,水浪升高到天空;莫一双脚来踩水,惊动潭里众蛟龙。莫一上了岸,走路脚生风,手扶树木树木倒,脚踩石头石头崩”。[4]显而易见,贝奥武甫和莫一大王两个形象都拥有着非凡的神性般的力量,使他们在面对敌人时能够充满自信并最终战胜敌人。但毋庸置疑地,拥有神性力量只是他们战胜敌人的物质基础,勇敢善战的英雄本色才是他们最终战胜敌人的核心内涵,而战斗也使他们得到了不断完善。

恶魔格兰道尔在鹿厅作恶十二年,残杀生命无数,丹麦人对他束手无策。远在高特国的贝奥武甫听说后,马上挑选了一批最勇敢的武士一起赶往丹麦,对于面临的危险,贝奥武甫是心中有数的,可他表现出了决然的勇气:“我要解救你们的人民,否则就让我在血腥的屠杀中倒下,在仇敌的魔爪中死于非命。我要么创建一件英雄的业绩,要么让这座宴乐厅见证我的末日”。[5]带着这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他相继战胜了格兰道尔和他的母亲。五十年后,面对毒龙的侵犯,这时的他力量已经不如从前,可勇气丝毫不输当年:“我绝不会在墓冢的守护者面前后退半步,我与他将遭遇在绝壁,一任命运的裁决”。[6]皓首之年的他没有像当年的丹麦国王赫罗斯加那样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而是身先士卒,勇敢出战,在与毒龙搏斗了三个回合后,身负重伤,却拼死除掉了毒龙,保护了自己的人民和家园。

在这一场场战斗中,贝奥武甫也在逐步地完善着自我。虽然年轻时他在和布雷克的赌局中胜出,但他后来自己也承认年轻时的行为非常孩子气和莽撞:“我们像孩子一样吹嘘打赌,当时我们两人的确年纪轻轻,决计拿生命在大海上冒险”。[7]接着在去寻找格兰道尔的妖母复仇的时候,他更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这次他全身披挂,为的是潜入水中探险,那一身戎装懂得如何掩护主人的躯体,使他免遭仇敌的伤害和摧残”,“那顶闪光头盔用来保护他的脑袋……任何宝剑和刀刃都无法把它砍穿”。[8]他的甲胄和头盔还有宝剑最终帮助他在那场艰难的战斗中毫发未伤并结果了女妖。

面对强敌,壮族英雄莫一大王的勇气和担当绝不亚于贝奥武甫,但与贝奥武甫喜欢硬碰硬的对抗方式不同,莫一大王更多的是采用智斗。在他和几百名壮家兄弟因“抗粮”罪被抓到京城后,在朝廷上,胡差官诬告壮人有很多好吃的芋头却有粮不交、抗租抗税,莫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芋头切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换成“老虎耳①”献给皇帝品尝,皇帝吃了后“喉头发痒叫连天”,也就不愿意再征收壮人的芋头了。接着,胡差官使出更毒辣的招数,竟向皇帝面奏壮人皮肤厚且韧,剥下晒干后用来盖宫殿是最好的。对此,莫一又想出了妙招:“今天煮粥多花样呵,撒下胡椒粉和生姜;个个打着赤膊喝滚粥呵,汗水如泉喷四方。差官他带皇帝到,个个汗水喷出射龙袍;皇帝见了高声问:‘为何壮人身上水横标?’差官害怕心在跳,莫一高兴话声高:‘壮人吃苦皮漏水,盖了宫廷漏雨就糟糕。’看见壮人皮漏水,剥皮的圣旨快收回;三百六十条生命得了救,胡差官气得脸发灰”。[9]莫一就这样急中生智、敢想敢做地一一化解了他们所遇到的危险,最后,还识破了胡差官想谋害皇帝和给他拜寿的人的阴谋,不仅借此铲除了壮人的这个敌人,而且被皇帝封为了大王。

莫一大王的自身能力和英雄精神也在一次次的斗智斗勇中得到了完善。被封为大王后,他“白天在京当大王,晚上骑着神马回山乡”,[10]立志要与壮乡兄弟同甘共苦,“商量开发壮山村”。[11]他的妻子在这种状态下怀了孕,不明真相的家婆骂她“山中杨梅树,暗中结子暗开花”,[12]为了自证清白,妻子不得已把莫一的一只靴子偷藏起来,以便第二天拿给家婆看。莫一起来后找不到靴子,便用泥巴赶做一对,等他做完,天已大亮,眼见无法按时上朝,心急如焚的莫一无意中右手向东一指,太阳马上就落下去,莫一才发现自己的“右手能够压太阳”,于是他三压太阳,赶到京城上了朝。后来,因三压太阳而被皇帝冠以妖怪之名关进牢房问斩,脱逃的莫一回到壮乡后决心与皇帝打仗,可是“神兵还未造,皇兵已来临”,[13]这时,莫一的父亲及时显灵告诉他“你的右手拿起竹鞭能赶山”,[14]于是,莫一日夜赶山围堵、抵抗皇兵,可惜的是在他施法的时候由于他母亲担心石头撞伤自己喊道:“石头莫要来伤人!”,[15]石头就此不动山也不移了,莫一所做的一切也就功亏一篑。莫一就这样在战斗中一步步成长为神力无边、意志坚韧、勇敢顽强的民族英雄。

二、忠诚无私:英雄精神的终极体现

“史诗英雄最突出的品质和最高尚的美德就是为民族的生存而战”,[16]因此,如果说神性力量是史诗英雄贝奥武甫和莫一大王的物质基础,勇敢善战是他们的英雄本色也是他们自我完善的过程,那么,忠诚无私地献身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就是他们英雄精神的终极体现了。

贝奥武甫在请缨前往丹麦除妖之前在国内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器重,“只可惜他长期被埋没,高特人并没有把他当做勇士,在宴乐大厅,高特的国王也从未向他颁发过荣誉的奖赏。他们固执地怀疑他懒散成性,胸无大志”,[17]至于他为何如此受冷落,史诗是有暗示的:“他从不会酒后胡作非为,杀害亲密的伙伴”,[18]战争在氏族社会是司空见惯的,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血肉相残,贝奥武甫从不参与这些争杀,于是在大家眼里他是懦弱无能、软弱可欺的。他行为处事具有明确的原则:立功扬名不应该通过世间流行的血肉残杀,而应建立在杀妖除暴解民于倒悬的基础之上。因此,当异族丹麦人有难时他挺身而出,替他们除掉了为害的怪物,使丹麦恢复了安宁,他自己也就此功成名就,更重要地是他此举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赢得了和平和与他国的友好结盟:“你给所有的高特人和丹麦人带来了和平,争斗与敌意,先前那么猖獗,都将因你而消弭”;“我了解贵国人民,他们的品德无可指摘,让我们齐心协力,永结友好,同仇敌忾”。[19]后来,在他当上国王治理国家的那五十年间,他更是努力地保护国家安全以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正如他自己临终所言:“在这期间,没有哪个邻邦的国王胆敢率兵侵犯我境,用恐怖威胁我的子民”。[20]

另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贝奥武甫总是无私付出,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在战场上,他总是不顾危险地充当先锋在前面冲锋陷阵,勇敢杀敌。他倾尽全力扶持、辅佐赫德莱德,直到他成年有能力自己治理国家,后来赫德莱德因收留被流放的瑞典王子而招来杀身之祸,贝奥武甫才登上王位成为高特国王。当然,最能体现他无私精神的自然就是他在垂暮之年与毒龙的战斗。彼时,已经当了五十年国王的贝奥武甫可谓是功德圆满,完全可以无愧于心了,可他看到毒龙为了报复那个盗宝者而用大火无情地摧毁高特人的城堡和土地的时候,他决心向毒龙报仇雪耻,虽然在战前他已经预感到死亡的来临,可这也阻挡不了他的决心:“作为人民的庇护者,只要作恶者胆敢从地洞里爬出,我就一定向他挑战”。[21]在战斗中,他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当由于战斗太过激烈旁边观战的随从纷纷逃跑后,他仍旧舍命相搏,最终与唯一留在身边的随从威格拉夫合力杀死了毒龙,而他自己也因重伤而亡,临终前,他想得最多的仍然是他的国家和人民:“我要感谢万能的主,光荣的主,永恒的上帝,是他庇护我在临终前获得这么巨大的一笔财富。我用我的残生换来这一切,你务必拿它去供养百姓”。[22]

莫一大王吞下父亲赠送的大珍珠后,原本就身高臂长、虎背熊腰的他更加如虎添翼,从此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守护家园、保卫民族的责任,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为了争得民族的生存,他先是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壮家兄弟“抗皇粮”,却因此被押到京城受审,在朝廷上他勇敢机智地使自己和几百名壮家兄弟化险为夷,接着他又因拆穿胡差官的阴谋而被皇帝封为第十三个大王,一直反抗皇权的他接受这个封号其实还是为了壮家民族:“大树底下好乘凉,壮家从此得到减皇粮;莫一在朝做大官呵,壮家从此免遭殃”。[23]当了大王后,他也没有像其他京官一样在京城享福,而是每晚回到家乡与壮乡兄弟同甘共苦,可“常在岸边走哪有不湿鞋”,他怀孕的妻子为了自己的清白不得不藏起他的靴子,他为了赶朝不得不三压太阳,他的神力因此被皇帝发现被打入监牢问斩,成功逃脱后他更加义无反顾地为了民族的生存与皇帝展开斗争。他造神兵、赶山、种竹以对抗皇帝的军队,虽屡屡失败却毫不气馁,最终在战斗中被皇兵设计射死了神马,他也被抓住砍了头。可即便如此,他仍旧不放弃与皇帝的斗争,临死前嘱咐妻子把他的头装在坛里密封四十九天以变成地龙蜂继续战斗,可没想到第四十六天的时候,他不明所以的母亲提前打开了坛,用开水淋死了坛里的地龙蜂,幸好还有三只先行飞出的地龙蜂没被淋到,仅剩的这三只蜂顽强地履行着职责,飞到了京城,把皇帝、皇子、后妃以及文武百官都蛰得头青脸肿,然后又飞回龙王山,把前来进剿的皇兵蛰得肿的肿,瞎的瞎,四下奔逃,从此再也没人敢来欺压壮家人,壮族人民终于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结语

虽然分属东西方不同的两个民族,但贝奥武甫和莫一大王两位民族英雄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他们都具有神性的力量,都勇敢善战,都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所有乃至生命。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勇敢斗争、不畏牺牲的英雄精神赢得了本族人民的敬仰,对于贝奥武甫,史诗作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都说世上所有的国王,数他最仁慈、最温和、最善良,最渴望为自己争取荣光”,[24]连续使用的四个最高级形容词表明了他的伟大是无人能出其右的;对于莫一大王,壮族人民对其的敬仰之情就更为深切了,北部壮族地区的群众把他作为神灵敬奉,在不少地方建有“莫一大王”庙,每年六月还会举行祭奠他的节日。由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当是对这两位民族英雄最好的注释。

注释

①一种形状酷似芋头的野薯,若不经过处理,吃后会喉咙发痒难受。

[1]邓敏文.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中册、隋唐十国两宋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364.

[2][3][4][5][6][7][8][17][18][19][20][21][22][24]陈才宇译.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煦德之歌、伊戈尔出征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9][10][11][12][13][14][15][23]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等.壮族文学史(第一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16]肖明翰.《贝奥武甫》中基督教和日耳曼两大传统的并存与融合[J].外国文学评论,2005(2).

H14

A

1008-8784(2017)03-13-4

2017-1-8

本文系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西民族语言文化与译介研究基地”(文件号:桂教社科【2013】5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覃丹(1971—),女,壮族,广西德保人,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责任编辑:闫现磊】

猜你喜欢

史诗壮族大王
谁来当大王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2013史诗之战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史诗表演
虎大王
史诗
大王的生日礼物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