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构 《道德与法治》人文课堂
2017-04-12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黄居环
文 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 黄居环
精构 《道德与法治》人文课堂
文 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 黄居环
从2016年秋季开始,七年级《思想品德》更名为 《道德与法治》。新编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更加注重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因此,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构建人文性课堂。
一、生活化人文课堂
生活化人文课堂是指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身边资源,创设生活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以提升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人文课堂。 《道德与法治》以“我”——学生为中心,由“成长中的我”、 “我与他人和集体”和“我与国家和社会”三大板块构成,每一个板块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为构建生活化人文课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之水。
如讲授 “生活在法治时代”时,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案例:
主题: “家庭、校园和公园一角”。
核心内容:家庭、校园和公园整洁的镜头。
教学过程:首先教师提问—为什么家庭、校园和公园那么整洁?得益于什么?然后学生回答:家庭有家规,学校有校规,公园有公共道德。最后教师引出社会生活的规则:家规、公约、道德、法律、纪律、章程等,是这些规则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
反思与启示:以上生活情境,是学生生活中的活素材,即联系了学生生活,又能有效去理解深奥的概念,提高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在教学中直面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彰显 《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人文特征。
二、心灵式人文课堂
心灵式人文课堂是指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达到学生心灵的共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人文课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堂教学要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这体现了课程人文性。
如讲授 “化解爱的冲突”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家庭入手。
主题:父母之间
核心内容:向学生呈现家庭中的各种矛盾。
教学过程:首先学生探究探究园中 “情境体验”之 “亲子之间”。然后根据学生探究情况,教师抛出问题:你家中有没有出现教材中三组镜头中的情况?并举例说明。最后学生提出化解 “矛盾”的对策?。通过教材中三组生活场景,组织学生围绕三个点由彼及我,层层深入,开发学生更为广泛的生活空间,了解并归纳引发冲突的焦点所在。教师在归纳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许多同学都有过与父母之间或多或少的冲突体验,这些都是 “爱的冲突”,只要子女和父母共同努力, “爱的冲突”是可以化解的。
反思与启示:通过这节课,化解了同学们与父母冲突的不少症结,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感恩父母,通过创设心灵式人文课堂,感化学生的心灵。
三、情感型人文课堂
情感型人文课堂是指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点燃学生对待学习、生活的激情,使之思想得到洗礼、心灵得到感化、智慧得到升华,以提升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人文课堂。
如讲授 “融入新集体”时,教师可采用音乐激情。
主题: 《同桌的你》。
核心内容:这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校园歌曲,旋律柔和、动听,演唱起来自然、亲切,回味悠长,歌词朴实贴近生活。
教学过程:在教学前,教师播放视频歌曲 《同桌的你》,让学生欣赏,视听该歌曲。之后,教师激疑:这首歌曲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炼总结得出结论。
反思与启示:通过歌曲的欣赏,学生会更加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珍爱目前拥有的校园时光,尽快融入班集体,结识新同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就很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中去。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