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迷思概念”成因及教学对策

2017-04-12丁玉霞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单质概念化学

丁玉霞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学校 226000)

初中化学“迷思概念”成因及教学对策

丁玉霞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学校 226000)

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相异构想是学生在生活、已有化学知识、自我思维定势或心理暗示中形成的错误概念或结构.化学迷思概念具有顽固性、隐蔽性、肤浅性和自发性等诸多特性.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剖析学生迷思概念,转变学生相异构想,运用合适的策略帮助学生识别错误,建立科学化学概念.

化学学习;迷思概念;纠正策略

学生在正式的化学学习之前,对日常生活现象、经验和常识等所形成的概念,就是学生的“前化学概念”.如果学生的前化学概念与科学化学概念一致,就能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如果前化学概念与科学化学概念不一致,就会影响甚至阻碍学生的化学学习.这些容易混淆、错误的、阻碍学生化学学习的概念,统称为“迷思概念”.迷思概念是学生化学学习中客观存在的现实,是由学生错误认知方式、思维结构形成的.作为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迷思概念,探寻成因,找寻对策.

一、探寻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成因

1.生活常识的因素

生活是初中生化学学习的源头活水.许多化学现象都是从生活中而来的.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们的认识一般属于感性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概念的字面意义上.例如,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看到金属燃烧现象,因此在他们头脑中,燃烧距离金属很远,进而导致刚刚学化学的学生对金属能够燃烧很不适应.再如,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盐是食用盐,因而容易与化学盐混为一谈.其实,生活盐概念和化学盐概念截然不同.

2.主观认识的因素

许多迷思概念形成是学生借助自我无科学的主观想象而形成的.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化学思维不足,因而想当然地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因而形成了许多的肤浅甚至错误的概念.如学生认为催化就是加快反应,白色污染就是白色材料的污染,酸雨就是带有酸性的雨,化学平衡就是力学中的受力平衡等等.学生自发形成的迷思概念更具顽固性,这些迷思概念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关照和消除,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化学学习.

3.学习环境的因素

有时,学生产生迷思概念还与学习环境相关.当教师的化学描述不够科学或者当教材中的例证存在缺陷时都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迷思概念.例如氧化反应,初中教材中的定义是“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但是,教材中所提供了例证基本上都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因此形成了学生的迷思概念,即“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迷思概念是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正常产生的一种现象,是自发形成的,因而是零散的、无组织无系统无结构的.迷思概念通常隐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如果教师不善于分析学生的错误成因,不深度追究学生的错误成因,那么学生的迷思概念就将隐而不彰,学生发生过的错误还会“一错再错”.由此,迷思概念犹如牛皮癣,将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之中.

二、探析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解径

针对学生化学学习中客观存在的迷思概念,教师要理性地分析其成因,找出其根源,运用多种方法、策略促其转变,避免迷思概念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负迁移,减弱迷思概念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让迷思概念不再迷惑、遮蔽学生化学学习.

1.预测:用前测暴露学生的迷思概念

对于学生的迷思概念,教师要有足够的清醒认知.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主动把脉学生的认知,主动分析学生的前概念.通过揣摩,把脉学生的化学学习状态.例如教学“盐”,教师可以采用问卷、问学等多种形式展开学情前测,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暴露学生的迷思概念.如盐就是生活中的食盐吗?盐都可以食用吗?你认为盐溶液是中性的吗?通过对学生的学情把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教学.如学生认为纯碱(苏打)是碱,通过紫色石蕊检测,学生认识到纯碱的溶液呈碱性.但其物质类别却是盐.教师可以让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而形成学生的科学认知.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碳酸钠叫做纯碱,它和一般的碱有什么区别,它是盐为什么偏偏叫纯碱,等等.只有暴露了学生的迷思概念,教师的教才能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之上,才能更富有针对性、深刻性.

2.验证:用实验化解学生的迷思概念

化学实验是化解学生迷思概念的有效载体.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研究化学现象的基础,也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路径.运用实验说话,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进而识别、纠正自我的迷思概念.例如教学“常见的酸和碱”,笔者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导电性实验”.首先教师出示一组溶液,分别是盐水、蔗糖溶液、纯净水、盐酸、乙醇、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固体食盐等.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水、蔗糖溶液、固体食盐、乙醇等不导电.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过程后展开理性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形成了超越迷思概念的理性认识:原来导电的溶液必须要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像水、乙醇、蔗糖等只存在分子,分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它们不导电.而固体食盐由于所带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也不导电.化学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分析,有力地纠正了学生的迷思概念.

三、反思:用结构超越学生的迷思概念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不敢暴露自我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害怕暴露学生的迷思概念会影响自己的教学.其实,学生自觉的学习反思更能突破迷思概念.当概念形成之时,学生自觉地将新概念纳入已有概念结构系统之中,进而能够建立新的概念体系.概念结构、体系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内涵,把握概念外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化合物的概念,在许多学生的主观理解中,他们总是借助字面意义形成了混合物的迷思概念.如果我们将相关化学知识连成线、形成片、织成网,那么学生就能科学地理解化学概念.如在化学概念中,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的下位概念,而氧化物、酸碱盐等都是化合物的下位概念.在讲解单质和化合物概念时,教师要凸显纯净物三个字,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等等.单质和化合物首先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然后是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否则学生又会将石墨与金刚石的混合物看成单质,而事实上它们是两种物质.通过认知结构的建构,学生能够超越自身的迷思概念.

西方有句格言:“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迷思概念是学生头脑中客观存在的非科学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绊脚石.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暴露、化解、纠正学生的迷思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内心震颤,进而动摇学生的迷思概念,澄清化学概念的本真,不断生长科学的新的化学概念.

[1]陆芳静.元认知理论在初中化学迷思概念转变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6(11):8-9.

[2]朱韶红.转化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实验教学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7(2):15-16.

[3]陈爱萍.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转变探究[J].考试:教研版,2012(6):36-37.

2017-07-01

丁玉霞(1974.1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与研究.

G632

A

1008-0333(2017)32-0088-02

李璟]

猜你喜欢

单质概念化学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诸单质运动的含义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