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广播民生新闻求新求变可持续发展之思
——以南宁电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例

2017-04-12张超

视听 2017年7期
关键词:南宁电台民生

□张超

城市广播民生新闻求新求变可持续发展之思
——以南宁电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例

□张超

二十一世纪初以来,民生新闻栏目发展迅速。然而,已经走过十多年不俗发展历程的城市广播民生新闻,今天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和重新定位转型发展的困局,节目内容庸俗化、娱乐化、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本文试图从城市广播民生新闻的重新定位以及话语策略的转型创新入手,解读其存在的问题症结,以期探索出城市广播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民生;广播新闻;同质化;琐碎化

一、城市广播民生新闻之式微

(一)内容肤浅琐碎,报道浅尝辄止

城市广播民生新闻发展至今,有人把其报道的内容揶揄为鸡毛蒜皮、鸡飞狗跳、鸡零狗碎,其问题的实质是内容肤浅琐碎、报道浅尝辄止等。诸多民生报道不外夏天关注拉闸限电、空调滴水,冬天给弱势群体送衣赠物,以及各种乱收费、泥头车散泥、大妈广场舞噪音等,相同题材的事件隔三差五出现在收音机或电视上,导致受众审美疲劳。南宁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开播之初名为《热线投诉》),以直播热线电话无门槛接受百姓的各类投诉,全力为百姓排忧解难,提供解气的“诉说”管道。此节目开播十几年至今长盛不衰,深受南宁百姓青睐。节目虽然是尽心尽力给老百姓提供各种帮助,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因种种原因一些问题诉而不当,诉而无果,节目缺乏后劲,也面临转型创新的问题。

(二)民生题材表面化,新闻价值趋低

民生新闻如果只从百姓吃喝拉撒睡、油盐酱醋茶等狭窄小民生处着眼,就会落入题材表面化、新闻价值趋低之窠臼。要突破民生新闻话题的审美瓶颈,解决题材单一和报道表面化的问题,应从那些备受关注的、老百姓街谈巷议、家长里短的内容为切入口,从表层肤浅琐碎的问题中解脱出来,拓展延伸到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社会稳定等相关的大民生内涵题材上去。一些我们往往踏破铁鞋漫无边际地去寻找的民生新闻,其实就在关于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及其实施之中。因此,要紧扣社会热点,善于把社会成员的自身利益和各层面利益的理性诉求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城市广播民生新闻的报道内涵,实现从琐碎市井新闻向鲜明社会性深度报道的拓展。广播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应把提升报道新闻价值作为发力点,摈弃一味迎合听众,追求收听率的媚俗心态,以大民生内容为支点,撬动固化、单一、封闭的民生话语形象,着力在贴近本地实际、突出本土民生新闻的基础上,实现民生新闻报道社会价值内涵的增量与提升。

(三)节目呈现形态固化

广播电视作为视听兼备、技术含量高的传统主流媒体,在融媒体的背景下,要贴近时代的脉搏,敢于直面新媒体的挑战。广播电视要把“耳朵”及“眼球”的民生新闻事件文章做足,不断加强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发展,创新丰富报道形态,以短、新、快、活的听觉画面形象“为用”,彰显广播民生内涵“之体”,以全新的听觉形态来拓深民生新闻贴近性的内容、平民化的表达、民生化的视角,再展城市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新活力。

二、城市广播民生新闻话语策略的转型创新之道

广播民生新闻的表述,要摒弃单一的叙事状物思维,实现多元、立体、全景的新媒体话语策略,这首先就要转变叙事的思维观念及立场。这种转变绝不仅仅局限于从“叙事素材”到“叙事文本”的技术层面的策划上,而应站在大民生新闻的立场上,以“异质叙事元素的辩证运用”形式,改变民生新闻的语态,从而实现叙事视角的转变,重构大众身边大民生新闻及社会关注的人和事,进一步引发广大受众的兴趣、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进而达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一)实现从公民维权助推器到促进社会机能不断完善的转变

广播民生新闻不能囿限于以维权帮扶为叙事阐述点,应赋予民生新闻节目深邃的思想性,不断提升民生新闻的内涵品质,以民生新闻发展为着力点,寻求实现从公民维权助推器到促进社会机能不断完善的转变。民生新闻的亲民性不能浅尝辄止,以碎片化、市井化牺牲新闻的深度为代价来博取耳朵经济,这全然不是民生新闻核心内涵表达的初衷,亦不要被一些披着民生外衣的伪民生新闻所裹挟。

南宁电台《1014早间报》的民生新闻板块,叙事不置百姓于被描述、被消费的地位,摒弃了情感、治安、投诉、交通等民生内容纯私人化倾向,以帮忙、维权类民生新闻为面,以“云松说事”节目解读描绘热点事件为点,展现了老百姓在南宁社会机能不断完善转变中的生活图景,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民生新闻从边缘化到新闻的本源上的回归。

(二)从社会个体利益的关注到民生和谐公共空间的营造

民生新闻当然要反映出老百姓所遇、所求、所想及其心理状态等境况。但这不意味着媒体要一味地为公众社会个体提供“保姆式”的诉求服务。广播民生新闻既要为百姓代言、维权,也肩负着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重担。为报道所调动的社会资源及力量,应为实现民主和谐的公共空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服务。这样一种“民生和谐公共空间”的营造,当然应包含各种利益群体的不同主张、不同情绪等社会各层级的多元表达。这些表达既提升了民生新闻价值,也使民生新闻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南宁电台的《新闻非常道》是一个敢于触碰医改、住房、入学等社会敏感话题的民生节目,不囿于本土热点新闻的发布,不屏蔽事件真相,而是用幽默的手法讽刺生活中的假恶丑,展现主流的价值观念。该节目以脱口秀的方式进行表达,分享听众在生活中的乐趣与感动,表述对公众关注事件的解释视角,廓清是非的标准,举重若轻、嬉笑怒骂,着力营造民生社会和谐的公共空间。

(三)从立足百姓的诉求守望到引领社会舆论的平衡

对民生新闻民本思维内核的阐发,难点在于要找准实现政府的倡导与百姓诉求的平衡点,节目既要有“锋芒”,又要有舆情导向的正确引领。这首先就要解放思想,廓清民生新闻的内涵。南宁电台长盛不衰的品牌民生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十几年如一日,诉民之难、解民之忧,从立足百姓的诉求守望到引领社会舆论的平衡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创办之初,节目几乎全是听众的各种维权的声音,为改变投诉偏颇之处及平息社会的诸多议论,节目组通过改变节目形态样式的表达,把单方投诉改为被诉方实时连线应答,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调节及管控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定期邀请南宁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听众在线沟通交流,提供政策及法律服务,针对百姓关心的衣食住行问题进行消费监督。节目从突出一个“诉”字到突出一个“帮”字,以帮忙代替琐碎,以丰厚代替浅薄,以专业权威代替一般,搭起了党和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实现了舆论引导的新突破,在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同时一定程度引领了社会舆论的和谐平衡。

三、城市广播民生新闻创新发展之思

作为属地化媒介,相比于省级电台,市级电台更灵活。南宁电台具有地域的势能及语言强势,在地方广播市场中比省级电台更具本土的地域接近性,在逐渐实现媒体融合的转变中,南宁电台发挥本土内容品质特点上的优势,紧紧围绕本土的经济和地域文化做文章,力争在民生内容的“针对性”“贴近性”上比省台更具吸引力,以民生新闻“接近性”的优势吸引听众。

(一)以快制胜,连线报道常态化

广播记者以目击式现场报道,丰富了民生新闻的叙事表达形态,现场报道与新闻发生同步,充满悬念,鲜活生动。记者在现场,站在听众的立场,通过不同的现场音响,把自己的感受向听众进行生动的描绘,是听众对新闻事件了解的引路人。记者还在现场采访相关人员,也是听众的代言人。南宁电台1014新闻广播,致力于打造首府最快新闻广播电台,广播连线报道成了提高广播民生新闻时效性的最有力抓手:每天“1014新闻快报”30分钟的板块节目中,就有6次以上记者现场实时连线报道,其中涉及民生的新闻内容占70%。南宁交通音乐广播全力打造的“大嘴说交通”节目,以16档动态交通实时路况资讯连线贯穿全天,为有车一族提供南宁交通路况及交管等资讯服务,体现了广播民生新闻实用性强、服务性强的特质。

(二)用活新闻叙事策略,以民本新方位报道重大主题

南宁电台的实践与探索,关心群众关心的事,传播主流价值观,无疑是沟通民众与政府满意的重要载体与平台。2016年南宁召开两会期间,南宁电台采编人员以百姓角度为切入点,策划了“医疗保险惠及民生”“择校原则改进推进教育公平”“社区低保暖人心”等民生选题,通过具体的多侧面事例,小切口体现大民生,提升了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

医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解决看病难及看病贵的问题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大事,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宣传敏感点。南宁电台选择了既把中央政策宣传做足,又有机融合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惠及民生、点面结合的报道路径。2015年南宁市青秀区率先试行社区医疗分级治疗制度,尝试实行医疗资源转诊机制等改革,南宁电台的记者先后采访了南宁卫生局、社区卫生院、患者等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一举措的运作规程、改革前景和社会意义,播出了《医疗资源的社会运作与共享》《我们社区的全科医生》等专题新闻,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与受众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南宁电台的《绿城面面观》《邕城人家》等乡土栏目,突出南宁底蕴、底色、根脉、社区地域型的特色,先后策划了“以老南宁水街的变迁反映南宁城市发展”“描述西乡塘邻居李大妈的家庭变化体现南宁人的幸福指数”“以青秀区退休王大爷出国游反映百姓的获得感”等专题。此外,还对“两会”“两会一节”及“三个生态构建”“两个建成”“中国梦”等重大主题宣传,从民生、民本角度进行接地气的报道,以微观来体现宏观,从宏观来把握微观,用小事情反映大政策、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小角度反映大事件的表述形态奏响宣传重大题材主旋律,实现了民生话语权空间内涵与外延的突破。

(三)寻求形态表达新样式,拓展广播民生新闻的生长空间

南宁1014新闻广播采用网络、手机及微博微信搭建了“我有爆料”及“你说我说大家说”等新媒体传播平台,这些新媒体传播平台涵盖了资讯、评论、爆料、节目互动等环节。新媒体平台逐步提高了听众在新闻中的参与度,广大听众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信息与意见的提供者。这也是赋予了民生新闻真正的民生含义。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融媒体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不断完善,广播民生新闻在以人为本的层面、立意的高度与厚度、选题的广度、内容的深度和力度等方面,为广播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广阔空间,广播人定会用手中话筒,讲好南宁故事,用声音记录南宁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的前进步伐,使民生新闻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蓝图营造绿色的舆论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南宁电台)

猜你喜欢

南宁电台民生
数读南宁
眷恋南宁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