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新闻报道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以江西省部分高校为例

2017-04-12高军来徐莎莎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下乡江西新闻报道

□ 高军来 徐莎莎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新闻报道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以江西省部分高校为例

□ 高军来 徐莎莎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参与高校众多、活动时间集中等特点,相关新闻报道也往往存在内容雷同、缺乏创新、写作手法单一、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影响到报道质量。大学生们应多学习新闻报道相关知识,提升报道能力,创作出更新更活的高质量新闻作品,以更好地为“三下乡”活动服务。

“三下乡”;新闻报道;问题;策略

暑假期间,江西各高校都会组织大学生“三下乡”团队深入到社区、农村等基层,了解百姓的生活,对弱势群体提供爱心帮扶,一些媒体也会对活动进行报道。笔者近几年来一直关注并参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报道,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提出商榷并探讨解决的途径。

一、“三下乡”活动内容雷同,主题缺乏创新,报道缺乏新意

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内容的时新性、接近性、新奇性等等,可见活动主题的新颖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意的独特性影响到报道的新闻价值。近几年来,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学习辅导、“大手拉小手”等几乎成为了江西高校大学生“三下乡”团队的传统项目。例如2017年7月江西制造职业学院组织的吉水志愿服务队,到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进行“三下乡”志愿活动,开展了精品示范课下乡、学生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教育精准扶贫关爱活动和“情暖童心”大手拉小手团员志愿服务活动;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的“情暖童心·七彩假期”暑期“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到宜春市铜鼓县城南社区,为二十余名留守儿童开办七彩梦想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赣青扶贫”文旅晨曦筑梦“三下乡”服务队到景德镇市乐平市礼林镇塔背村,走进空巢老人家里,送去关心和温暖。

诚然,这些活动内容无可厚非,也应该给予鼓励。但是,作为拓展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项社会活动,“三下乡”应该有更丰富的主题。结合近几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内容来看,这类活动几乎成了不少团队的固有模式,缺少新意。这也直接导致新闻报道内容高度重合、千篇一律的尴尬,报道无法出新,自然难以吸引受众的关注。

相比起来,今年江西一些高校在大学生“三下乡”主题方面有所创新。例如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今年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喜迎十九大宣讲红色文化、不忘初心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大学生们走访了江西省乐安县金竹畲族乡金竹民族学校、金竹畲族乡流舍村等地,举行竹竿舞文化互动交流会,共建传统文化合作交流基地,深刻挖掘竹文化精神,实地考察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民族风俗;另一支团队在南昌探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八一起义纪念馆、贺龙二十军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等;南昌师范学院大学生今年的暑期“三下乡”则聚焦“环境保护”“一带一路”“家风文化”“扶贫攻坚”等时代课题。这些活动既结合了时事热点,又使大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粹,如此一来,相关的新闻报道内容也相应地更容易体现出“新”“活”的特点。

二、报道手法单一,模式化严重,可读性不强

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报道中,报道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国际交流学院2016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到赣州市于都县寻访红军足迹,于都当地的电视台进行了全程报道。同时,江西教育网、江西教育电视台、消费日报网、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学校官微等网络平台也纷纷参与,形成了一个立体报道的层次,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新闻报道要学会“讲故事”,要有鲜活的事例,注重事件的细节描写等。“三下乡”报道的执笔者大多是参与活动的学生,由于专业不同等因素影响,不少学生对新闻报道尚缺乏更多的经验与更高的新闻素养。从报道的写作来看,不少报道写作方法模式化,手法单一,文字枯涩,如同记流水账,缺少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细节描写,有较强可读性的并不多见,这直接影响到报道的效果。大学生“三下乡”一般都会持续几天时间,又在生活一线,如果能够深入挖掘,勤于思考,其中可写的内容其实不少。怎样改变程式化的报道模式,把报道写好写活,让大家喜闻乐见,对于多数参与活动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三、摄影摄像等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影响报道的质量

大学生“三下乡”团队中一般会有负责摄影或摄像的学生,以便对“三下乡”内容进行记录,用于报道及作为活动资料留存。不过,一些学生尚缺乏摄影摄像的基本功,所摄录的照片或视频常常出现技术失误或没有抓住重点。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2016年某“三下乡”团队为例,大学生们来到赣州的瑞金市,深入革命根据地了解红色故事。负责视频摄录的同学非常敬业,视频素材达到近2G。活动结束后,素材送到电视台,准备做一个相关报道,但由于拍摄的视频绝大部分不符合新闻报道要求,看起来非常多,但可用的却极少,后期剪辑十分困难,甚至无法剪辑成一篇完整的电视新闻画面。同样,不少负责“三下乡”活动拍摄的大学生拍出的照片也经常无法达到报道的要求,随手拍,缺乏角度、景别变化,抓不住事件的重点,图像模糊,不懂得运用光线等缺乏专业水平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摄影摄像技能的缺乏,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相关新闻报道的质量。

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新闻报道质量提升的策略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是个常规性活动,参与的高校众多,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是每个团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谋定而后动”,这样才能使每年一度的活动更有意义和价值,新闻报道也才能出新出彩。针对上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报道中所出现的较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锻炼,是提升报道质量的根本途径。

首先,大学生们要认真探讨“三下乡”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既要学习其他团队的成功经验,也要力争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关注时事,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真正使每年的“三下乡”主题新颖、内容丰富。

其次,大学生们要学习一些新闻报道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新闻理论基础。新闻报道有较高的专业要求,题材、手法、内容等都有规范,对此,大学生们应该有所了解和掌握,以便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新闻亮点,并以较好的形式报道出来。平时多加强学习,多练笔,多看优秀的新闻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问题和写作等方面有所提升,也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报道任务。

再次,摄影摄像等专业水平也要相应加强。智能手机等现代高科技产品的普及,使摄影摄像成为举手之劳,但要拍摄出有一定质量水平的影像作品,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提升这方面的技艺水平也是“三下乡”大学生们的必修功课。

五、结语

高校派遣大学生团队深入生活一线,对参与的大学生而言是接触社会、了解民情的一个极好机会,学校也相当重视。大学生们要承担起报道责任,还须先充分了解新闻报道的要求,学习相关技能,努力提高报道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学校交付的任务。

1.欧阳霞,张晨.新闻采访与写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陆奥斯.大学生记者新闻采访技巧和新闻稿写作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三下乡江西新闻报道
江西银行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我爱江西奶奶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