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教育图书编辑综合素养的提升策略

2017-04-12董宏强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类图书图书时代

□ 董宏强

新媒体时代教育图书编辑综合素养的提升策略

□ 董宏强

新媒体时代对教育类图书的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求教育类图书的编辑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媒体观念和综合素养。目前,教育图书编辑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新媒体技能和素养,提高信息的鉴别能力,强化选题的竞争优势,增强市场营销中的互动意识,提升图书的附加价值。通过多措并举,有效提升新媒体时代教育图书编辑的综合素养。

新媒体;教育类图书;编辑素养

一、新媒体视角下传统图书编辑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科技逐渐形成的新媒体形态,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具有使用便捷、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新媒体主要包括图书的采编平台、电子邮箱、博客、微博等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微信平台、飞信)等,还包括应运而生的网络电视等。教育类图书极具中国特色,在出版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大,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出版给相对传统的教育图书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已成为教育类图书出版行业创新改革和转型突破的重要方向。

在传统的纸媒环境下,图书编辑往往习惯于固化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对自身角色定位也局限于文字或图片编辑,对新媒体环境下诞生的新技术、新科技往往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对世界的认知也局限于纸质媒体的信息,从而导致对一些社会问题往往会出现偏颇或错误的判断。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图书编辑事业的发展,表现为在角色定位、工作内容、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差距。现代图书编辑不仅仅是编辑的角色,而且承担着策划者、营销者、传播者的多重角色,工作内容除了文字编辑和校对,也相应增加了图书策划、营销等工作,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从信息传播角度看,传统编辑的工作任务是信息的加工和传播,而新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读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这就客观上要求编辑对信息的生成、加工、传播要全程负责。传统图书编辑中很大一部分人对网络技术的理解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教育类图书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滞后的一个瓶颈,也间接导致了与此相关的图书市场在新媒体环境下停滞不前,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新媒体时代对编辑素养的新要求

(一)新媒体发展环境对观念转变的新要求

可以说,新媒体的产生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革新,其中还蕴含着极为深刻的观念转变和文化更迭,这对编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转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读者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其范围被无限放大,他们不但是纸质出版物的阅读群体,更多的人则从书本中跳出来,转向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出版物。传统纸媒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需求,在新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环境下,电子书、视频分享、iPad版电子报纸等新媒体出版物,正在一步步占领纸质出版物的阵地,甚至有取而代之之势,读者的思维方式也逐渐由单一的阅读模式转向立体的阅读模式。面对这种新的发展环境,教育类图书编辑只有不间断更新出版编辑的观念理念,不断学习新的媒体知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追赶新媒体时代潮流,才能充分发挥传统出版中的已有优势,有效结合数字出版特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教育类图书在新时期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二)新媒体发展环境对编辑综合素养的新要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类图书编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具备新媒体综合素养。首先,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应用是图书编辑必须要具备的技能,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新媒体技能,才能运用新媒体渠道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取、加工、处理和传输信息,对信息的掌握和运用也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其次,新媒体对编辑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一日千里的传媒环境,盲目悲观和因循守旧的态度都无法迅速适应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作为图书编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兴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和发展的大势所趋,不断创新,才是图书出版可以永葆生命的唯一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作者和广大读者。此外,新媒体对编辑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类图书编辑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图书编辑必须不断关注此类数据,掌握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除了基本的编辑技能,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运用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才能增强对读者和市场的全方位了解,提升用户的体验,使服务更加周到细致,从而扎根市场。

三、新媒体时代提升教育图书编辑综合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新媒体技能和素养

新媒体发展环境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操作新兴技术和网络应用平台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努力从不同的渠道去探索新知,补充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的需要,引导图书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不断进步。在知识结构方面,编辑除了掌握学科内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的软件和层出不穷的社交工具,如Word、Excel等计算机软件以及微信、APP平台等应用,同时要不断学习,进行知识技能更新,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编辑过程中熟练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软件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还应该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新媒体素养课程培训会,集中时间强化学习,通过课程培训,将新媒体的素养渗透到图书编辑的工作中。

(二)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强化选题的竞争优势

编辑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从图书策划开始就要进行稿件、图书、信息的筛选,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是一个好的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要真正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基于此,当前环境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在策划和选题的过程中,应寻找选题内容与多媒体的契合点,从源头上注入多媒体的要素,充分发挥媒体技术特点,从而加强图书的竞争优势。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广泛收集教育前沿信息,除了要提高编辑的专业素养外,教育类图书的选题还要求编辑具备前沿的教育类知识,充分运用教育规律和教育常识,选择既符合市场需求又符合消费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图书题材,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加强选材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增强市场营销中的互动意识,提升图书的附加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出版工作对编辑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也就是说,编辑不仅仅是编辑,不仅从事规范体例格式、修改错别字等传统的文字处理工作,图书出版责任制的落实也要求编辑必须对经手的每一本书的出版、印刷、销售等负责,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营销意识,把营销思维融入编辑的过程中。为了做到这一点,多媒体传播技术和数字技术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与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另一方面,要在图文策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提升图书的附加价值。编辑过程中,图书产品是否全方位呈现,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否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凡此种种,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乃至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分析,才能将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给读者。就教育类图书而言,其是否能被大众看到,营销渠道非常重要,教育图书编辑须增强市场营销中的互动意识,构建作者与读者相互沟通的桥梁,不仅可以通过书评、书摘等传统方式,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建立专门的读者互动渠道。在互动平台上,编辑不能只做浏览者和倾听者,而要做参与者和引导者,积极参加话题讨论,发表个人见解,与作者和读者形成良性互动。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教育类图书出版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教育类图书编辑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完善知识素养结构。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媒体时代,教育类图书编辑必须及时形成多媒体出版的观念,将新理念融入到传统出版工作中,逐步提升编辑出版的技能,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1.宋红雨.浅谈教辅图书编辑的五种能力[J].出版发行研究,2009(12):31-32.

2.蒋湘莲,陈七三.新媒体时代对期刊编辑的要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69-71.

3.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新媒体环境中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模式的转变[J].编辑学报,2015(05):464-467.

4.崔金贵,盛杰,谈国鹏,顾艳,刘伦,刘星星.编辑的新媒体素养培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07):970-974.

(作者单位:读者出版集团甘肃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类图书图书时代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班里有个图书角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小说类图书的创意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