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胜利前后重庆《新华日报》的舆论导向探析

2017-04-12唐筱童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日寇内战

□ 唐筱童

抗战胜利前后重庆《新华日报》的舆论导向探析

□ 唐筱童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后,重庆《新华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动态,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公众,及时澄清人们对决定战争胜负根本手段的认识;宣传积极配合苏军,对日寇发起全面反攻;为中国抗战胜利欢呼喝彩;宣传坚决捍卫人民抗战胜利果实;大力呼吁民主、和平与团结,成为当时国统区具有远见卓识的舆论领袖。

新华日报;抗战胜利;舆论导向;和平;民主;团结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接受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的《波茨坦公告》,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侵略者的失败而结束。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一百多年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史上第一次的伟大胜利,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重庆《新华日报》在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时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通过大量的报道和言论,以积极向上的姿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走向光明。

一、辩驳原子弹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手段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把这座拥有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摧毁一大半,使17万无辜平民遭难。紧接着,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又有约7万人死亡。不可否认,这两颗原子弹对于促进日本军国主义当局加速向盟国投降在心理上起到了震慑作用,但从军事战略上来讲,它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这两座城市不是日本为阻止盟军登陆而设防的重点城市。当时担任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官的蒙巴顿发表谈话说:“认为原子弹会停止远东战争,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可是,这时国内舆论却把它吹得神乎其神,似乎决定日本的投降,就是原子弹的威力。8月9日,《新华日报》为此在二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从原子弹想起》的评论,独排众议,着重从这一科学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立论,一方面承认这一科学发明的初次试用,破坏力的猛烈与杀伤性的巨大,确实震撼了整个世界,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另一方面,严肃地指出,这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成果,却用来作为如此惨烈的破坏性和杀伤性的武器,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对全世界献身的科学家,一定会有深刻的感慨的。评论说,如果把原子分裂散发的“能”,应用于建设性的动力与和平工业,人类文明必然会有划时代的改进;如果把它作为维护和平的工具,应该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全体所保有、所使用才是。恰当的办法,就是把它交由联合国安全委员会来控制使用。这当然是难以办到的。但这篇评论在当时就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是值得称道的。

二、宣传积极配合苏军,对日寇发起全面反攻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本宣战。当夜苏联红军越过国境分几路向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这支日本的战略机动队,共有兵力70多万人,尚有伪满、蒙军约20余万人。苏军出动了海陆空兵力150多万人,采取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的突然袭击,一举突破了日寇经营10余年的防线,仅6天之内就占领东北各省的极大部分。8月10日,《新华日报》用了报纸的大部分版面,以压倒一切的气势,集中刊登来自各方面的消息、评论、文章。报纸以“迎亚洲的黎明”为题发表社论,指出:苏联红军参加作战,日本法西斯的丧钟响了,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全过程中,我们不曾有过像今天这样有利的国际形势,也不曾有过像今天这样有利于人民的条件,号召加强团结,配合苏军,对日寇发起全面反攻。社论提醒各民主力量,提高警惕,点出:“有人正企图依靠盟军作战,专乘日寇后退的机会,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社论虽未点名,读者一看就知道是指蒋介石。因为几天前《新华日报》才揭露蒋介石集团制造所谓的“淳化事件”,从河防抗日前线抽调几师进攻陕甘宁边区,妄图把抗战变为内战的消息。为此,这天的报纸还刊载了孙科的一篇谈话,强调:苏联红军已进入东北参加对日作战,美军即将登陆日本本土,中国亦应对盘据大陆的日寇发动反攻,目前国内不容有分裂与内战的现象存在。孙科还列举了欧洲的希腊,在驱逐德寇后,英军司令斯科比扶持该国反动派发动内战镇压人民的例子,指出:“中国今天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使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这就是非有民主的中国实现不可!”

三、为中国抗战胜利欢呼喝彩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正是在苏联红军宣布参加对日作战的第二天,即8月10日传来的。《新华日报》先于1945年8月11日,以二版六栏的特大标题,公布了8月10日日本政府分致瑞典和瑞士政府,转达中美英苏四国政府表示无条件投降的照会;8月11日,报纸配合消息,同时发表了两篇社论。一篇是《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万岁!》,文章一开头就旗帜鲜明地说:“飞扬跋扈、无恶不作的、压迫了我们半个世纪的日本帝国主义者,由于中国军民,特别是敌后广大人民的英勇抗战,由于英、美盟邦的协同作战,由于苏联的参加战争,而终于在正义面前屈膝了。”配合这篇社论,还有一篇《山城沉浸在狂欢中》的特写,用了大部分的文字,来反映各阶层人民狂呼胜利的场面:“全中国人,都欢喜得发疯了!这是一点也不值得奇怪的,半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刷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前面,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这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呀,谁说我们不该欢喜得发疯,谁说我们不该高兴得流泪呢?”然而,社论和特写都提到,还有不少人,“他们的兴奋和欢乐,仍带着沉重之色。”“当从胜利的狂欢过后冷静下来时,人们会警惕到,直面于中国人民面前的,还是多么艰苦的前途。”社论说,人民的苦难牺牲,是为要有一个自由、民主,“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富强的新中国”,“但,我们的要求,我们所祈求的目的,还没有完全达到”,“路,还是有迂回曲折的”,甚至还有人“进行一些违反全国人民意志的分裂阴谋,维持独裁的局面”。另一篇社论是《论无条件投降》,强调按《波茨坦公告》办事,必须彻底解除敌伪武装,不能像欧洲希腊那样,让那些和德寇合作的武装分子换上番号、旗帜,摇身一变,转过来帮助国内反动派打内战,镇压人民。

1945年8月16日,《新华日报》报道了日皇于8月15日以广播《停战诏书》方式正式宣布投降的消息。报纸还发表了国际述评《天亮了》,用“好像是不能相信的一样,日本无条件投降了”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头,用“惨胜”二字来概括日寇投降后人们的心态。

四、宣传坚决捍卫人民抗战胜利果实

当时,人们从报纸上看到的是美英盟军、苏联红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日寇进行战略反攻;而避战、观战的蒋介石控制的重庆,却没有一点对日寇反攻的气氛。恰好相反,这位“不浇水、不培土”的独裁者,导演的一场“摘桃子”的罪恶行动则已经开始了。他在8月10日下午听到日本东京发出的广播,得悉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于8月11日连下三道命令,一是要解放区的人民部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二是要他的嫡系部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三是要敌伪“切实负责维持治安”,抵抗人民部队受降。接着,美国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亦对日本政府和中国战区的日军下令,只能向蒋介石政府及其军队投降,不得向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缴械。这样,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公然独吞抗战胜利的果实。《新华日报》拒绝刊登上述乱命,而在8月12日以显著位置登载了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限令敌伪缴械投降》的命令。这天的报纸还发表了《从胜利到和平》的社论和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的《对抗战胜利结束发表的谈话》,将社会舆论引导到“召开各党各派会议,筹备人民的普选,成立联合政府”上来。这一时期,《新华日报》发表的言论还一再强调: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人民有了空前的觉悟与团结;中国人民也已有了足以阻止一切阴谋,而使中国真正走向自由、民主之大路的力量;经过八年的血战和锻炼,中国人民是进步了;中国人民再不是任何人的奴隶,而是中国的主人;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中国人民是绝对不能容许任何人来窃盗这主人翁应得的权利的。

8月19日,以发行号外的形式,全文刊出毛泽东和朱德致电蒋介石,拒绝他8月11日要八路军、新四军就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动”的命令。电报要蒋介石“公开承认错误”,“收回这个错误命令”;并提出“制止内战的六项主张”。

五、大力呼吁民主、和平与团结

8月16日,《新华日报》编辑部接到了周恩来代中共中央起草的致南方局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徐冰和张明的电报,指出:报纸近一时期,“应集中于宣传反对内战,反对独裁,主张和平,主张民主四个口号”;“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均极有利于我们反对蒋之内战,望坚持此方针,以便放手动员群众,巩固和发展我们已得到的胜利。”

8月22日的《新华日报》二版社论位置,只见“蒋介石先生贺电读后”这个题目,文章被检查当局扣去,只留下一块空白。“贺电”是“以韵代日”的蒋介石于8月21日发给毛泽东的第二封电报。这篇社论,就是针对这封电报而配发的一篇揭穿蒋介石假“和谈”之名而行内战之实的文章。8月23日,《新华日报》抗检把这篇社论印成单页,随这天的报纸发行。社论全面阐述了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国是主张,指出:我们一直呼吁着和平、民主、团结,而近五天之内就被所谓“战时”新闻检查局连扣了三篇说明我们意见的社论。在这种一手遮尽天下耳目的现状之下,一支手叉住对方的咽喉,暗中拳打脚踢,而面孔上却浮着奸笑,说:“快来团结,快来团结”;一方面要我们不打日本人,不打伪军,一方面又下令给日本人,要他们不得向中央军以外的部队投降;加上大批准许那些“曲线救国”的伪军“反正”,发出七道八道伪正不分的总司令的委任令,批判这样表面上“讲团结”、骨子里命令日寇和伪军来打中国人民的军队。我们从不拒绝团结的手,从不关闭谈判之门;可是,握着刀的手是握不好的,堵住一块独裁的大石头的门是进不去的;放下唆使日寇、伪军来进行内战的这把刀,搬开堵住团结之门的那块石头,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承认我们有权利根据《波茨坦公告》,解决敌寇和接受投降,严惩汉奸,取消束缚人民自由的法令,释放爱国政治犯,召开政治会议,组织联合政府,这才能促进团结、统一,而出现一片真正的祥和之气。这篇社论义正辞严,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它促进了国统区反内战、反独裁,争和平、争民主运动的高涨,为后来国共的“重庆谈判”从舆论上抢占了有利的地位。

1.韩辛茹.新华日报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廖永祥.新华日报史新著[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作者系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日寇内战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二回 曲焕章研制百宝丹 六十军携药杀日寇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整军析
添笔游戏
我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寇“三光”政策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