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情境 让学生快乐学语文
2017-04-12李玲玲
李玲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最为常用的方式,它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亦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学习源于感官”,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导语让学生动情,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说唱来活跃气氛,借助角色扮演以感悟真情,甚至还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对特定的情境产生共鸣,引发学习兴趣,从而深入探究文本,快乐学习语文。
一、动情导语,激发共鸣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具体的场景、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营造出别样的氛围,唤起学生的共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导入语的设计,着力打造活泼、动人、贴切的导入语,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共鸣。
在《师恩难忘》一课的教学中,我引用了李商隐的诗句作为导入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是园丁,为了让百花盛放,他们辛勤劳作;老师是蜡烛,为了学生燃烧自己的光与热;老师是大海,有辽阔的胸怀,包容自己的学生。三尺讲台,三寸粉笔,用自己的爱心浇灌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耕耘换来桃李芬芳,用自己的执著换来无悔的青春。身后,一幅幅图片出现,都是日常老师工作的剪影,学生们深受感动,沉浸在我设置的氛围中。我让学生阅读文本,说一说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是怎么教学的?学生深情诵读后,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说,田老师是一个温暖的老师,会给学生讲故事;有的说,田老师太忙了,一个人教那么多孩子,还不是一个年级,真是了不起;还有的说,田老师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着学生,滋润着学生,真是一位好老师……
别具一格的导入语是引人入胜的,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为学生铺就一条走近文学的道路。
二、媒体辅助,再现画面
多媒体的出现、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语文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已经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参的时代,借助多媒体来创设生动、形象、有趣且多元的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再现文本中的画面和场景,“一图穷千言”,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打开一扇思维的大门,帮助学生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面对困境不向命运低头的内涵,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故事、海伦·凯勒撰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励志故事以及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历程。接着告诉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难一帆风顺,我们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们展开讨论,列举了自己知道的例子。李志远说:妈妈说我的名字就是起于“志存高远”这四个字。爸爸在起这个名字时,正在读励志故事,想让我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老人与海》,不要被命运打倒,不要向命运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这个学生说得太好了,他将文本的内涵与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真实而生动。马子媛也说:司马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谁都可能遭遇厄运,这个时候,顽强的信念就是战胜厄运的法宝。
多媒体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视频和图片,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说唱结合,活跃气氛
玩是学生的天性。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勇于表现,乐于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会给学生准备相应的道具,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有时候,我还会播放学生喜闻乐“唱”的曲子,让学生一起跟唱,充分活跃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成就。
在《月光启蒙》一课中,母亲用优美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打开了智慧的大门,带给“我”浓浓的诗意,让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这么美的歌谣给了‘我’感动和智慧,老师找来了几首新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唱一唱。”《拉大锯》《张打铁》《哪边高》《闹五更》等,“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学生们一起读,一起唱,整个课堂氛围轻松而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充分体会了歌谣的动人魅力,也真正领会了文本中母亲的歌谣对儿子的滋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就是最好的向导。读一读、说一说、唱一唱之后,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耳听目视、口诵心动,爱学、乐学,感受文字背后的丰富情韵,体会文本的思想主旨。
四、角色扮演,真情感悟
学生也可以是情境的创造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将语文课堂视为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台词、动作,演绎生动的故事,充分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和品质,加深对文本的体悟。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填补了文本的留白之处,说出了文本的未言之意,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
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诵读文本,体会着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被文中巴金乐于奉献的精神感动。87岁的巴金爷爷病中给孩子们回信,颤抖着手,吃力地写着,对于他而言这支笔犹如千金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脸,我多么想听你们唱歌般的话语……”字里行间,学生们都能体会到巴金对孩子们的真情。深入文本之后,我让学生转化角色,体会巴金的心情和对孩子的嘱托。张晨雨说,巴金爷爷想要告诉孩子们:我生病了,不能与你们见面。但我想要告诉你们,我爱你们,我想念你们!刘明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想要自己的生命之树开花结果,为社会作贡献。你们也要这样,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学生真正体会到文本的精髓。
让学生演一演,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创造别样的情境,从而实现主动生成,打破课内外的界限,在表演中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在表演中体会角色的性格,形象感十足。
五、巧用实物,引导探究
实物演示也是我常用的情境创设方式。基于生活教育理论,我会拿出各种实物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问一问,让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记忆,引导学生探究实物场景背后的原因,参透事实背后的哲理。这样一来,小学生会全情投入到课堂中来,热情参与,积极回应,实现对文本的全面解读。
在《梦圆飞天》一课的教学中,我拿出了航天火箭的模型。这个模型是我和学生一起制作的手工,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寄托着很多学生的梦想。接着,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航天知识。课堂一下子就沸腾起来:有的说,神舟飞船十一号发射成功了;有的说,中国人的航天梦一步步成为现实了;还有的说,将来我也要成为一名航天员,报效祖国……接着学生自由朗诵,并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勾画出来,体会发射前的壮观场景,体会人们激动的心情。中国的航天梦圆了,今朝终于成为现实了。大屏幕上,神舟飞船发射的场景一遍遍地播放着……
巧用实物,构建生活场景,将生活场景“移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这一做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正如朱绍禹所说: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熟悉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氛围中,化难为易,主动探究。
总之,小学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是耐人寻味的,是饱含真情的。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情境,让学生多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体会文字的魅力,体会情感的意蕴,体会思想的深度,从而培养语感,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实现乐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