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对传统乡村生活状态的保存研究
2017-04-12李春霞
□ 李春霞
纪录片对传统乡村生活状态的保存研究
□ 李春霞
纪录片的客观真实性有利于将村民生活状态进行零干预地记录与保存。本文结合自身参与创作的独立纪录片《缥缈村的一天》,从三个阶段阐述对缥缈村传统生活形态保存以及空间状态展现的编导思路与创作方法。策划阶段的非组织事件的不确定性利于展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拍摄阶段的摄影机与拍摄者都不干预保证了拍摄者客观的立场以及保持原状事件的真实性;后期剪辑与组织材料阶段尊重事件的时间性、保存环境声利于更真实地还原空间状态。以此进行纪录片观点阐释,表达纯客观、零度干预的纪录片观点。
独立纪录片;空间状态;客观
一、策划:传统生活形态的保存价值
(一)保存价值
古村落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潮流,与两股力量密不可分:一种力量将其视作是文明的源头,另一股力量将其视作都市乡愁的寄托。前者与认同有关,后者提供复杂的现代生活之外难能可贵的“平静”生活。古村落从而在新的文化潮流中重新被发现、被认定、被保护以及被开发。①影像对古村落具有历史记忆的表述与塑造功能,已经成为古村落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
纪录片《缥缈村的一天》的拍摄地点为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风景区内的缥缈村。缥缈村虽位于风景区内,但并未受到过多商业化的影响,依旧民风淳朴、社会景观原始、天然。该村景观二十多年来未有明显变化,依旧保持着原貌。因此,作为传统生活形态与空间状态的代表,缥缈村具有拍摄、记录价值。
(二)非组织事件
《缥缈村的一天》旨在记录缥缈村村民的传统生活形态以及缥缈村整个的空间状态。村民的日常生活是:早起、吃早饭、上山、采茶、下山、做饭、洗衣服、炒茶、晚间休息、看电视等。这些事件属于未经导演安排的事件,是非组织事件,是根据被摄对象的活动自然发生的,具有传统意义和保存价值。同时,这些非组织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拍摄者无法预知被摄对象的动作、对话,因此考验拍摄者随机处理能力以及选择的能力。如何选择所需生活事件、如何保存当时的空间状态,为后期组织材料提供思路,这是纪录片创作者在前期策划需要考虑的事情。这里要求拍摄者要有“发现”的眼睛,以敏锐地把握拍摄对象以便及时调整拍摄思路。纪录片也是在这样的非组织事件中被组织、建构起来的。
二、拍摄:零参与客观记录拍摄对象
(一)摄影机不干预
尼科尔斯给定了纪录片的一个基本原则:纪录片的存在,是通过观看之物建立摄影机的存在,通过摄影机的注视,还原我们日常生活的镜头之物。②这里的观看,所讲的是一种编导思维,即编导对于现场事件的价值判断与如何处理真实性的问题。纪录片始终要保持客观真实性,但对于真实性的理解,从纪录片建立之初就有不同的理解。在《缥缈村的一天》的拍摄中,对于真实的理解是:零参与的客观性记录。
第一,在纪录片《缥缈村的一天》中,摄影机对于景别的选择集中在全景、远景等大景别镜头上,甚至在村民夫妻俩吃饭的镜头景别选择上,也选取一个全景镜头进行展现,目的在于保持距离。在比尔·尼科尔斯看来,从题材对象到纪录片之间,唯一被建构的是一种观看的距离,观看即“意味着一种距离”。③小景别镜头固然可以展现细节,但是在纪录片中,特写、近景等小景别镜头会加入拍摄者的主观思维与主观想法,使得片子缺少观看的旁观。
第二,在《缥缈村的一天》某些拍摄场景中,摄影机长期保持固定静止状态,并未跟随被摄对象的移动而移动,以此代表一种客观的立场,伴随环境声,构建了一个真实的空间,声音在画内,人物在画外,扩展了空间现场,随着时间的改变,人物再次回到画内,完成了空间的还原。如蔡家小院中的一个场景,人物从画内走到画外洗菜,画内虽然暂时没有了人物,但是摄影机依旧保持固定,记录了洗菜时水龙头打开后的流水声,没过一会儿,人物再次回到画面中来。这个场景展现了固定镜头对于传统乡村生活形态的记录真实性,也显示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摄影机的不干预。
(二)拍摄者不干预
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拍摄者对拍摄对象的干预会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应尽量做到不干预。但是,摄影机的存在是否算作一种干预,取决于拍摄者是否告知拍摄对象摄影机的存在状态。纪录片告知的义务并非指拍摄什么,而是题材对象面对摄影机的存在形态,也是指摄影机旁观的存在态度与前提条件,这是设定场景纪录片吸引力的形式根据。④
第一,告知被摄对象摄影机的存在,以便在拍摄过程中不产生影响。在《缥缈村的一天》拍摄中,有几个场景是村民上山采茶,我们选择在路上设置摄影机,为了避免拍摄对象对摄影机产生不自然感,拍摄者选择告知被摄对象摄影机的存在,使得拍摄素材自然原始。
第二,拍摄者对被拍摄对象的行为不进行干预。在对村民日常活动记录时,我们未安排村民去采茶、洗衣,完全是对真实生活的不干预记录,将最传统的乡村生活形态进行保存。在对村民吃饭进行记录时,拍摄者并不参与吃饭,并告知村民当做摄影机和拍摄者不存在,拍摄者仅作为记录者进行记录,最大限度地不干预现场,保持原状事件的真实性。
三、剪辑:以时间为轴组织生活材料
(一)空镜头对时间塑造的作用
空镜头的运用具有场景转换,交代环境,调剂节奏,变化季节等功能。⑤在《缥缈村的一天》中,拍摄者每隔二十分钟进行一次记录,旨在记录下不同时间段的空间状态,在时间上形成连贯,用空镜头去还原时间。另外,对于巷子上的人和动物,我们进行了随机拍摄,作为过度素材进行使用。
第一,我们选取一条能够看到阳光投影的巷子,在不同的时间段,阳光所照射的投影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直至黑夜,起到暗示时间进程的作用。除此之外,巷子上的村民来来往往,戴着草帽,背着茶篓,慢慢行走,也是对传统乡村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在巷子取景的选择上,我们更多的对路面进行展示,减少天空的部分,仅将天色作为呈现时间的作用,大量画幅集中于路面上,以表达巷子的时间久远与历史韵味,展现巷子的美,留给村民活动更多的画幅。
第二,在《缥缈村的一天》剪辑过程中,我们还选取了一条正对着一家村民家门口的巷子,虽然那扇门始终没有人进出,但在其家门口的路上,有各种行人穿梭其中,构成一个空间状态,呈现村子的状态,其间还有土狗来来回回,构建了传统乡村生活空间。
(二)环境声对空间状态塑造的作用
对于缥缈村进行空间状态的展现也是重要的剪辑思路,这种剪辑思路意在以一个陌生人旁观的视角呈现空间,让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眼前一亮,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乡村。人们总是感慨乡村生活的传统与朴实,可什么是传统乡村生活,什么又是传统乡村呢,这里讲空间状态的呈现问题,在呈现的过程中,环境声的作用不容小觑。
第一,清晨的声音。在太阳还未出现时,拍摄者已到达拍摄地点进行素材采集,在片子里,我们可以听到清晨的鸟叫鸡鸣声,该环境声具有极强的时间暗示性,表明时间为早上。城市里很少有鸡鸣声,该环境声具有乡村生活代表性。
第二,电视声与钟表声。声音可以展示状态,例如在蔡家傍晚休息的场景里,没有声音显得不知道具体事件是什么,恰好素材里有电视传来的环境声,暗示了一个轻松休闲的氛围。又如,在老奶奶老爷爷一家吃饭的场景里,很静,有些缺乏生活气息,但恰好钟表发出滴滴嗒嗒的声音,暗示了时间的流动,也给空间带来一种纵向的深度,暗示了家庭这个内部空间的氛围。
第三,狗叫声。村里的土狗作为一种传统乡村生活的代表性符号,也贯穿于《缥缈村的一天》里,成为一种隐喻与象征,暗示等待与平凡。狗叫声打破沉寂,作为街头巷尾的环境声,达到空间状态塑造的作用,除此之外,画面前后用狗叫声作为过度,也能够起到自然流畅的作用。
综上所述,绝对客观、零度干预的纪录片观点对于传统乡村生活形态的保存、传统乡村空间状态的展示具有意义。结合纪录片《缥缈村的一天》分析发现,在纪录片创作的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剪辑过程中,都包含零度干预的观念。在局限中进行创作,反而能够创作出具有多重意义的素材与影像。
注释:
①季芳芳.历史记忆的再现政治:电视纪录片的“古村落”叙事分析[J].现代传播,2015(11).
②肖平,张洁.从非事件到事件:一个真实现场的设定——比尔·尼科尔斯关于纪录片创作论述的几点思考[J].现代传播,2016(11).
③[美]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24.
④肖平,张洁.从非事件到事件:一个真实现场的设定——比尔·尼科尔斯关于纪录片创作论述的几点思考[J].现代传播,2016(11).
⑤高洋.论“空镜头”在影视艺术中的功能及运用[J].现代传播,1986(01).
(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