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创产业背景下当代非遗技艺传承模式的研究
——以“香山帮”为例

2017-04-12

山东纺织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香山文创营造

杨 姝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文创产业背景下当代非遗技艺传承模式的研究
——以“香山帮”为例

杨 姝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苏州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创产业作为一种植根文化,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等特征。因此,文创产业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化创意产业;香山帮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香山帮”营造技艺传承现状

(一)技艺保护力度不够,传承环境有待加强

历经朝代更迭,“香山帮”这一传统营造技艺兴盛过,也衰败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香山帮”这一营造技艺的保护力度及传承环境却没有相应的发展。一是师徒之间的紧密性已大大降低,原来三年出师,日日熏陶下出师后才可独立操刀。现多为公司招聘制,匠帮组织中外地工人越来越多,本地的年轻人又大多不愿“子承父业”从事这些较为辛苦的建筑工种,二是匠人的艺术修养有所降低,这也是归咎于目前较为速成的公司体制。目前两位国家级的香山帮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薛福鑫和陆耀祖均是来自营造世家,薛老还画有一手好国画,陆老的父亲则是远近闻名的大把作师傅,主持过东山雕花大楼的建造。在这样的氛围中才会有对这一帮技艺的深深的体会,做出的作品也会更加有浓郁的苏州特色。传承模式的改变,公司体制的更迭,让“香山帮”这一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遇到了一些新兴的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州园林的全面修复是这一传统技艺恢复的一个契机,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明轩”的落成,更加全面地促成了这一营造技艺的传承。当时园林处的工作人员将懂得这一传统营构技艺的老匠人请到北寺塔,组成“明轩工程工程队”,1979年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吴县香山古建筑公司”。在当时的“香山帮”传承梯队中完全是本乡本土的匠人组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线的工人中有百分之八十来自于苏州以外的地区,传承环境欠佳,仅仅关注技艺本身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瓶颈。

(二)香山帮非遗传承人面临危机,培养机制体制需改善

“香山帮”这一营造技艺的角度多专心于技术特征、艺术特点等,而对传承模式的探索与反思还较少。作为一项传统技艺,传承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对传承模式即如何培养当代传承人的思考十分必要。香山帮的传统一直以来都是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而现在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及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和培养人才的要求。“香山帮”作为一个古老的、拥有深厚文化的建筑匠帮,对传承者则有很高的要求。如今,面对巨大的付出却往往得不到高经济回报。甚至有将高级技艺工匠与基础建筑工人混为一谈,削弱了香山匠人的社会地位和技能荣誉感。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呈现出当代具有吴地文化传承精髓的建筑作品、文创产品,对于激发从业者的热情,提升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从业者的经济回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文创产业的发展,改善当下香山帮技艺传承人的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二、文创产业是非遗活化的创新途径

文创强调的核心就是“创造力”,即人的创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香山帮”营造技艺虽然作为传统手工技艺,但创新依然是“香山帮”营造技艺的生存之道和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会停滞不前。“香山帮”营造技艺的传统并不代表传承“香山帮”技艺的方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植根文化、立足创意的新兴产业。“文化”保证了满足市场细分所带来的特定需求与人文关怀,要求注入高情感和有效的人际沟通。因而,“香山帮”建筑在设计、制作中可尝试性融入符合现代思维的高情感和独创性来契合当下形势。中华民族的复兴,既是经济的崛起,也是文化的复兴。当地球西半球的国家,将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向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可根植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整合多种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让“香山帮”等非遗技艺得以良好的传承。依托文创产业,创造“香山帮”未来文化产业强调在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资源开发保护的同时,重视创造力的发挥,着眼于未来,创造新的吸引力。“香山帮”在恢复和保护古老技艺的同时,也要关注当下科技发展和人文环境,在设计、技艺和功能领域运用创意,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给它鲜活的生命力。

“香山帮”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苏州地区独特的建筑营造技艺。“香山帮”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门营造的工程项目,更是吴地文化、苏作文化的承载者。当代文化创意的产业,也是在主体文化背景下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产业模式。“香山帮”要持续、活力地发展更是需要更新传承模式,关注文化传承、文化创意以及适应当下的产业模式。将香山帮建筑营造非遗技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进行活态化保护传承的模式。

三、香山帮技艺与文创产业融合模式

(一)传统技艺与文化创新的碰撞

“创意”使得消费者可以在香山帮文创衍生产品的核心形象创作之上继续进行创作,尽可能地给消费者留下拼装、组合、改变与再度设计的可能性,促使消费者喜爱并购买,这样的香山帮文创衍生产品才能够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价值。

(二)跨界资源多元整合,打造非遗综合文创产品

跨界融合是文创产业的普遍特性,为非遗文化与文创产业的整合渗透提供了基础。“文创 + 非遗+”能突破非遗文化产业的传统要素,多元创新、融合发展,创造新经济形态。例如,“文创 + 非遗 +博物馆”,建设或改建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平台和VR 技术,建设展示香山帮技艺的活态展示馆。展示馆线上线下相结合,由器物展示、制作展示、技艺参与体验、香山帮衍生销售等几部分组成。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展示香山帮制作工艺及其制作环境;线下可让游客现场参与制作体验非遗技艺,线上可借助动漫游戏形式将线下体验进行实现;衍生销售凭借工艺品销售产生经济效益,推动香山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文创+ 非遗 + 教育”,非遗项目本身即承载着遗产文化教育的使命,香山帮营造技艺非遗文化资源可以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推出多种主题教育线路。如针对高校的建筑、设计等专业学生推出“香山帮技艺修学之旅”,从学习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安排香山帮技艺传承人进行讲座、技艺学习和苏州传统建筑文化旅行等活动项目。针对中小学生推出“香山帮非遗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香山帮”活态展示馆、展示“香山帮”的非遗文化,宣传非遗保护的途径和方法,激起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文创 + 非遗 + 互联网”,互联网与文创和非遗的产业融合,可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与机遇。例如,网民可以通过网络渠道集结对非遗文化、“香山帮”传统手工艺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并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媒介发展“香山帮”同好社群,搭建交流的平台,组织“香山帮技艺”非遗主题旅游、沙龙活动。

(三)回归生活,引领“香山帮”热潮

“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曾经源于民间生活,又被新的民俗所逐渐忽视。在“香山帮”热潮蓄势待发、准备再次回归生活的时候,文创产业正是强有力的动力与推手。文创产业与非遗文化在本质上是共通的,都以文化为依托。最新型的文创产业不仅仅是提供产品或服务,更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文创产业与“香山帮”非遗技艺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是试图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有效的休闲方式,引领生活方式。古典与当代设计的碰撞尝试刚好符合中国人新中式的审美诉求。香山帮是吴文化的产物,是传承千年的建筑流派。展现苏州本土生活文化,从衣食住行体验“香山帮”生活,成为展现苏州的另一扇窗口。

四、结束语

“香山帮”营造技艺作为一项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应该走活态化传承的道路。文创产业与“香山帮”营造技艺传承在本质上都以文化为依托,宗旨相契合。因此我们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以“香山帮”营造技艺为代表的非遗传统技艺与文创产业融合的模式,即通过将传统技艺与文化创新的结合、跨界资源多元整合,打造非遗综合文创产品、回归生活,引领“香山帮”热潮、打造非遗综合文创产品、创造“香山帮”未来文化遗产,为“香山帮”非遗传承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J523.5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12.004

猜你喜欢

香山文创营造
北京香山
陶溪川文创街区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游香山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