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知识亟待普及

2017-04-12毛淑平褚兴森

山东纺织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居民普及

毛淑平,褚兴森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00000;2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委党校 山东潍坊 260000)

农村金融知识亟待普及

毛淑平1,褚兴森2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00000;2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委党校 山东潍坊 26000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民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农民对金融知识了解与对金融的需求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的对策建议。

金融知识;农村经济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多年来,国家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农村金融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农民金融知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在农村金融市场进行了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农村金融市场的状况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金融知识的普及还存在许多问题。

1.文化水平低制约了金融知识的获取

在农村居民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所占比例较少,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文化水平不高,对于银行那些繁琐的业务知识理解不了。有的不能准确识别假币。虽然金融机构每年都进行反假币宣传,但对如何识别假币仍是一知半解,收到假币后很少主动上缴银行,多数人想办法花掉,以减少损失。有的不会填存银行款单,甚至存单丢失后不知道如何挂失。更不用说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信用卡、理财产品、外汇、债券等新兴业务。在获取金融知识的途径上,一方面通过村委会普及、银行金额机构下乡等途径获得,而更多的是通过亲朋好友口口传授获得,通过口口传授获得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制约了金融知识的获得。

2.对金融机构业务缺乏了解

大部分农民只知道银行经营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自己有余钱就去存,一般人很少贷款,有的想贷款而不知道怎么办理,有的只有在耕地资金有缺口需要用钱时才想到申请贷款,对消费信贷、助学信贷、小额信用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及支农惠农政策了解不多。甚至不知道存贷款利率、计息标准、贷款逾期处罚规定;不了解贷款担保涉及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和个人征信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维权;不懂得如何维护个人信用记录,导致申请贷款时被拒绝。对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法律意识薄弱。

3.法律意识薄弱,按期还款的意识较差

一方面,有的由于自然灾害,经济陷入困境,甚至负债累累,于是拖欠贷款;有的因个人生产、经营不善,造成亏本,无力归还贷款。还有的借款人并不是无力归还到期贷款,而是只顾自身利益,不愿还款,不信守合同,合同到期后,有偿还能力却不原意还款,想方设法“拖债”、“逃债”,造成“贷款容易还款难”的局面;另一方面,担保人法律知识欠缺,拒不承担保证人的义务。有的担保人认为,担保只是为了贷款履行一下的手续,签完字就没事了。有的是出于“面子”,有的是看在亲朋邻里关系不好意思,就直接在借款合同上签字,对担保责任没有完全理解。当借款当事人未履行还款义务,担保人也拒不履行担保义务。最终被金融机构一起被起诉。从而影响了担保人的信誉。

4.金融知识普及形势单一,宣传渠道少

由于农村居民人口居住分散,受网点和人员的制约,目前金融机构在农村宣传金融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发放宣传单、张贴横幅标语、举办知识讲座及设立临时咨询点,这些宣传形式单一,影响了宣传效果,成为制约农村金融知识水平提高的阻碍之一。

二、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的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金融机构的积极开展和农户的积极主动参与。

1.加大诚实信用宣传力度,提高诚信意识

诚实信用是个人安身立业之本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新闻、广播、报纸、网络、宣传橱窗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居民的诚信教育,弘扬诚信美德,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各涉农金融机构每年都要定期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进农户活动,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增强广大农村居民的信用意识。

2.拓宽金融知识传播渠道

银行机构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积极与各级政府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一方面,将金融知识宣传纳入公益性文化事业,借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覆盖全社会的完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要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创建一批图文并茂、声像互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金融知识传播载体。

3.以案说法注重法制宣传

在普及金融知识方面,针对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不懂法的现状,在宣传金融政策时,银行应将专业的金融知识用浅显的、通俗的、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将农民用得着的金融知识传播给农民。法院应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到农村公开审理,并且组织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庭审旁听,法官将专业的法律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释明法律规定,告知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承担的诉讼义务,并进行诚信教育,使当事人明白自己的还款义务。

4.完善农村的信用体系

首先、建立统一的征信数据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加强征信领域的联系和信息共享,在信用信息的采集、信用评价、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实现一个全覆盖信用信息网络。其次、建立守信褒奖、失信惩戒的信用评价机制。对诚实守信的农民,不仅可以优先贷款、优惠利率,而且还能够得到政府的扶持;对“失信记录”达到一定标准的农民,实行一票否决,不仅不能贷款,而且享受不到相应种植养殖的财政补贴。

[1]张丽娟.浅议审理“农户联保”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律对策[J].中国法治,2016.

[2]农村金融宣传教育亟待加强[N].金融时报,2013-7-11.

[3]农村金融知识普及亟待加强[N].山西日报,2007-12-16.

F832.7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12.007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农村居民普及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天文知识普及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