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视觉文化素质培养探析

2017-04-12唐晓莉

视听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媒介图像

□ 唐晓莉

大学生视觉文化素质培养探析

□ 唐晓莉

“视觉文化”在如今这个多媒体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视觉文化”也势在必行。本文从视觉文化的发展过程、国内教育界视觉文化发展现状以及培养大学生视觉文化素质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促进视觉文化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大学生;视觉文化;素养;平台

一、“读图时代”

“视觉文化,是以可见图像为基本表意符号,以报刊杂志、广告、摄影、电影、电视以及网络等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方式,以视觉性为精神内核,与通过理性运思的语言文化相对,是一种通过直观感知旨在以消费为导向的视像文化形态。”①作为一种新兴的与视觉相关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和思维范式,视觉文化以“影像”“景观”为核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上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认为世界现代性本质的标志就是世界正在嬗变为图像,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都可以被图像转变为视觉文化,换言之,即人的生活世界是图像化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图时代”。

如果归纳起来,当今社会的视觉文化表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费社会强势崛起,感性的、直观的和快感文化大行其道,如影视、广告、社交媒介和虚拟游戏等;第二,图像以压倒性态势超过文字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背景,并逐渐成为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第三,视觉技术日新月异,不断突破人眼局限,拓宽人类的视野和认知。

二、国内视觉文化教育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视觉浪潮的发展,中国的美术馆呈现爆发式增长。美术馆已成为除却消费公共空间之外的另一大重要空间,这和公共图像在生活中日益凸显的地位一样受到国内学界重视,视觉文化开始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和高校课堂。根据肖伟胜在《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一书中的观点来看,在视觉文化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条路径:艺术史、文化学和传播学。虽然这是学术研究的方法,但对于大学生视觉文化素质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目前,除却一些艺术院校和美学专业的大学生选择视觉文化研究方向外,国内开设视觉文化课程并不普遍,一方面是因为视觉文化专业的师资有限,另一方面是教育界并未对此有所重视,这和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是不协调的。据统计,2012年全国文化系统所属美术馆共265家,如将其他系统以及民营美术馆统计在内的话,与艺术发达的西方国家所走的是趋同的道路。但是,美术馆虽然从数量上做好了面向中国普罗大众的准备,去美术馆了解文化和艺术的人群却是固定的,一直都锁定在知识阶层和中产及以上阶级,并没有完全发挥其美学和教育功能。北大教授朱青生说:“我们需要很多艺术史专业的教师,从大学到中小学,甚至到幼儿园都需要美育和图像训练。老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学生怎么画画,而是教他们怎么去欣赏和了解图像,提高感觉和审美的能力。感觉和审美能力是人在现代社会工作与生活中的一项基本素质,并且是真正艺术创造能力的基础。今天的语文教师有多少,艺术史教师就应该有多少,因为文字与图像的地位是平行的,而且图像相对于语言的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相较之下,国外的视觉文化课程要开设的更早一些,且科目有所侧重。以美国华盛顿大学为例,其视觉文化课程,主要集中在认知和社会关系、视觉和符号传达与知觉等方面,课程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开始,进入到美学、符号学、知觉研究、空间研究和信息环境设计等领域。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视觉文化学科包括电影和电视研究、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包括建筑),课程有:19-20世纪欧洲艺术和建筑、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建筑、澳大利亚艺术和建筑、美学艺术和建筑、亚太艺术等。美国加州大学河畔分校的专业名称为电影与视觉文化,学生主修“电影与视觉媒介”“电影、文学和文化”“人种志”“纪录片与视觉文化”等课程。

三、培养路径

针对视觉文化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合高等教育的功能和特点,大学生的视觉文化素质培养可分两个层面进行,一个是图像/画面审美教育,另一个是媒介技术素质教育,前者是文本层面,后者是实践层面。具体而言,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学校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平台,是年轻人进入社会并经营自我人生的重要的过渡,所以,学校层面的视觉文化教育可以从认知和实践两方面对个人的素质进行构建。而学校教育又主要依托课程进行,开设视觉文化类课程就最为关键。目前,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类院校,其主要的视觉文化类课程集中在影视鉴赏和简单图像软件学习上,还未深入到视觉文化的其他方面,这类课程尚不构成对图像的真正理解,所以需要改革和拓宽。综合来看,首先,艺术史的学习是必要的,即便是简易艺术史,有的学校开设的美术鉴赏课可以承担这一功能;其次,媒介素质的学习也是进入视觉文化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媒介尤其是社交媒介是非常敏感的,也是社交媒介的使用者和支持者,但这不代表他们能正确看待日新月异的媒介汹涌现象,少部分学生甚至一味沉溺其中,耽误学业以及不能正确树立自我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对媒介素质的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再次,针对不少院校可能面临的师资不足现象,可以通过如慕课、微课等网络授课予以解决。就笔者了解,近年来很多高校都会购买一些通识类的网络课程,其中就有视觉文化类的课程,以某知名慕课平台为例,就制作了如“视觉与艺术”“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中国古建筑文化和鉴赏”“外国建筑赏析”“敦煌的艺术”“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艺术与审美”和“新媒体与社会性别”等课程②,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相关领域的名师大家,以团队模式打造,能够为需要培养和提高视觉文化素质的师生提供比较高水准的课程,同时也免除了课程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就另一个层面来说,网络课程学习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视觉经验。

(二)社会教育

中国目前公立的社会教育机构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纪念馆、剧院、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具体到视觉文化教育,以上这些机构都可以承担规模各异且层次不一的艺术展和相关讲座,实际上这类的展览和互动也正在增多,虽然主要局限在一、二线城市;有些地方性艺术院校,也会不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普通大众都可以进去观摩,这就具备了社会教育的意义。通过这类艺术展,学生们可以对视觉艺术和媒介技术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有兴趣的可以深入研究。公共的教育和艺术空间其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公平、开放和广阔的平台,这是其构成对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原因所在。除了这些公立的机构之外,目前国内有越来越多的私立文化机构涌现出来,比如美术培训工作室、画廊、美术馆和博物馆等,这些机构的盈利与公益性质各异,但因为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所以有时候可以更有声有色。除了以上两种实体机构外,另一种承担着社会教育功能的、以专业素质培养为旨趣的新事物出现了,那就是随着媒介技术深入发展的微信公众号。就目前的格局来看,文化机构等都会开设公众号,便于公众了解信息,实在是快捷高效;也有一些公众号是纯虚拟存在,开设者不注重线下业务的铺展,只推送专业知识以吸引同类爱好者,为零基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受众和专业人士所推崇,因为这种学习非常私人化且具有重复性,这也是视觉文化借助于媒介所取得的最新最快的传播进展。

四、结语

图像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而来,又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深化,文字经营了数千年的文化堡垒岌岌可危。在大众生活已被全面改写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习得这种文化背后的规律和未来走向,一为跟进时代的发展节奏,二为对其进行预测和反思。有学者就认为:“在视觉文化环境下,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新技术,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发表、交流视觉信息。通过美术教育,引导生活在媒体文化时代的青少年学会阅读、批评和抵制媒体的操纵,教育应该给予他们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以及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所必需的素养。”③

注释:

①肖伟胜.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

②参见智慧树网:http://www.zhihuishu.com/

③阮开宇.“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座谈会纪要[J].中国美术教育,2005(02):8-11.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媒介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有趣的图像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