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州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4-12代舜尧

四川畜牧兽医 2017年3期
关键词:畜群轮牧鼠害

代舜尧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站,四川康定626000)

甘孜州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代舜尧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站,四川康定626000)

四川省甘孜州拥有天然草地1.42亿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60.3%,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有239万头牦牛,113万只藏羊集中于该地区,在全州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护自然,抓好草地畜牧业生产,助推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助农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草地畜牧业主要现状

1.1 品种退化严重,生产性能较低 长期以来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闭塞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牦牛、藏羊近亲繁殖严重,部分品种退化严重,畜群周转减慢。畜群结构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着牦牛群体和藏羊群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2 草场超载过牧,草畜矛盾突出 目前,牦牛、藏羊的饲养主要以放牧为主,虽有辽阔的天然草地,但牦牛产业和藏羊产业至今还保持着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单纯依靠索取现有草地资源来获得收入。草地长期超载过牧,如牦牛在冬春草场有时超载高达50%以上,牦牛主产地草地产量下降25%~35%,由于草原的过度放牧,使得牧草的高度和覆盖度明显下降,而植被的矮化和稀疏加速了群居的植食性鼠类迅速繁殖,造成鼠害。鼠害又使本已退化的草原遭受更大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加之草地沙化,草原生态日趋恶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1.3 商品观念淡薄,畜产品商品率低 牧民饲养牛羊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其产品只是用以交换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畜产品大部分自食自用,向社会出售的很少,且都是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数量型的增长战略,直接导致了草原载畜量在超载的情况下仍呈逐年大幅增长的怪圈,因草畜供求不平衡,使家畜体重大幅波动,给畜牧业造成损失极大。据相关调查和测定,高寒牧区放牧家畜在冬春枯草期,掉膘幅度10%~30%,死亡率5%~10%,这两项相当于损失了14.5%~27%的家畜。在川西北草地冬春枯草期对牦牛和藏羊的失重率测试中发现,藏羊失重率高达43%,一只羊经济损失500元;草地牦牛失重率达20%~25%,一头牦牛经济损失2000元。

1.4 畜群结构不合理,饲养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 长期以来,未对种公牛、种公羊进行科学的选育,随意在亲代中留种,致使畜群平均生产水平下降。牧民对牦牛、藏羊的饲养长期沿袭传统的饲养方式,饲养规模小,牲畜混群放牧管理,使牛群和羊群的公母比例、繁殖母畜、育成畜、犊羔比例不合理,畜群结构也极不合理。导致放牧强度过大、生态问题突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2 主要对策

2.1 转变观念 大力推行季节性畜牧业生产,打破传统的经营思想。推行季节性畜牧业生产,夏秋充分发挥牧草和牲畜两个优势,多产畜产品,这将势必推动草地畜牧技术和经营方式的改变。抓好畜群结构调整,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季节性禁牧和舍饲半舍饲养殖,变靠天养畜为建设养畜、科技养畜。

2.2 畜群结构调整 稳定合理的畜群结构是保持较高生产率的基础,公母畜的比例,适繁母畜、育成畜、犊羔的数量比例,都直接影响着饲养繁殖的效率和产品输出及饲料等资源的利用率。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畜群结构和出栏方案,老弱畜一定要淘汰。

2.3 建人工草场 在高寒牧区因地制宜建设一年生人工草地,可为家畜提供大量的饲草。应继续推行“燕麦+春箭舌豌豆混播”的一年生人工草场,据实地测量,这是当地天然草地产草量的19~27倍。鲜草粗蛋白含量达到11.28%,其优点是投入资金少,牧草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增加了牧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如果经捆裹青贮后,粗蛋白几乎无损失,同时也没有周期性退化和过高的管护要求,这是解决高寒牧区家畜缺草料尤其是缺高蛋白质牧草的有效途径。

2.4 科学放牧 要依据草场状况制定适宜的放牧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适宜的始牧时间,才能起到调控草原的目的。众多生产实践和科学表明,在高寒草原区,对重度退化的草场,通过围栏保护,禁牧2~3年之后,草场完全可以恢复到退化前的状况,对中度和轻度退化的草场,建立围栏,实现小区分地段、分时段轮牧,每个小区约150~200亩左右,放养150个羊单位,每次轮牧时间以10~12天为宜,轮牧周期为40~60天一次。这种科学的轮牧再加上灭鼠补播等措施,完全可以达到恢复草地植被的目的。

2.5 利用综合防治技术治理鼠害 单一的防治技术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成效。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治理等,例如在鼠害爆发时采用化学杀灭方法迅速降低害鼠密度,其后引进天敌生物控制害鼠密度。近年来生态治理技术逐渐兴起,并为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接受,它将成为未来鼠害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2.6 做好御寒管理 由于高寒草地冬季气温过低(最低为-40℃左右),牲畜棚圈过于简陋,难以御寒,牦牛养殖最适宜温度为8~12℃,在此基础上,气温每下降1℃,饥饿家畜的新陈代谢就提高2%~5%,机体热量损失0.65大卡/m2,需每天给活重300千克的牛补饲1.1千克精料或2.2千克青干草,才能弥补寒冷天气造成的散热损失。一头纯放牧牦牛,在冬季体重约下降1/6~1/4,因此应尽量建设适宜的棚圈防冻防寒。

2.7 利用养殖新技术,获得经济效益

2.7.1 羔羊当年育成出栏技术 要实现羔羊当年育成出栏,使羊的成长和草的生长配套一致,顺利度过冬季。可通过建造越冬棚圈,补饲精料,贮备草料等措施,争取羔羊在年内育成出栏。实践证明,实行羔羊当年育成出栏,可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减少冬春季对饲草料、棚圈的需求,同时,冬春舍饲喂养,不再进行放牧,可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

2.7.2 犏牛“一代奶用二代肉用”杂交技术 用良种奶牛的冷冻精液授配母牦牛生产奶用犏牛,再用肉用品种或兼用品种授配母犏牛,其后代无论公母一律育肥肉用。这种技术既充分利用了犏牛的产奶性能,防止了二代杂种的优势瓦解,又生产了优质牛肉,这种经济杂交的利用,大幅度提高了高原养牛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深受牧区牧民的欢迎。■

S812.5

C

1001-8964(2017)03-0025-02

2016-12-29

猜你喜欢

畜群轮牧鼠害
草原鼠害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羊疥癣病如何预防
北方草地夏秋季划区轮牧技术
玉树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森林鼠害防治技术探析
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滩羊牧食特征、体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贵州草地划区轮牧对春季草地成分的影响
大雨过后如何预防畜群疾病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