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通报
2017-04-12肖小余
肖小余
(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
2016年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通报
肖小余
(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
201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省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最严”总要求,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两手硬,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努力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有力确保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2016年,全省蔬果茶、肉蛋奶、蜂蜜、鱼等大宗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9.6%,快速抽检合格率99.9%,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1 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
2016年四川省农业厅组织8个省级、21个市州级和30个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对全省蔬果茶、肉蛋奶、蜂蜜、鱼等农产品和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以及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了监测。
1.1 农产品监测 监测农产品2.4万批次(个),其中,例行监测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种植业产品样品7 890个,合格率99.5%,肉、蛋、奶、蜂蜜等畜禽产品5 185批次,合格率99.6%,鲫鱼、锂鱼等水产品样品1 000个,合格率99.9%;监督抽查各类农产品样品2398个,检出并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10个;专项监测茶叶、草莓、蜂产品、水产品等样品1357个;县域监测蔬果、肉蛋奶样品6183个。组织市县快速抽检各类农产品452.91万批次(个、头、份),其中,蔬菜、水果农药残留38.11万个,合格率99.9%;猪牛羊尿液中“瘦肉精”413.37万头(份)、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8 677批次,合格率100%;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等5669个样品,合格率100%。
1.2 农业投入品监测 抽检各类农业投入品10 743批次(个),其中兽药915批次、农药563批次、饲料2 781批次、种子6357个、肥料127批次。
1.3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 监测“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环境61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在21个典型县(市、区)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及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新增25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10个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点。根据监测结果,及时组织专家会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析、跟踪溯源、依法查处,定期专报通报,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风险隐患。
2 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2016年初,四川省农业厅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等8部门召开全省农资打假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视频会议,大规模开展禁限用农药、兽用抗菌药、“三鱼两药”、生猪屠宰“扫雷”行动、“瘦肉精”、生鲜乳和农资打假等7个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2.7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4.1万家次,查办案件2 245起,移送司法机关23件,收缴假劣种子、农兽药、饲料、肥料194.1吨,挽回经济损失4 967万元,有效遏制了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发生。全省农资经营门店标签售前查验制、购进备案制、销售台账制、索证索票制、公开承诺制、抽检通报制和问题约谈制等进一步落实,高毒农药登记继续保持零增长,生鲜乳收购站管理规范有序,“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均未检出。全省共免疫畜禽16.8亿头(只、羽)次,产地检疫畜禽2.73亿头(只、羽),无害化处理病死猪70.95万头,基本完成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取缔关闭不合格企业1160家,现存企业1816家。
3 农业标准化程度明显提升
3.1 不断完善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全省现行农业地方标准达到923项,家庭农场发展到28585家,农民合作社增至63276个。建成现代经济作物产业标准化基地222万亩,部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906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34个。
3.2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开展“农药减量增效”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25.8%,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36%,农药利用率38.2%,化肥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0.7%以内。
3.3 狠抓品牌创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建成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834万亩,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167万亩。148个县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整体推进工作,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 715.6万亩,无公害畜产品基地695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11个;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5467个,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大力培育“天府龙芽”、“四川泡菜”等省级区域品牌,一批川产特色农业品牌在全国影响力与日俱增。
4 监管举措不断创新
4.1 深化监管示范县创建 新认定成都市等4个市、成都市龙泉驿区等39个县(区)为第三批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累计认定省级监管示范市5个、示范县72个。农业部命名成都市和绵阳市安州区、西充县、苍溪县、邻水县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经遴选,推荐广元市、德阳市旌阳区等10个县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试点单位,示范引领面进一步扩展。2016年全国“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汪洋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得到与会领导和参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4.2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先后建成并运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动物及动物卫生监管、检验检测协作、网格化移动监管等业务系统。以县域为单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可追溯示范建设。全省135个县、2 128家生产经营主体进驻省级追溯平台,累计使用追溯码2亿张,接受消费者查询343万人次。畜禽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年均使用追溯标识7100余万套。115家兽药生产企业实现产品赋二维码出厂、上市销售。建设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作证明电子联网出证点4 519个,成功打造“成都智慧动监”模式。21个市州、15个县部署检验检测协作系统。成都、广元等地试点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
5 条件保障稳步提升
5.1 “监管、检测、执法”三大工作体系基本健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强化市县监管机构人员的配置和能力建设,补充乡镇监管技术人员,配备村组协管员,初步建成省市县乡村“五位一体”技师安全监管和协管队伍,配备专兼职监管人员4.8万余人。市县均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配置执法人员2415名,配备执法车辆、取证和速测设备1603台套。建设8个部省级、21个市州级和158个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站),认证68个,实验室总面积10.3万余平方米,检测设备10 024台(套),可检类别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及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等,可检项目涵盖农兽药残留、违禁物质、重金属含量及品质等。
5.2 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主体责任基本落实 2016年省政府在遂宁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继续推动政府属地责任落地,全省基本形成“行政首长统筹,分管领导主抓”工作格局。县、乡、村三级监管责任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实现“村有人看、乡有人管、县有人查”。生产主体主动落实法定责任,推行生产管控、生产记录、包装标识等内控措施,逐步实现由被动监管向行为自律的根本性转变。
5.3 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2016年省财政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市州平均投入80万元,74.7%的涉农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平均投入33万元,乡镇逐步落实专项经费,重点村(社)每月落实协管员补助100~300元不等,保障监管服务工作。
5.4 宣传培训进一步加强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纳入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调训范畴,各地深入开展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5977场次,发放明白纸、光盘、书籍等宣传资料232万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四川省农业厅制作并广泛播出公益性广告和公益性宣传片,发放宣传册,在四川农村日报开辟《捍卫田间守护舌尖》专栏,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设立《专家视点》栏目,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有奖竞答活动,正面宣传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消费信心逐步增强。
2017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满足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大力推进产地环境治理、投入品管控、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追溯、质量安全县创建、监管体系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专家呼吁:H7N9不是由家禽传播到人地方政府应加强活禽市场常态化管理
2017年1月以来,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有所增加,以浙江、湖南等省较为集中。由于“H7N9禽流感”的错误命名仍然出现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且被过度渲染,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关闭活禽市场等做法,使家禽行业的生产、销售受到影响,出现了禽产品价格销量下降,活禽滞销压栏等现象,家禽行业再次遭受打击,且尤以依赖活禽交易的黄羽肉鸡产业损失较为严重。对此,中国畜牧业协会非常重视,积极了解会员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及时反馈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内相关专家也对H7N9流感形势及防控技术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第一,国家流感参考实验室检测表明,人感染H7N9病毒为偶发、散发型,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是通过家禽直接传播给人”,养禽场未检出H7N9流感病毒。因此,我们再次强调将H7N9命名为禽流感是错误的。
第二,国务院关于研究防控人感染H7N9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曾指出,“同意媒体在报道中使用H7N9、H7N9病毒等简称”。中宣部也从宣传角度提出,媒体需按世卫等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法为H7N9病毒,而非H7N9禽流感。
第三,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应对人感染H7N9流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建议政府要从长远计,开展科学检测监测,规范活禽市场运营,加强活禽市场常态化管理,让广大从业者对国家政策形成稳定预期,合理安排生产经营。
众所周知,H7N9流感事件曾在2013~2014年第一季度给家禽行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各级政府及行业同仁为挽救家禽业做出了很多努力,对此,全社会已有共识。因此不应再让H7N9事件对家禽行业继续造成伤害。
鉴于国务院、中宣部已经对媒体在报道这类病例时应使用的称谓做出了明确指示,中国畜牧业协会及家禽行业全体从业人员衷心希望:各类媒体应落实国务院及中宣部精神,对此类报道谨慎用词,只使用H7N9、H7N9病毒等简称,不再使用“禽流感”一词,不做过度宣传。同时,希望各地方政府加强对活禽市场的日常管理,安排定期休市,认真消毒防疫,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加快促进黄羽肉鸡行业向“规模养殖、定点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转型。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
R195.1
C
1001-8964(2017)03-0009-03
2016-12-27
肖小余,四川农业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