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用山羊养殖综合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2017-04-12周光明熊朝瑞王小强何经纬俄木曲者范景胜王泽洲

四川畜牧兽医 2017年3期
关键词:肉用示范户养羊

周光明,熊朝瑞,王小强,何经纬,俄木曲者,范景胜,王泽洲

(1.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肉用山羊养殖综合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周光明1,熊朝瑞2,王小强1,何经纬1,俄木曲者2,范景胜2,王泽洲3

(1.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编者按:为提高四川肉羊生产科技水平,将已取得的肉羊生产有关科技成果进行集成、组装与推广应用,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承担了四川省农业厅下达的重大新技术推广项目,在四川肉羊主产区成功组织实施了 “肉用山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

我国是世界上山羊生产大国,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山羊数量及产品已居世界前列。2014年全国存栏山羊1.44亿只,羊肉产量428.2万吨。近年来我国肉用山羊生产取得了重要进展,培育和引进了优良山羊品种,加快了本地山羊的改良工作,使其生产性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四川是我国养羊数量较多的省份,2014年存栏羊1 750.7万只,出栏肉羊1632.7万只,羊肉产量25.3万吨。

近年来我国羊肉进口量增加较快,为了提高羊肉供给能力,加大畜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以草换肉”工程,四川开始大面积推广肉用山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在良种推广、饲料饲草加工及配合饲料推广、标准化羊舍修建、适度规模养殖、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应用推广。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省畜牧科技研究院组织实施了“肉用山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实施县(区)包括荣县、富顺、金堂、简阳、乐至、安岳、仁寿、盐亭、南江、平昌、营山、嘉陵、会理、马边、沐川县。

1 组装的技术内容

为实现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吸收国内外山羊养殖新技术并加以配套组装,把全部组装的技术内容归纳为“六推”技术。

1.1 推广优良山羊品种及其经济杂交技术 推广品种: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川中黑山羊、川南黑山羊等。

1.2 推广高床漏缝地板养羊技术 开展羊舍设计,制订圈舍修建标准。

1.3 推广粗饲料加工、青贮、饲料饲草调配技术和人工种草技术 将秸秆饲料切成1.5~2厘米或打成草粉拌入配合料中饲喂,开展青粗饲料青贮,推广优良牧草种植,品种有一年生黑麦草、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等。

1.4 推广肉羊育肥补饲技术 肉羊出栏前2~3个月推广配合饲料进行育肥补饲。

1.5 推广适度规模养羊技术 建立示范户,要求每户出栏肉羊80只以上。

1.6 推广山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推广山羊驱虫技术和主要疫病防治技术。

2 实施效果

2.1 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2013~2015年的实施,已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使全省肉羊生产的科技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全省肉羊生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1 新增出栏肉羊 2013~2015年15个县新增出栏肉羊119.12万只,其中2015年15个县出栏山羊574.56万只,比2014年新增出栏优质肉羊41.08万只,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2.1.2 山羊良种推广及杂交改良 2015年项目县共引进优良种用山羊2.75万只,配种339.81万窝,其中良种山羊配种229.86万窝,良种推广面达67.64%,杂交配种105.31万窝,杂交改良面为30.99%。

2.1.3 示范户 2015年项目建立示范户791户,户平存栏山羊87只,出栏101只。

2.1.4 杂交羊产肉量 8月龄波杂羊胴体重14.96千克,比本地山羊提高8.53千克;8月龄简州与川中杂交羊胴体重19.7千克,比川中黑山羊提高4.5千克。

2.1.5 技术培训 2013~2015年开展各级技术培训班 758期,发放技术资料2.41万份册,培训科技人员和养殖农户 6.6万人次。

2.2 小区试验结果

2.2.1 杂交改良效果 波尔山羊改良简阳、仁寿本地山羊效果明显。简阳波杂一代羊(公羊、母羊)六月龄体重比本地羊分别提高47.17%、41.29%;周岁体重公羊、母羊比本地羊分别提高31.14%、29.47%。仁寿波杂一代羊(公羊、母羊)六月龄体重比本地羊分别提高79.23%、80.84%;周岁(公羊、母羊)体重比本地羊分别提高62.82%、60.03%。

2.2.2 肉羊育肥效果

2.2.2.1 南江黄羊育肥效果 选择南江黄羊5月龄段的公羊70只、母羊70只,按性别分为试验(放牧+补饲)、对照(全放牧)组,试验期为90天,试验组每天放牧8~10小时,并于早、晚各补饲配合饲料0.2千克/只;对照组每天放牧10小时以上。经过90天的育肥补饲,试验组的南江黄羊公羊、母羊的日增重比对照组公羊、母羊的日增重分别提高77.42%、65.35%,效果显著。

2.2.2.2 波杂羊育肥效果 选择5~7月龄的波杂一代公羊20只,平均体重为20.45千克作为试验组;5~7月龄仁寿本地公羊7只,平均体重为11.23千克,作为对照组。饲养方式为舍饲,饲料喂量:配合饲料0.3千克/天/只,青干草0.4千克/天/只,青草2千克/天/只。经过60天的育肥补饲,试验组的波杂公羊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本地公羊的日增重提高78.44%,效果显著。波杂公羊每增重1千克消耗配合饲料3.49千克、青草22.58千克、干草2.47千克。

2.2.2.3 产肉性能 通过对不同品种及组合的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南江黄羊8月龄胴体重达13.15~15.91千克,屠宰率45.57%~50.49%;川中黑山羊8月龄胴体重达15.2千克,屠宰率44.44%;天府肉羊8月龄胴体重达17.37千克,屠宰率51.10%;建昌黑山羊8月龄胴体重达12.88千克,屠宰率45.48%;川南黑山羊6月龄公羊胴体重达11.03千克,屠宰率45.02%;波杂公羊8月龄胴体重达14.96千克,屠宰率48.26%;简州与川中8月龄杂交羊胴体重达19.70千克,屠宰率48.52%。

2.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1 经济效益 项目区三年累计新增出栏山羊119.12万只,每只羊按平均体重28kg,每千克按30元计,项目新增总产值100060.8万元。同时,本项目引导项目县注重羊肉产品的深加工,如将羊肉汤冷冻包装后进入超市或外卖,开发羊肉香肠、羊排等腌腊食品;羊肉主产区还大力开发出各式羊肉菜品,丰富餐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各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发酵的粪便用于种植有机蔬菜,推动生态养殖。

2.3.2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山羊产肉力,增加了羊肉产量,进一步满足了市场对于羊肉的需求量。加快了本地山羊改良的速度,提高了本地山羊的生产性能,缩短了肉羊饲养周期,杂交羊6~8月龄就可出栏屠宰,比本地山羊可提早4个月出栏。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施,增加了饲料来源,节约了粮食,降低了养羊成本,提高了养羊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羊的积极性。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户种草,秸秆青贮,实行放牧加舍饲和推广舍饲饲养方式,减轻了山羊发展对草场植被的压力,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减少水土流失;羊粪回田土可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带动了肉用山羊生产的发展,项目区山羊生产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2015年15个县存栏山羊411.85万只,出栏山羊574.56万只,比2014年分别增长了5.5%、7.7%。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抓好试点示范,做好配套技术推广 采取以点代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配套技术推广工作。各县选择示范户作为配套技术试点示范,省项目技术组成员定期深入示范户指导工作,帮助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做好技术培训。在示范户中利用优良山羊品种开展改良工作,提高肉羊生长速度,增加产肉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统一规划、统一羊舍建设标准,在示范户中建设标准化羊舍,推广自动除粪设施的使用。开展饲料加工,采用统一的饲料配方,通过专业饲料加工厂生产,推广种公羊、种母羊、羔羊和肉羊育肥配合饲料,提高山羊生产的饲养水平。

3.2 抓好引种和种羊选育工作,提高肉羊生产性能 2013~2015年,15个县先后引进良种山羊82838只,加大扩繁规模,加快本地山羊选育和品种的改良步伐,示范效应显著。同时,各项目县加强山羊的选育工作,种羊场和选育户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做好生长、繁殖性能的记录工作,选留优秀种羊,提高了山羊群体生产水平。如项目县开展了南江黄羊、川南黑山羊、川中黑山羊、简州大耳羊等品种的选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3.3 抓好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为做好项目的推广工作,项目组采取各县分层次培训的办法,并结合各种广播、科技赶场等形式,向示范户及养羊户讲解科学养羊技术知识,先后在荣县、仁寿、乐至、南江、金堂、简阳、盐亭、马边等县举办了13期肉羊养殖培训班,培训养羊技术骨干1 000余人,印发技术手册15 000册。讲解项目技术关键及难点,使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各项目区开展技术培训班745期,发放技术资料2.26万份,培训科技人员和养殖农户6.5万人次。

3.4 抓好疾病防治工作,确保羊肉产品质量安全坚持“预防为主,防检并重”的方针,各项目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消毒、驱虫、免疫程序,对规模养殖场户定期开展了圈舍消毒、山羊驱虫、预防注射疫苗(口蹄疫、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综合防治工作,对引进和出售羊及其产品进行严格检疫,建立引种审批制度,并对规模养羊场(户)开展了春秋两季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监测,有效控制疫源,杜绝病源的传播,防止疫病和其它重大疫病的发生,保证山羊健康生长,保障了羊肉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4 结论

4.1 项目首次组装了肉用山羊生产的“六推”综合技术,采用综合技术可将肉羊出栏月龄提前到6~8月龄,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四川省农区发展优质肉羊生产的新模式。项目区三年累计生产杂交羊达1021.21万只,推广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其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2 在项目实施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肉羊标准化羊舍建设,部分县区应用推广了自动除粪系统。2015年在15个县建立示范户791户,示范户新建标准化羊舍12.71万平方米,为全省推广适度规模养羊提供了依据。

4.3 首次在四川较大面积地推广山羊配合饲料,按照肉用山羊的营养需要,结合专业饲料加工厂进行生产,在实施区域中的部分县推广全价配合饲料,提高了山羊生产的饲养水平。

4.4 加快了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肉用山羊生产的发展,为建立全省优质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实施的15个县(市、区)已将肉羊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省内有多个县(区)到项目实施县参观学习山羊良种繁育、羊舍建筑及肉羊育肥等新技术,促进了全省肉羊产业的发展。■

S826.4

C

1001-8964(2017)03-0012-03

2016-12-02

猜你喜欢

肉用示范户养羊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现代化养殖场肉用牛饲养管理要点解析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季节和体重对肉用绵羊超数排卵的影响
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宁武县: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