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研究
2017-04-12李明,喻茜
李 明,喻 茜
(1.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 414006;2.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76)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研究
李 明1,喻 茜2
(1.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 414006;2.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76)
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大学生最注重自我实现因素,然后依次为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和才能发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住址和父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则无显著差异。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生差异化
大学生是社会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时代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其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尤其重要。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发展和自身能力的职业价值观对他们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借鉴成熟的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并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研究内容
职业价值观又被称为工作价值观,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国家,由美国行为学家super于1957年在其职业发展理论中提出。我国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起步较晚,1979年韩进之对我国青少年进行的职业理想调查开启了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大门。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与职业有关的稳定的信念与评价系统,它不但决定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还影响着个体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工作绩效[1]。当个人和组织的价值观一致时,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及离职倾向[2],个体认为工作符合其重要价值需要时,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就会上升。Bellah等在探究职业价值取向对个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时,认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并非是经济发展,衡量个体、组织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应该是劳动者是否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和生活幸福[3]。本文根据职业价值观问卷,选取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价值观进行测量,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南省两所高校大学生为对象,一所为省属重点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一所为普通公立大学湖南理工学院。其中,选取了2013级到2016级四个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学生。共收回问卷816份,经认真筛选后最终有效问卷为778份,有效回收率为95.3%。其中,男生321人,占总人数的41.3%;女生457,占58.7%。样本中,大一学生162人,占20.8%;大二学生355,占45.6%;大三学生202人,占26.0%;大四学生59,占7.6%。另外,本次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较广泛,其中,文史哲专业占24.7%;经法教管专业占32.9%;理科专业占27.5%;工科专业占14.9%。
(二)测量工具
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基本情况部分,主要为性别、年级、专业、学历、家庭住址、独生子女、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收入等客观信息。其中,家庭收入的划分标准借鉴范皑皑等人的研究,以7万元为中间值,年收入高于7万元则属于高收入家庭,反之则为低收入家庭[4];二是职业价值观部分,该部分引用了职业价值观量表。该量表由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陈浩、李天然等编制,共17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方法,从无关紧要(1分)至非常重要(5分)[5]。该部分包括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以及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四个维度。其中“才能发挥”因子包括6个项目,主要表明大学生希望获得独立工作的机会、能参与决策、承担分险以及解决关键问题等;“自我实现”因子包括4个项目,主要表明大学生希望工作能带来成就感、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社会地位与声望”因子包括3个项目,主要表明大学生希望能获取高薪、承担高层管理工作且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因子包括4个项目,主要表明大学生向往舒适的工作、有较好的福利保障、工作时间规律且下班后有大量空余时间可支配。
为检验职业价值观量表的合理性,笔者随机选取了目标学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并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别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职业价值观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1,大于0.8,则说明该部分信度非常好,问卷具有良好的一贯性和稳定性。该量表的效度为0.904,表明效度非常好,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利用因子分析进一步对量表进行结构效度分析。对职业价值观的各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因素,因素负荷大于0.4的因素共有4个,累积可解释的总变异量为58.05%,大于50%,表明题项对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效果。
二、研究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点
从表1可看出,自我实现层面的单题平均得分为4.10,是平均分最高的因子;其次是社会地位与声望因子,该层面的单题平均得分为4.03;再次为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因子,该层面的单题平均得分是3.90;最后为才能发挥因子,该层面的单题平均得分是3.66。通过对比发现,该部分调研对象倾向于将自我实现排在职业价值观的第一位,说明大学生群体更注重职业对其成就感、社会贡献程度、自身能力提升程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影响。
就职业价值观的总量表而言,其单题平均得分为3.88,换成百分等级为(3.88-1)/(5-1)=72.10%,表示样本观察值平均同意的百分比约为72%。
表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描述性分析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性别变量在“才能发挥”这一变量检验的T值并未达到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P值为0.222>0.05;“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这三个因变量检验的T值均达到显著水平,P值均小于0.05,表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方面具有显著性的不同。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对于才能发挥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女大学生在“自我实现”(M=4.15)、“社会地位与声望”(M=4.12)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M=4.02)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在“自我实现”(M=4.01)、“社会地位与声望”(M=3.90)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M=3.73)。
而“独生子女”“家庭收入”在“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这四个因变量检验的T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值P值均大于0.05,表示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家庭收入高低在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 职业价值观各因素在性别、家庭收入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
从表3中我们可知悉:就“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四个变量而言,方差分析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4.525(p=0.004<0.05)、9.817(p=0.000<0.001)、3.061(p=0.028<0.05)、3.774(p=0.010≤0.01),均达到显著水平,即表示四个年级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四个因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究竟是哪些配对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呢?因此本文进一步采用了Scheffe法进行事后比较,结果发现:就“才能发挥”的多重比较而言,2016级组群体显著高于2015级和2013级组群体,平均差异值分别为0.19、0.26,说明大一的学生相对于大二、大四的学生更注重“才能发挥”这一因素;就“自我实现”的多重比较而言,2016级组群体显著高于2015级、2014级和2013级组群体,平均差异值分别为0.32、0.30、0.29,说明大一学生期望职业能让其获得成就感、满足其兴趣爱好等;就“社会地位与声望”的多重比较而言,2014级组群体显著高于2015级组群体,平均差异值为0.17;就“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的多重比较而言,2014级组群体显著高于2016级组群体,平均差异值为0.20。大三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注重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因素。
对不同专业进行分析发现,“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四个变量方差分析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2.361(p=0.070>0.05)、0.267(p=0.849>0.05)、7.256(p=0.000<0.001)、8.228(p=0.000<0.001),其中“才能发挥”“自我实现”两个变量在不同专业间未达到显著水平,“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则达到显著水平。本文进一步采用Scheffe法对“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两个变量进行事后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就“社会地位与声望”的多重比较而言,“经法教管”组群体显著高于“理农医”和“工军事”组群体,平均差异值分别为0.25和0.24;就“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的多重比较而言,同样是“经法教管”组群体显著高于“理农医”和“工军事”组群体,平均差异值分别为0.27和0.28。由此可看出,“经法教管”专业的学生更注重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因素,这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关系,“理农医”和“工军事”专业的学生其工作岗位通常需要在一线或者环境稍微艰苦的地方。
以“家庭住址”和“父亲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四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四个变量,方差分析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2.773(p=0.063>0.05)、1.387(p=0.250>0.05)、0.708(p=0.493>0.05)、0.138(p=0.871>0.05)、1.352(p=0.249>0.05)、2.117(p=0.077>0.05)、0.414(p=0.799>0.05)、0.350(p=0.844>0.05),各个因素在不同家庭住址和父亲受教育程度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无论是住在城市、区县或者是农村的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的各个因素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信息日益发达的社会,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地域已经不再成为限制因素。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也并未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产生影响,新一代年轻大学生自主性非常强,父辈的影响力逐渐弱化。
表3 职业价值观各因素在年级、专业、家庭住址以及父亲受教育程度变量上的差异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四个维度: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通过对四个因子的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大学生最注重自我实现因子,其次分别为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才能发挥。说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在选择职业时会将工作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这与王艳等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王艳等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将自我发展作为职业价值观的核心要素,然后才是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说明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同质性。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年级和专业间存在明显差异。女大学生比男生更注重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而在才能发挥因子上,性别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女不如男”的传统观念正在被改变,女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多的女性渴望超越自我,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这与大学各个阶段的特征紧密相关。大一学生更注重才能发挥和自我实现,期望能在职场中大展拳脚、发挥自身所长、获得成就感并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这种职业价值观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这与他们刚刚步入大学还未涉足社会,并未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有一定的关系。大三、大四的学生相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自我认知和职业认识逐渐趋于成熟,对现实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经历了实习和求职之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做出相应调整。
通过研究还发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也现在一定的差异,经法教管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重视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这与专业间的男女比例有一定的关系,结合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因素中的差异性来理解,经法教管专业相对于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来说,女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该类专业的学生更重视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首先,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多元化的职业价值观特点以及不同阶段、不同群体职业价值取向的差异,采取差异化职业价值观教育。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还应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指引方向,高校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大学生设置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其次,职业教育还应与专业学习内容相一致,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来进行职业规划,促使学生间接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再者,高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应根据动态的就业市场随时更新教育内容并结合新颖的方式对大学生实施职业价值观教育。很多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是向学生单项传授一些求职技巧和对就业政策信息的解读,这种单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形式并未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起到影响作用。高校可将实习纳入学分认定中,利用高校自身资源与企业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更直观的认识。最后,高校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请各行各业的校友返校交流,可以从不同的职业角度和人生经历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应明确自身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切忌眼高手低,过分追求物质要求;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放松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得失,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学好专业知识,多多抓住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
[1]胥兴春,张大均.教师职业价值观与其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工作绩效的中介作用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34-138.
[2]Cable D M,Judge T A.Person–Organization Fit,Job Choice Decisions,and Organizational Entry[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6,67(3):294-311.
[3]田喜洲,左晓燕,谢晋宇.工作价值取向研究现状分析及未来构想[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4):32-39.
[4]范皑皑,杨钋.大学生的职业准备策略——基于北京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95-102.
[5]陈浩,李天然,马华维.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6):553-559.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Values
LI Ming1,YU xi2
(1.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eyang,Hunan 414006,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76,China)
In this paper,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values.The analysis shows that most college students pay mostly attention to self-fulfilling factors,and then followed in turn by factors:the social status and prestige factors,work environment and welfare security.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grade and specialty of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values,whi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amily income,whether single child or not,home address and father's educational level.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s of professions,and carry out differentiated professional values education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and grades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career planning ability.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values;students'differentiation
G641
A
1672-934X(2017)02-0119-06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2.019
2017-01-16
湖南省教育科学教育经济与财政研究基地2016年度硕士生科研创新项目(16SKY07)
李 明(1960—),男,江西萍乡人,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喻 茜(1991—),女,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