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红马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2017-04-12范诗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语言思维

范诗明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当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教学观及“言语实践”活动,常见于小语教学活动中。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片段教学为例,反思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策:一、拨云见日——关于“思维”、“语用”、“核心素养”的再认识。二、授之以渔——思维方法的传授。标新立异——关注“发散(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四、齐头并进——思维与语言共发展。

[关键词]语用;言语实践;核心素养;思维;语言;培养之策

【分类号】G633.55

本人喜欢阅读,记得曾经阅读报刊杂志时,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位学生撰文反思:我为什么‘没了想法?因为上课就是你当水桶,老师拿着水管往脑袋里灌水。自己不过是在‘说说你的想法要求下,规规矩矩默写出‘标准答案。有外国学者评价中国学生:很勤奋,但缺少想法;会考试,但不会提问。”

外国学者对中国学生的评价,不由人想起: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在刚结束的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笔者被学校聘为语文学科的评委,连续几天近20节语文课的观摩,欣喜地看到语文课堂教学关注“语用”,重视“言语实践”,注意“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其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片断回放(青年教师)A

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

师:“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生:沙漠旅行结束了,还是在小溪边,正在喝水的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小红马嘲笑小骆驼,“丑陋的家伙,长得真难看!”小骆驼理直气壮地说:“别看我们长得难看,又宽又厚的脚掌可以防止脚陷进沙子里;两层睫毛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不会进沙子;背上的驼峰可以贮存养料,我们在沙漠长时间旅行却不会饿死。这些虽然难看,可却有用。”小红马将信将疑:“真的吗?”……

生:沙漠旅行结束了,这一天,小骆驼又来到了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听了小骆驼的话,小红马不以为然。后来,小红马与小骆驼一起进入大沙漠……沙漠之行,让小红马明白了: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看有没有用。

学生们的述说,再现了小红马和小骆驼再次见面的情景。

一切顺理成章,学生理解得深刻,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突然,一个声音冒了出来:“小骆驼应该感到自豪,那小红马应该感到自卑……”

青年教师闻听此言,竟一下怔住了,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

正在这尴尬之时,下课铃声响了……

接下来的这几天,“小骆驼应该感到自豪,那小红马应该感到自卑……”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引起了我的思考。

无巧不成書,正好三年级一位女语文教师请假外出,我临时代课,不曾想,正好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随即萌发了检验我当时想法的念头。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片断回放(笔者)B

教学临近结束,进入“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板块。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师:“沙漠旅行结束了,充满自信的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先想一想,再演一演。

两生为一组角色表演“溪边再会”(略)。两生唯妙唯肖的表演,再现了小红马和小骆驼“溪边再会”的动人场景。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表演,你觉得怎样?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议一议,提出你的合理建议。等会儿,我们还要比一比,谁的建议好。

生:我觉得小红马仅仅听了小骆驼的话,就相信了,有点太简单了。应该是,听了小骆驼的话,将信将疑……

生: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小红马相信小骆驼的话,我以为应该加上小骆驼和小红马进入大沙漠旅行的情节,让小红马实地体验一下……

生:事实胜于雄辩。这样的“沙漠之行”会让小红马感受更深。

生:我课前预习时上网收集了有关骆驼的资料,如: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摄氏度、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还能在负重200公斤的情况下,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这些内容可以加上……

这时,我临机一动,把导致那位年轻教师一时语塞的课堂中冒出的“不谐之音”引入讨论。

师:有位同学说“小骆驼应该感到自豪,那小红马应该感到自卑才对?……”你们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一时间,学生们怔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只过了一小会儿,小手陆续举起……

生:小骆驼因为脚掌、睫毛和驼峰在沙漠中有特殊的作用,他应该感到自豪。但小红马也有他的作用,只要脚上钉上马掌,也能在沙漠中奔跑……

生:小红马也有自己的长处,可以负重载物,闪电般的速度,常常用于巡逻、侦察,甚至,成为骑兵的坐骑,在战斗中,出奇制胜……小红马的作用也很大,怎么感到自卑呢?

师:你会怎样安慰小红马呢?或者,你会怎么劝说呢?

生:我会这样说,不要光看外表美不美,重要的是有没有用。

生:我补充一点:不要嘲笑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扬长避短……所以,小红马不应该自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话音刚落,课堂自发地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堂课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

案例反思

一、拨云见日——关于“思维”、“语用”、“核心素养”的再认识。

“学而不思则罔”,“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我思故我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强调“思维”的重要。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养三个维度,十项核心素养指标。”其中“自主发展”之“学会学习”中,强调“勤学乐学、善于反思”,要求“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终生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主动适应与创新”强调“创新能力”,提出“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具有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探索精神;敢于质疑,尊重证据;勇于挑战。乐于创新,积极实践。”可见,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总体目标与内容 ”中“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的工具。语文课程基本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起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

二、授之以渔——思维方法的传授。“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课堂中,变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为学生学会自主提问解答。只有“我会思”,才能真正落实“学習主体”地位。

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为例,介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发展思维能力的常见方法。

1、围绕课题质疑。课伊始,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了以下问题:(1)文中的“我”是谁?(2)为何感到“自豪”?(3)为何说是“应该感到自豪才对”?(4)为何以一句话“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为题?

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相信,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2、文本重点、难点处质疑。小骆驼为何感到“自豪”?“自豪”是文本核心词,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从文中找到有关语句。

3、针对学生疑点质疑。所谓“疑点”,就是学生理解或感悟常是出现偏差或是似是而非之处。如本文的“小红马应该感到自卑”的讨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不要光看外表美,更要关注内在美;再进一步,认识到自身与他人各有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4、抓住文本结尾或空白处质疑。如课文结尾处的“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环节,“沙漠之行结束了,小骆驼又来到小溪边,小红马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此外还有“针对文本结构或表达方式”的质疑等等。

三、标新立异——关注“发散(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发散(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想象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脉络时,采取的就是发散(求异)思维,通过寻找小骆驼情感变化的三个词,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笔者不满足于仅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寻找其他合理的分段方法。果然,学生们分别找到了按人物出场顺序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至此,学生明白了分段方法的多种多样。

又如以上“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环节中,通过“想一想”、“演一演”、“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尤其是“议一议”中,学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引发了学生思维风暴。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通过创设语言实践情境,有效组织语文学习中学生间的对话与交流,学生不仅学习“语用”,共享思维成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四、齐头并进——思维与语言共发展。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 笔者一直在进行语文学习全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探索构建“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课中学习——解决问题”,“课后迁移——学以致用”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流程。在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更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个例子,从中,我的知识、技能增长多少?语言习得(如重点词句及特殊句式或表达方式)怎样?更为关键的是思考:我如何运用于言语实践中。简言之,如何学以致用,将文本语言(具体词句、表达方式及布局谋篇特点)内化为自身语言。课前,思考学什么;课中,聚焦如何学;课后,探究如何用。如此,才能真正完成语文学科的重任——思维与语言共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助力言语智慧的成长。

这或许就是“小红马应该感到自卑才对”给予我的启示。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语言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思维总动员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