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2017-04-12孙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日语专业建设与发展新建本科院校

孙鹏

摘 要:中日关系持续遇冷、日语专业林立,新建日语专业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本文针对日语专业的目标定位、困境分析、建设和发展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新建本科日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建设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H36

中国的日语教育的发展始于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全国开设本科日语专业的院校达到了约500所,仅广东省就已经达到了近30所。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中日关系持续遇冷、对口就业岗位减少的不利条件下,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正视现实困难、确立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才能顺利实现由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的转型和升级,不断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日语专业建设。

一、日语专业的目标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要求。这一要求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将“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具体可以概括为:“日语语言技能全面、熟知日本社会文化、人文素养深厚、知识面宽广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针对上述目标定位,新建本科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语言基础。应该在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上明显高于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这是办学层次决定的,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②课程设置。在高年级应尽量开设与未来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要密切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在专业课程方面需逐步实现全双语教学、增加日语听说训练课程的比例;③实习实践。须设定严格、有效、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实习环节,使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④文化理解能力。“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需将“日本文化的理解”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日本商务礼仪、日本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课程将成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 日语专业面临的困境

(1)内部困境

首先、内部困境表现在新建本科院校多为第二、三批次录取的院校,从考生的素质而言、

同A类本科院校相比较有较大差距;其次、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比例普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水平;第三、建设“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对于大家来讲“经验不足”是共同的困境,众多高校都在不断探索、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实践经验。

(2)外部困境

外部要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年来持续紧张的中日关系带来的人们对报考日语专业的信心缺失;二是中日关系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的日企相对减少和裁员等现象直接促成了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造成了日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低”的现象;三是日语专业多处于“附属地位”,“可作为特色专业为学院增添异彩、难作为主打专业重点建设”是新建本科日语专业的共同命运。

三、新建日语专业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应用型”的目标定位和专业建设的诸多“困境”,新建本科日语专业必须着眼于地区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这两个制高点,不断研究和探索“应用型”本科日語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新对策。

(1)夯实基础、把好教学质量第一关

就目前我国的日语教育现状,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多为“0起点”开始学习日语。

因此、在初级阶段如何使他们打好基础是我们进一步贯彻“应用型”培养目标的第一步。任课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与实践,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

(2)加强教改、做实实践教学环节

正确理解“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质和内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日

常教学过程中同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执行,要做到不流于形式、把实习实践工作做牢做实,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实践、实训过程中练习和巩固日语专业知识,形成过硬的日语听说读写技能。

(3)强化培训、合理调整师资结构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使之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在职称评聘等方面取得进展;同时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有企业行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充实现有教师队伍,改善原有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分布不平衡的局面。第三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我们瞄准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形式上表现为引进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校企合作共同进行项目研究、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等等。

(5)走出国门、推进专业的“国际化”

作为日语专业学生的留学目的地日本国内的教育发展现状也告诉我们,日语专业的国际化建设前景十分广阔。就目前已经付诸实践的“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形式主要包括:“2+2”(国内学习2年日语、日本学习2年其它专业、取得双学士学位)、“3+1”(国内学习3年日语、日本学习1年专业,取得双学士学位)、“2+1+2”(国内学习2年日语、日本学习1年日语、日本学习2年专业、取得双学士学位)等。

结语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既面临新形势下的各种困难,也面临新时期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提高质量、创新模式、服务社会”这三大要素,通过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有力措施,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地方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曲朝霞,栗霞.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

[2]戴玉金,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下日语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16 (2).

[3]于秋芳,张唐梁.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专业建设的考察[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

猜你喜欢

日语专业建设与发展新建本科院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