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优化高校乒乓球课教学内容的实践探讨

2017-04-12陈远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内容高校

陈远莉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笔者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要合理选择乒乓球课教学内容、运用分层次教学、增加理论课学时、增加球感练习与游戏内容以及比赛法等几个方面,来优化高校乒乓球课的教学内容,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

G864-4

一、前言

乒乓球运动素有“国球”之称,它具有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锻炼价值高等特点,在我国高校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是我国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这一运动专业性和技巧性较强,技术繁多、战术复杂多变,具有击球时技巧性和心理素质要求高的特点,需要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才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达到乒乓球技战术学习的目的。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教学中,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很难掌握乒乓球全部技术,攻球技术也需要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才能巩固,这也给高校的乒乓球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乒乓球课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符合大学生锻炼体质掌握乒乓球技战术的目标,就应该对乒乓球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应该更加注重精简实用的教学内容。

如何让乒乓球课堂更加吸引学生,摆脱专业训练的枯燥,帮助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及学习技能的良好效果。如何让没打过球的学生学会打,会打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学生都能从乒乓球运动中找到乐趣,得到锻炼。通过期刊网检索得知,乒乓球教学改革近年来也受到了各大高校学者较高的关注。因此,根据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得其更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以及高校学生个体素质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以上问题出发,对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文献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掌握近几年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总体发展状况,结合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学生的上课情况以及乒乓球队训练中教学方法中的问题,通过专家访谈,向各前辈、专家请教,以此为依据分析如何优化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如何上好乒乓球课以及如何解决乒乓球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教学经验,结合近几年乒乓球教学方面的论文与部分资料,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帮助乒乓球运动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为今后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的发展提供依据。

三、优化高校乒乓球课教学内容的对策探讨

1.因材施教,根据技术等级采用分层次教学内容

乒乓球对其基本功与球感要求甚高,学生的乒乓球基本功参差不齐,要想在大学阶段培养较高技战术的学生非常困难。乒乓球技战术多,其推、打、弹、拉、拔、搓、削、挑、滑、抹等技术在高校课程中很难全部涉及与掌握。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是关键。首先,通过测评进行分组。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针对不同的技术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教学重点放在推挡、搓球、攻球和拉球上,从易到难的灌输,使学生逐渐接受,这样精简的教学手段既有助于学生对其兴趣的培养,也有助于动作技术的逐步提高。

在运用不同层次的不同教学内容上,笔者将其分为三级:第一级的学生接受过专项训练,有基础;第二级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喜欢打有一定球感;第三级以兴趣和学分为目的。第一级的以攻球与弧圈球为主;第二级的以攻球与落点训练,结合实践为主;第三级的以球性练习,基本功練习为主。每一个组的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创新以及有趣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在体验成就感与收获感的同时才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

2.加强球感练习内容,增加学习兴趣

在球类的练习中,专项球感非常重要。在高校教学中不能忽略球感练习,球感对于球类运动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专项感知觉。而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讲,短时间要掌握乒乓球专业的球感非常困难。因此,笔者认为,高校乒乓球课中球感练习,应该是逐渐增强对球的控制,增加学习兴趣这一要求就可以了。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球感练习以及乒乓球相关的小游戏,在提高学生的手感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达到锻炼身体,增加学习基础的目的。在球感练习中,可采用绕台接力、正反面颠球训练、对墙打、抛接球等练习。

3.在课程中穿插游戏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游戏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可以较大的提高乒乓球课学习效果。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课前热身,还有助于动作技术、技能的形成,以及专项素质的提高。此外,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集体注意精神,从而提高乒乓球课的教学效果。游戏可采用运球接力、打准练习、条件性比赛、擂台赛等,个人对抗比赛以及分组比赛结合进行。

4.乒乓球技术与理论的相互融合

乒乓球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技术练习和理论学习两部分。由于受竞技体育的影响,高校体教师在乒乓球教学中较少涉及理论知识的传授,轻理论学习的现象在乒乓球教学中也比较突出。笔者在乒乓球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如果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技术学习,会让很多学生在课程中难以掌握,也会使学生在理论方面也是一无所获。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理论课内容可以涉及国球历史、“乒乓外交”,还有裁判以及基本击球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乒乓球的学习方法,还能够融会贯通政治、经济以及体育励志方面的内容作为补充,达到乒乓球知识的拓展。大学生思想已经比较成熟,通过讲解技战术的原理,也能较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增加自学基础,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乒乓球技术的要求,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好技术练习,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懂技术、懂战术,也要通过加强理论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甚至对整个体育的认识[2]。

不仅如此,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与比赛视频,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乒乓球技战术的构成,击球方法、动作要求、易犯错误以及击球的路线、制胜方法。实践证明,理论课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乒乓球运动基本的技术,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比赛规则,并从中培养学生对乒乓球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基本知识的认识,最终达到改进技战术,增强基本知识,拓展思维,锻炼身体的教学目的。因此,技术课与理论课在高校乒乓球中应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5.注重引导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6.合理运用比赛法,增加乒乓球运动的魅力

体育运动的魅力与活力来自于竞赛,它能激发人的潜力,增加集体荣誉感。乒乓球学生都不陌生,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赛,可以通过可行的娱乐化教学方法来实现的。乒乓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类运动,需要结合竞赛来锻炼学生的实际技战术能力。例如在乒乓球教学的课堂,充分利用乒乓球的竞争性和学生好比拼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乒乓球的比赛。通过比赛可以更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乒乓球竞赛规则,锻炼心理与技战术的运用能力,从中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并使学生在参与练习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乒乓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根据学生不同组别安排不同的竞赛内容。高级别的,可以分组比赛,个人擂台赛、条件性比赛,循环赛和淘汰赛等。基础差的进行打准竞赛、接球竞赛以及水平差不多之间的比赛。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竞赛方案,增加娱乐化的竞赛,增加创新,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乒乓球学习效果。

7.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灵活选择学习方法

通过搜索期刊网相关资料,房杰等人以自主学习为研究对象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做了实验研究,学生对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持积极认可态度,表现出理性化、活跃化、个性化、多样化、娱乐性、主题性和竞争性等诸多优点[4]。王汝英,以探究型教学方法在大学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探究性的学习可促使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予性和探索性。乒乓球虽是个人项目,但是也需要合作学习。学习之处,通过教师的集体讲解,使学生了解乒乓球练习方法与要求,技战术的基本特点与训练方法。然后从导入、认知、学习、纠错以及巩固练习这几个阶段,让学生达到学习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寻找问题,不断调整来达到乒乓球课的目标。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5]。乒乓球课中要注重应用能力,从开始由教师主导集体练习,到相互合作、分组,到每个小组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总结”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在乒乓球教学中,在技战术学习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理論结合实践、解决和创新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也就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过程,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在乒乓球课上,还能在业余时间坚持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乒乓球技战术的目的。

四、结论

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学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达到锻炼身体,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与锻炼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核心。高校乒乓球课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总结,才能达到持续更好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不断研究教材和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着力引发培养学生的乒乓球兴趣,然后再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引导,使这种动力保持长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时要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仅仅从课堂上的练习还是远远不够的,都要把当前的教学活动和终身体育的目标相结合,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特点及改进对策探讨.贾智丰.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9卷第3期

[2]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效果探析,王 英,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3]高校乒乓球教学实践探讨,宋浩(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No4

[4]我国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发展趋势综述,宋崇丽,2007年第23卷 第6期,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5]Cohen E G.Restructuring in the classroom:conditions for productive small group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4,64:1-35

猜你喜欢

乒乓球教学内容高校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乒乓球与大铁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