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2017-04-12魏树浓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初中体育

魏树浓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一定的体育技巧,还应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心理教育的渗透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创新和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本文从教学环境营造、多样化教学及开展团队活动等方面探讨心理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教育;教学渗透

【分类号】G633.96

体育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技巧,强健体魄,还在于更有效的调试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培养良好品质[1]。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是生理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发生转变和情感价值形成的关键阶段。因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一、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不管是哪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和课堂环境密切相关,诚然初中体育也是如此。为在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心理教育,体育教师必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进入一个宽松、活波、积极的环境,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热情和参与性,减小或消除学生的畏难和抵触心理。特别是对于体重较胖、不喜运动的学生,本来就是对体育课程没有足够的兴趣,倘若体育教师仍采取单一演示、机械化模仿及教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也无法让学生主体性,很难达到心理教育的目标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

基于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来营造有助于心理教育渗透的课堂环境,更多的选取初中学生喜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并采取学生熟悉、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此不仅能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度,还能有效舒缓他们的内心压力和不良情绪。

二、切实做好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个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状况等方面是有所差异的,且他們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所以体育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具体而言,一方面对于身体素质不强,不喜运动的学生,应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鼓励,以激发其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增强他们的信心。初中体育项目多样,学生必然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或愿意参与的运动,而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鼓励[2]。比如:排球教学上,体育教师对于兴趣欠佳的学生,主动、热心与其交流,了解到学生因感到自己瘦弱,对球类运动项目活难以提起兴趣。之后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特别留意这类学生,对其表现出有兴趣或表现良好的运动给予针对性指导和鼓励,这些学生对体育课程有了兴趣,并在体育课堂更为主动、积极。另一方面,对于心理抵触、情绪不佳学生,应给予针对性运动和锻炼以缓解。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对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闷在内心,不愿意诉说,以致于情绪长时间压抑而未能及时有效释放,进而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孤僻、自卑、厌学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主动去了解这些学生的性格、家庭状况、学习等情况,再通过针对合理的体育活动方式引导并缓解他们的不良心理。比如:胆小学生,可开展开导性练习,锻炼其勇气和信心。

三、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一)竞赛活动

为培养和强化初中学生耐力、抗挫折力,让其更好的理解真、善、美,使其更好感受生命意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好竞赛类体育活动。体育竞赛采取公开、认可的方式和规则,进行身体运动、协调等能力的竞争挑战,因此学生间既竞争又合作,且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超越自我。基于此,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竞赛活动时,必须基于真、善、美情感,培养和强化初中学生自律意识和守则意识,进而在满足学生精神需要基础上,使学生在对抗和合作运动体验生命,感受体育的魅力,不断满足学生强身、社交、发展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另外,在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中,成功和失败是必然结果,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做到因势利导,让学生参与竞赛成功或者失败后,更好的强化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进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有效改善。譬如:分小组进行800米、1500米跑步比赛。

(二)团队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在成长和发展关键期,虽说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力已有大幅增强,但心理素质仍有诸多缺陷,在学习和生活能力方面不强,学生间的差异大[2]。比如:有些初中生的社交能力不强,在面对难题或者困难时不能有效求助,易把一些负面情绪压于心内,长此以往就会打破平衡的心理状态,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应通过团队性体育活动的心理教育功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社交,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增强其心理适应力。

在选取体育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初中学生易面临的社会适应问题开展情境教学,组织和开展一些有关成功和失败、团队和个体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更为切身的理解生活和人际交往,逐步建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此可有效预防初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4]。比如:对于那些孤僻、不信任他人、人际关系不佳的学生,可在课堂上开展“信任背摔”、“跌人梯”等拓展项目,然后再给予有效引导和积极评价,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增进其对他人的信任。

四、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让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因此,要重视兴趣的培养,引导初中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诸多创新和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可采取表演、多媒体、游戏等方式。

比如:篮球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模范和练习”的方式,可组织全班学生观看CBA、NBA等篮球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然后老师对篮球的动作、规则、技术要点等进行讲解,如此不但能大幅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有效从改变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并形成良性心理。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是心理教育渗透的一个重要路径。对于身心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初中学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合适、有效的方式来渗透心理教育,强健学生体魄,健康学生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教育研究[M].河北出版社1994:207-209.

[2]钟荣葱.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渗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4:25.

[3]方.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7:116-117.

[4]吴云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1:62.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初中体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