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2017-04-12曾启强
曾启强
摘 要: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一段时期,但是,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教学改革以后的课堂,教师大多将重点放在了课堂的知识讲解和释疑解惑上,较少关注教学目标的提出与引领作用。在学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期间,笔者对各学科开展的公开课进行了观摩,对于定标导学这一环节的处理,多数教师是以直接呈现或让学生朗读一遍来完成的,没有对这一环节的处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这一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这一教学环节提出了几种处理方式,以期更好地用目标引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定标导学;教学目标
G633.6
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我校经多方学习与研讨,最终确定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基本教学模式,该模式共有五个环节:定标导学——自主互助——释疑深化——主体提升——评估小结。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注意到老师们将重点更多的放在了自主互助、释疑深化以及主体提升这三个环节的研讨上。在我所观摩的一些课例中,定标导学这一环节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形式化地展示,或让学生朗读一遍,然后直接跳过,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中。其结果是既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无法使学生真正感受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整堂课始终处于盲目学习的状态,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了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激励等功能。而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互助的学习活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要达到这一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他将要学到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哪些基本要求、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甚至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本节课较难理解的要点等,以便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课堂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达成本节课的要求,并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主动进行检测和评价。由此可见,“定标导学”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最佳效果所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基于这一点,笔者在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探索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几种处理方式,希望能充分发挥“定标导学”这一环节的作用,用教学目标有效引导课堂教学。
一、直接呈现
目前,大多数教师对定标导学环节的处理方式便是用多媒体直接呈现,其优点是方便快捷、一目了然,但机械化的一闪而过,学生无法深入领会教学目标的内涵,其作用也就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因此,我们不妨在呈现出教学目标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并谈谈他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认识,以及他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的教学目标存在的疑问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在思考、发言的过程中便能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情有更准确地把握,从而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
二、情境引入
除了单一的直接呈现教学目标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定标导学这一环节更生动一些,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在这一环节中融入生活情境,使教学目标的呈现更加自然,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展示细胞分裂的图片,找出细胞分裂的规律,让学生逐步得到细胞分裂一次、分裂两次...分裂十次后的细胞个数的表示方法,并由此引出本节课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此时,通过这一有趣的情境创设,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感知,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有效地激发,教师在这时呈现出教学目标,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让学生主动对照情境中的知识点和方式方法思考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了解教学目标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问题解决
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定标导学环节中设置疑问,学生可以先用已有的经验来尝试解决。当学生经过尝试后发现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指出新的知识点可以帮助他们获得解决方法,并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自主尝试的基础上,求知欲使他们迫切希望获得新的方法,并因此积极主动地投入对教学目标的研究探讨中,使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
四、温故知新
中学学习,特别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或相关的生活经验。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学应该通过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加以类推、分析、比较和综合,应引导学生努力探讨观念之间的联系,指出其异同,从而明确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在定标导学环节中得以体现。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接点选择合适的先行组织者,以旧的知识点引出新的内容,并随之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学习的系统性,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
五、分解呈现
新课标在强调课堂预设的同时,提倡要关注课堂生成。课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各不相同,如果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并分阶段予以呈现,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并获得更理想的课堂生成。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参考文献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解呈现教学目标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定标导学环节进行分解,在各个阶段中逐一呈现,使学生在明确的目标引导下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六、后置呈现
与一般的做法不同,后置呈现是将定标导学环节放在一节课的最后:即“先上课,后定标”。后置呈现教学目标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提升作用,因此更适宜在复习课中采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回顾知识点,并在练习中查漏补缺。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把握之后,再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明确的检验性学习,从而强化学习结果。
当然,定标导学环节的不同处理方式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合理选择。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检验或评价,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完整性,真正体现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环节之一,定标导学也應受到更多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更好的处理方式,积极总结好的经验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黄莉敏,张敏.教学目标呈现方式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和目标实现度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6).
[2] 张大均,郭成.认知派的教学理论[EB/OL].http://www.pep.com.cn/xgjy/xlyj/xlgj/zhuaiti/yw/201205/t20120530_1128514.htm,2012-05-30.
[3] 崔允漷.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