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蜻蜓点水式的广度到掘井汲水式的深度
——以《纪昌学射》为轴心的群文阅读新思路

2017-04-12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眼力鲁班基本功

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故事的题目叫《纪昌学射》。(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纪(jǐ)昌学射。

师:他读得对吗?

生:对!

师:我最担心大家读 jì。 这是个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一个读纪 jì,纪念;一个读纪 jǐ。 在姓氏当中,都读——

生:jǐ。

师:你们的预习非常棒!以前有一部电视剧叫《铁齿铜牙纪晓岚》,现在把这个名字重新说一遍,铁齿铜牙——

生:纪(jǐ)晓岚。

师:看到这样一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我们都非常善于根据课题来质疑,对吧?

生:纪昌为什么要学射?

师:好的,第一个问题,有质量。

生:纪昌向谁学射?

师:对,学嘛,大多有师傅。

生:他是怎么学射的?

师: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怎么学射的?

生:纪昌后来成功了吗?

师:四个问题——跟谁学?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结果怎么样?现在打开课本,带着这四个小问题,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老师有要求:标上自然段的序号;把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读完以后想一想,刚才的四个小问题你是否都能回答。把这四个小问题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课文当中还是有一些字词需要特别提醒的。(出示词语)第一组词谁来读?

生:飞卫、纪昌、能手。

师:字正腔圆。第二组谁来读?

生:梭子、虱子。

师:这两个词有一个特点,是什么?最后一个字都读轻声,梭子(zi),虱子(zi)。第三组——

生:聚精会神、百发百中。

师:这些词我们都能读出来,但肯定有不理解的。比方说飞卫。(出示图片)飞卫,就是图中的这个人。相传他是春秋时期邯郸的著名神射手,被尊称为“不射之射”。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也是讲“不射之射”的,是哪一篇?

生:《惊弓之鸟》。

师:不用弓箭,照样把大雁射了下来,对吧?就是这么厉害!相传飞卫是后羿的后人,历史上著名的神射手。梭子,大家见过吗?

生:是织布用的。

师:对,我们来看看它的样子。(出示图片)两头尖,中间有点儿椭圆。用来织布用的,来回地穿梭。“日月如梭”中的“梭”指的就是这个。现在我们再把这些词读一遍,朗读要有节奏。

(生读)

师:刚才的问题还记得吗?把这四个小问题连起来就变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叫课题扩充法。

生:他跟飞卫学射箭。

师:嗯,纪昌跟飞卫学射箭。

生:他学习射箭主要练眼力,就算有人用针扎他的眼睛他也不会眨一眨,他可以把一只虱子看成像车轮一样大。

师:最后呢?

生:最后他成功了。

师:谁愿意连起来再说一说?

生:纪昌向飞卫学射箭,主要练眼力,他把眼力练得相当到家了,有人扎他的眼睛他也不眨一下,他还能把虱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后来他成功了。

评析:这一环节由三个内容组成:认词解义、朗读课文、概括大意。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作,也是常规工作。认识和理解词语,是学习课文必须有的环节,尤其是课文本身讲的就是如何练好基本功,这个基础就非落实不可。朗读之前,先围绕题目让学生质疑,然后带着问题朗读,这有利于提高朗读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整体把握。

师:刚才老师听到两个同学都不由自主地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叫练眼力。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他在练眼力。

生: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师:两个自然段都在写练眼力,那么,纪昌练的眼力是一样的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同学们在读中发现,在小组中讨论。可以写一写关键词。

(生思考;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现在我请小组里的同学来汇报。

生:它们的相同点是都需要坚持不懈,长时间艰苦地训练;不同点是第2自然段是把动态的物体看成静态的,第3自然段是把一个小的物体看成大的物体。

师:你非常会读书,为你鼓掌!这两次不一样,一次是把动态的看成静态的,咱们可以简单称为“动变静”;一次是把小物体看成大的物体,称为“小变大”,这是不一样的。(边说边板书:动变静,小变大)它们的相同点是——

生: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师:用个简单的词叫“长久”。都是在练眼力,都很艰辛。(边说边板书:长久、艰辛)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第一次练眼力,谁来读一读这段话?带着你的理解,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生:(读)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他练眼力很辛苦,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

生:“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还有“注视着”。

师:这三个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艰辛。好,请你把这种理解表现到你的朗读中。

(生重读)

师:非常好!咱们照她的样子也读一读,读出练眼力时的不易、艰辛。

(生读)

师:纪昌在织布机下面盯着来回穿梭的梭子。终于,即使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同学们,这份艰辛我们能体会到吗?如果是一天算不了什么,但是,他练了整整两年啊!孩子们,烈日炎炎的时候,纪昌——

生: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天寒地冻的时候,他还是——

生: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月明星稀、夜阑人静的时候,纪昌依旧——

生: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由小变大练眼力的过程。

生:(读)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纪昌练眼力的艰辛?

生:聚精会神。

师:聚精会神,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每天。

师:每天盯,瞪大眼睛盯着某个地方一动不动。来,咱们一起来盯一盯!老师手里有个话筒,全体起立,眼睛停在这个话筒的花边上,咱们盯一分钟试试,好不好?瞪大眼睛,开始!(计时一分钟)好,停!我采访一下,刚才盯一分钟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眼睛很酸。

生:好像要哭的感觉。

生:我的眼睛痒痒的。

师:同学们,要练眼力,你觉得需要的是什么?

生:耐心。

生:毅力。

师:这也是相同的地方,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板书:耐心、毅力)这都是我们可以发现的共同点。除此之外,这两次还有没有共同点?它是怎么写的,你发现没有?

生:他都是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某种东西的。

师:我提示一下,之前都是飞卫——

生:都是飞卫教他怎么练。

师:接着呢?

生:纪昌就怎么去练。

师:然后呢?

生:结果成功了。

师:相同点,飞卫怎么说,纪昌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板书:怎么说,怎么做,结果)

评析: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着重理解纪昌是怎么练的。执教者先寻找具体的段落,再比较异同,然后创设情境后朗读,接着体验,即让学生盯话筒边上的花边一分钟。这一步步走下来,稳妥而扎实。毫无疑问,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

师:我们假设一下,纪昌练好眼力之后,赶紧跑到了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可是,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练就了眼力,但你的臂力还不够。开弓射箭需要好臂力,你再去练吧!”现在,你来模仿第2、3自然段,把它写出来。

生:纪昌听了飞卫的话,赶紧从路边搬来一块大石头练起来。他每天举着大石头走来走去,练就了一副好臂力。

生: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在院子里砍了一块大木头,然后每天架在肩上走来走去。

生: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从家里找了一只大缸,把大缸举过头顶,每天这样一直练,到后来终于练就了好臂力。

师:现在问题又来了——纪昌要跟飞卫学射箭,飞卫为什么不直接教他开弓射箭呢?练眼力,老师还给他加了练臂力,有这个必要吗?

生:有!射箭,眼睛要牢牢盯住目标,所以要练眼力;要使劲拉开弓,所以要练臂力。如果不练眼力和臂力就不能成功。

师:也就是说,要想开弓射箭,成为射箭能手,这是最起码的,这叫什么?

生:基本功。

师:(板书:基本功)任何一项技术没有基本功怎么可能成功!

评析:文中本来没有练臂力,执教者加了这样一个内容,非常好。好就好在:它确实是射箭所需要的,对引出文章的立意有帮助,能加深对基本功的理解。而且,练臂力需要动脑筋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有一定的思维强度。

师:关于基本功,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两篇课文。先看《画鸡蛋》。四年级的学生要训练默读了,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时间只能给四分钟,开始!

(生默读,师巡视)

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说说《画鸡蛋》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有个叫达·芬奇的人,老师每天都让他画鸡蛋,他练着练着,以后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

师:非常好!

生:有个叫达·芬奇的人,他是个著名的画家。他刚开始学的时候,老师叫他画鸡蛋,他就一直画鸡蛋。他觉得太简单了,不耐烦了,后来老师很严肃地告诉他画鸡蛋的好处,于是他虚心接受了,后来无论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

师:老师觉得你这不叫概括,叫讲故事。老师用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能成为画家是因为从小练好了基本功。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是为了让他——

生:练好基本功。

师:再看第二篇《鲁班学艺》。谁能够更简单地说?

生:有个叫鲁班的人,他练好了基本功,师傅每天让他干什么事他就干什么,后来他……

师:成了木匠的祖师爷。

生:一个叫鲁班的人,他向一位师傅去学艺,经过一天天的努力,他练好了基本功,后来终于成了木工的祖师爷。

师:非常好!那个师傅可真够狠的,磨斧子、砍大树,磨刨子、刨大树,磨凿子、凿树眼洞……一次又一次地折腾他,但是,折腾有效果吧?那叫什么?

生:练基本功。

师:《纪昌学射》《画鸡蛋》《鲁班学艺》,你觉得这三篇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点?

生:都是在练基本功。

师:都在讲基本功很重要。还有相同的吗?

生:都要经过长久的艰辛、耐心、毅力。

师:非常好!不同点呢?

生:纪昌是学射,达·芬奇是学画,鲁班是学木工。

师:学射、学画、学木工,这是明摆着的。从文章形式上看,有什么不同?

生:一篇是寓言故事,另外两篇是记叙文。

师:《纪昌学射》是寓言故事;《画鸡蛋》是一篇记叙文,记叙的是真人真事;《鲁班学艺》则是民间传说。这就是它们在文体上的区别。同样讲基本功的重要性,居然用了三种不一样的文体来写。我现在问你,你更愿意读哪一篇?

生:传说。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么长的?

生:故事有趣,很吸引我!

生:我比较喜欢《纪昌学射》和《鲁班学艺》。寓言故事中有很多道理,小故事大道理,可以让我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而《鲁班学艺》是传说故事,我感觉它的情节很曲折,比较有趣。

师:其实,我也爱那种曲折的、有味的故事,讨厌那种直白明了的,所以,以后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这个方面。

评析:这一环节的拓展与前一环节的拓展,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都围绕着基本功的重要性;区别在于,前者是文本情节的延伸,后者则是另起炉灶,用新故事引入。万变不离其宗,仍然用比较的方法,仍然着眼于《纪昌学射》的立意。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肯定是相当透彻了。

师:现在老师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8岁的李婷参加钢琴兴趣班,可是头俩月老师只是让她识五线谱,这让急于触摸黑白琴键的李婷产生了厌倦情绪:我是来学钢琴的,又不是来学五线谱的。

少林武僧惠新因仰慕嵩山少林功夫而上山学艺,不料师父让他第一年扫地,第二年砍柴,第三年提水,第四年进伙房做火头僧。惠新不由得开始打退堂鼓。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运用你的口才,结合你所明白的道理,来劝劝这个人。

师:现在我就是这个人,你来劝劝我。

生:李婷,你还是要去学的,老师是要你练基本功,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以后才会练得更好。

师:五线谱跟基本功有关吗?

生:有,是弹琴的基础。

师:你得告诉我呀。

生:你不识谱以后怎么继续弹琴呀?

生:惠新呀,你师父让你干这些事都是为了让你练好基本功,学武功是很辛苦、很艰难的。

师:(笑)好,你是说教,你适合当老师。

生:惠新呀,其实师父这样做是有理由的,都是为了练你的体力,力量是你学功夫的基础。师父这样子让你一年一年做下去,其实也在练你的耐心、毅力。如果没有力量,你即使学了招式也没有一点用;如果没有耐心、毅力,你也学不到真正的少林功夫。

师:非常好!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大家的口才都得到了锻炼。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纪昌学射》,实际上,我们还读了另外两篇关于基本功的有趣故事。我想,大家对基本功的理解一定比以前更深刻了。小学阶段,正是练基本功的时候,我希望大家也能像纪昌和鲁班他们一样坚持不懈。

评析:一般的执教者,到第五个环节就结束了,似乎也可以结束了。胡老师却又安排了这样一个口才训练的环节,是很有必要的。它的意义有二:一是指导现实生活,把课文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直接对接;二是能力训练的转换,从理解能力的培养转换到表达能力的训练。

总评:

群文阅读是当下相当时尚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群文阅读之“群”该怎么组建?其实是大有讲究的。现在流行的群文阅读,通常着眼于阅读的广度,比如学习毕淑敏的《学会看病》后,就找出毕淑敏的两三篇其他散文一道学,这是着眼于作家的群文;学了《桥》这篇小小说之后,再选择另外两三篇小小说一块儿读,这是着眼于文体的群文。着眼于广度的群文,旨在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是量的累积。课堂上毕竟时间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群文的阅读,有时不免浅尝辄止,如果这个群文量更大一些,那就难免蜻蜓点水,泛泛而读。因此,我一直以为,群文不宜经常化,它容易误导学生,让学生产生浮躁心理,以为阅读都可以这样一目十行,浮光掠影。胡海丰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也是群文阅读,有广度,但他不是挖了几个浅浅的泥坑,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深度,他掘了口深井,让学生去汲取清冽的甘泉。三篇文章用三个不同的故事来表达同一个立意,促使学生对这一主题有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构思,是一种全新的路径,是他的高明之处和独特之处。

猜你喜欢

眼力鲁班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聪明的鲁班
眼力大搜索
考眼力
考眼力
眼力小侦探